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3-11-29 13:22杨硕李贺南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吉林省科技

杨硕李贺南

(1.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2.吉林省科技资源基础数据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1]。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坚决扛稳扛牢党中央赋予的时代使命,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奋力推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及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对科技扶持政策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对吉林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企业化、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

1 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1.1 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数量及经营情况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目前不足1%,严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科研投资强度的平均数。吉林省的涉农高企面临着规模小、数量少、发展缓慢、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7]。但是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仍在艰难提升,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拥有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2家,是2018年涉农高企数量的3.5倍,这5年的发展对于吉林省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是一个伟大而又艰难的提升。2021年吉林省涉农高企营业收入为近5年的最高值,仅43家涉农高企,却实现了22.44亿元的营业收入,较,2020年的增幅达64.16%,户均营业收入更是达到约5200万元,农业高企的户均营业收入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制造业、建筑业、供应业之外排名相对靠前的,体现了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及业务实力。2022年受长期新冠疫情影响,涉农高企的营业收入虽然有所下降,但近5年的整体趋势依然是逐年递增的。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净利润1.07亿元,户均净利润达到254.76万元,虽然较2021年相比,净利润稍有下降,但却仍然为吉林省提供1130人次的就业岗位。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上缴税收0.12亿元,户均28.57万元。

图1 2018—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情况

1.2 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情况

企业具有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才能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重要支持。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不断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8]。

2018—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1.91%。科技活动费用是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所研发项目的各种经费支持,旨在提高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21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8.75亿元,是近5年之最,是2017年的1.41倍,占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的2.75%。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主要以内部经费支出为主,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的占比较低。政府资金在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形式是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

图2 2018—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合计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仍以自身科技项目作为主要研发方向,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数从2018年的5605项提高到2022年的16905项,其中2022年涉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数为142项,占总体比例约为0.84%,占比也在不断提高,说明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图3 2018—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期末拥有有效专利量

2021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授权数量为近5年最多,为77件,较2020年增长45.28%,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原因农业高企专利授权数量有所减少,但整体仍然保持上升态势。2022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量创下新高,达到376件。从时间维度上看,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量较2021年增长20.51%,是2018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量的5.7倍,年均增长率94%,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能够反映产品创新对整个销售收入的贡献,也可衡量新产品创新生命周期,更新换代频率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等。2022年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97.63%,占比较2021年增长22.25%,达到近5年占比之最,将近100%的产品销售收入都是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这在高企群体中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吉林省农业高企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不仅从时间维度上逐年递增,更是在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按行业分类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中名列各行业之首。

图4 2022年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按行业分类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

2 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瓶颈

2.1 高质量发展引领不足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入库量少,后备军不足。2018—2022年,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5年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随之增长,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各行业分布中占比较低,仅为1.35%。且2022年受当时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受到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产业规模、产品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都仍需提高,吉林省作为全国有名的粮食大省、玉米之乡和大豆之乡,一定要发展好农业对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2.2 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管理作为整合企业各种能力的保障,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管理不善将影响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部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还秉承着降低成本,追求短期利益的理念,对创新研发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导致企业缺少自主创新,产品质量上不去,难以在市场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而经济利益受损。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无法跟随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随时创新和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产业化经营发展动力不足,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长足的发展。

2.3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对传统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升级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4],技术创新水平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目前,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农业产品具有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长期的创新投入,不能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当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2.4 企业研发人员存量不足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各大中小型企业创新团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环境吸引力不强,人才团队结构不优,人才贡献与收益不符等现象。东北地区企业高水平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近年来全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随之减少。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流逝,将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发展的持续性。

3 吉林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鼓励地方政府扶持资金配套,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池,从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科技项目、人才支撑、市场开拓等方面引导,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壮大领军高新技术企业,遴选一批创新意识强,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成长性好的标杆企业,把条件较好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

3.2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技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有效调控和创造需求等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高新技术产业化最终要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经营发展来实现[5]。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在具有自我创新机制和动力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政府的干预发挥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形成政策和创新双向互动循环,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设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计划项目,将科技创新主体从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转移至企业,完善科技成果布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3 加强企业管理与建设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相对滞后,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与管理深度融合的,与企业价值贯通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要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改革步伐,尽快使企业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全面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应鼓励企业投资农业科研,参与成果开发和推广,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6]。

3.4 推动人才资源的开发

高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只有与企业经营和市场需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出巨大的效益,从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用环境打动人才,用平台吸引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来强化“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战略,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优惠政策,逐步形成人才梯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时,要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等有效机制,使引进的人才与企业契合,实现双赢发展[3]。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吉林省科技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