浅析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及其品质管理方面的应用

2023-11-24 10:37
现代食品 2023年16期
关键词:供应链食品消费者

◎ 徐 雷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且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同时也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不发生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情况,或者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以及销售和使用无产品合格证明、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食品[1]。食品安全不仅涉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隐私权等基本权益,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2 目的和研究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食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领域已进入全新阶段。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生物技术方面,已攻克了微生物污染控制、有害成分筛查、有毒有害成分脱除和污染防控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在新材料方面,开发了纳米技术、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医学等技术和产品,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营养健康方面,在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研究、转基因作物及食品营养调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面临挑战

2.1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过去几十年,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公众的恐慌与不信任,对食品行业和相关产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食品伪劣是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食品出现在市场上,食品伪劣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常见的食品伪劣包括假冒品牌商品、非法添加物和掺杂物、劣质食材等。食品安全事件通常是由于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环节的不规范、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例如,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有毒食用油事件等。此外,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和微生物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2.2 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农业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但农业面临着土壤污染、农药滥用、兽药残留等问题,农作物和养殖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食品供应链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其中涉及众多环节和参与方,食品供应链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追溯困难等问题,影响食品安全。此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意识不够普及,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消费,因此,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和辨识力。

3 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中的应用

3.1 食品溯源技术的作用和应用案例

①食品溯源技术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全程的追踪和记录,追溯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质量和安全信息的技术手段。食品溯源技术可以提供全程的信息可溯性,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可控性。②食品溯源技术可以追踪食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提供供应链的全程控制和信息管理,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③通过溯源系统,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提高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3]。

3.2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及品质监测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使普通物件具备信息感知、信息交换和智能控制能力的技术。①在食品安全和品质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和储存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②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一旦温湿度超过安全范围,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食品腐败和质量退化。

3.3 大数据分析在食品安全及品质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指对海量、多样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的技术手段。①在食品安全及品质管理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因素和规律,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预测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和危机事件,提前发出预警,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4]。

4 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中的策略建议

4.1 加强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推动

①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领域的应用,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对此,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例如,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或其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新。②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科技创新。

4.2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

①政府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领域的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法规与科技创新发展保持同步;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审评审批能力。②监管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和传递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相关信息。③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标准,包括食品检测、食品溯源、食品存储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要求,全面利用科技手段推广标准的应用。

4.3 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想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①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引导和监管,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构建多元化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同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或取得重大成果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在食品安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食品安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给予精神鼓励[5]。②企业要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③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

通过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与推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食品安全和品质管理中的作用,提升食品行业的安全和品质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并采取措施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该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食品安全这一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吃得放心、健康。

猜你喜欢
供应链食品消费者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食品造假必严惩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