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揭榜挂帅”项目的创新联合体实践与思考
——以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为例

2023-11-30 08:23沈红霞
中国饲料 2023年20期
关键词:蛋白饲料联合体成员

沈红霞

(1.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629;2.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 100080)

当前,国际竞争焦点日益集聚于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竞争力上(曹纯斌和赵琦,2022),我国大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8 年7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建立创新联合体,之后我国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杜玲等,2023)。以领军企业为创新主体,聚焦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整合全国优势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形成我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至关重要(李晋章等,2022)。

我国创新联合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创新联合体的研究多集中在合作模式方面(白京羽等,2020),鲜有学者深耕其建设运营研究,而针对领军企业如何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李晋章等,2022)。本文基于企业牵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成立的“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的实践工作,解析创新联合体的实施路径和运行模式,以期为创新联合体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1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成立背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根本在于饲料粮安全。长期以来,受限于“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体系,我国饲用豆粕用量极高,大豆进口依存度持续在80% 以上(郑祖庭,2023 ;新华社,2022 ;刘梅芳和樊琦,2021)。通过有限耕地难以大幅提升自给率,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一是改变我国“玉米—豆粕”主体饲料配方结构;二是广泛开辟不向土地要蛋白的新路径。

2021 年,“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首次设立“揭榜挂帅”项目,科技领军企业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牵头,联合其他9 家单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中农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成功揭榜“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专项中“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项目(以下简称“蛋白项目”)。

为更好地完成项目目标,同时解决我国蛋白饲料紧缺、进口依存度高的产业问题,大北农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以项目搭建平台,聚焦蛋白饲料“提效减量、开源替代”,联合9 家项目承担单位,于2022 年3 月15 日共同发起成立“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

2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愿景目标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聚焦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产业问题,联合在蛋白饲料原料产品创制、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研究基础或带动作用,且未来计划致力于相关方向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企业,以及金融、投资、传媒服务机构等,组建我国蛋白饲料创新阵型,旨在实现饲料资源内循环,摆脱蛋白饲料进口依赖。结合蛋白项目的任务目标设定三大目标,即创制新产品50 余种、创制新技术10 余项、实现新增和节约1600 万t 大豆当量蛋白饲料。

3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

拥有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创新联合体的高效可持续运行。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签订组建协议,建立责任清晰、权利透明、利益分享的协作机制。从研发、生产、应用角度将成员单位分为上、中、下游三大类,上游为研发单位、中游为蛋白原料生产制造单位、下游为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由项目牵头单位技术创新平台负责人担任行政负责人,负责项目总体统筹调度,按需协调资源推进开展联合攻关;由“蛋白项目”主持人担任技术负责人,主导项目及联合体的创新发展;委托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量子联盟”,国家4A 级社会组织)负责具体事项的运行和实施工作。

4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服务内容和成效

为推动蛋白原料新产品创制和应用建立三大服务平台,即宣传推广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宣传推广平台通过搭建线上宣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下展示平台和定期主办/ 承办行业活动/ 论坛宣传推广成员单位研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合作交流平台主要协助开展项目内部“揭榜挂帅”攻关、组织成员单位联合申报外部项目、协调新产品测试和验证、组织团体标准立项和发布;成果转化平台推进成员单位新产品申报、协调成员单位间产业合作、组织集中采购、组织成员单位撰写并发布蛋白饲料行业发展白皮书。

4.1 主办/ 承办行业活动/ 论坛 自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成立以来,共主办/ 承办行业活动/ 论坛4 次。2022 年9 月8 日,主办首届蛋白饲料生物制造论坛,共有43 个成员单位参加,由4 家成员单位就饲用蛋白新资源生物制造、昆虫蛋白、秸秆单细胞蛋白、酵母蛋白创制4 个方向进行介绍。2023 年3 月27 ~28 日,参与承办第二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大会,为20 家成员单位提供免费参会资格,邀请5 家成员单位就其在蛋白饲料生物方向的进展进行分享。2023 年3月29 日,蛋白项目首席宋维平总裁在首届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介绍项目团队在生物制造蛋白饲料方面取得的新进展。2023 年5 月16 日,主办第二届蛋白饲料生物制造论坛,主要推介成员单位新技术、新产品,共有40 家成员单位参加,邀请9 家成员单位围绕蛋白饲料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产品创制,以及产业化应用予以详细介绍,项目组分享了代表性蛋白原料及原料组合的营养价值评估数据,为蛋白原料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主办的两届蛋白饲料生物制造论坛均以线上直播+线下的方式召开,直播关注度30 万人次,共吸引全国各地600 余人现场参会,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加入联合体。

4.2 建立生物工程制造蛋白展示推广中心 为推动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分享成员单位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各类豆粕减量替代新成果,10 家项目参加单位协同联合体成员单位,在北京海淀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建设生物工程制造蛋白展示推广中心,共同打造中国未来蛋白饲料资源库,设计可容纳上千种展品,主要通过产品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宣传、推广各类新型蛋白饲料产品和技术。

4.3 搭建网络宣传平台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会员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公布关于豆粕减量替代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和最新成果。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微信公众号总用户751 人;发布相关信息47 次,累计点击阅读数2.3 万人次,其中,推广宣传成员单位豆粕减量替代案例17次,涉及成员单位18 家,推介产品22 项,辐射范围可实现年新增和节约145 万t 大豆当量蛋白饲料。

4.4 推进合作交流 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需求优化创新《重点专项项目执行与管理方案》,在项目期内实施优胜劣汰的管理方式,实施内部揭榜挂帅,由项目牵头单位考核项目承担单位,动态调整承担单位,在成员单位内遴选优势单位替代执行差的单位。项目首席不定期考察项目承担单位和其他成员单位,了解行业技术瓶颈和难题,协助成员单位提出攻关课题,遴选优势成员单位承担攻关任务,并监督实施。2023 年2—5 月,项目首席带领团队深入成员单位走访调研17 家,涵盖上下游一碳及工农业副产物菌体蛋白、酵母蛋白、昆虫蛋白、预消化非粮蛋白等蛋白原料端、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应用端等,推进交流合作。

4.5 协助推进新产品测定、试验和数据共享 在养殖业生物安全防护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寻找合适的试验场地是新产品验证测试的难点之一。联合体整合行业资源,协调安排动物试验,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饲料有效性评估、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估、营养需要量/ 全程生长曲线评估等。已完成18 种新型生物制造蛋白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毒素及抗营养因子含量测定;评价8 种新型生物制造蛋白原料有效能值与氨基酸消化率和2 种蛋白产品最适添加比例。建立蛋白数据库,将完整数据优先在成员单位内部共享,已完成17 种蛋白原料数据分享。

4.6 组织团体标准和新产品申报 联合体委托量子联盟负责具体运营,组织相关专家,协助成员单位进行团体标准立项评审和发布,对可进入新产品申报阶段的单位进行交流指导。已完成由北京农学院牵头,北京中农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安琪酵母等7 家成员单位共同起草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酿酒酵母培养物中甘露聚糖含量》团体标准立项。

5 成员单位及其生物制造蛋白饲料产量

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成员单位已增加至97 家,覆盖蛋白原料研发、生产和应用全产业链,包括上游技术创新机构7 家,占比7.2% ;中游蛋白原料和添加剂生产企业57 家,占比58.8% ;下游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32 家,占比33% ;社会组织1 家,占比1%。2022 年全国年产饲料1000万t 以上企业集团6 家,100 万t 以上企业集团36 家(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23),成员单位年产饲料1000 万t 以上企业集团3 家,占比50%,年产100 万t 以上企业集团20 家,占比55.6%。

2022 年,我国蛋白饲用消费量9295 万t,其中豆粕饲用消费量7100 万t,非豆粕饲用消费量2195 万t(郑祖庭,2023)。2022 年,成员单位生物制造蛋白饲料生产规模超400 万t,占非豆粕饲用总消费量的18.2% ;工业配合饲料产量超1 亿t,占全国工业配合饲料产量28021.2 万t 的35.7%(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2023)。

6 思考与建议

6.1 思考 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之所以能够成立、快速发展和良好运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6.1.1 目标任务明确 瞄准养殖业蛋白饲料紧缺、进口依存度高的产业问题,聚焦蛋白饲料“提效减量、开源替代”,以承担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蛋白项目考核任务为基础目标,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方向。

6.1.2 资源优势明显 联合发起的10 家蛋白项目承担单位中创新能力突出、有产业链整线应用场景优势的科技领军企业5 家,相关领域核心科研机构2 家,高校2 家,包含了蛋白饲料生物制造研发、生产和应用整个产业链,能实现“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6.1.3 运行模式清晰 从研发、生产、应用角度将成员单位分为上、中、下游三大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并严格按照《北京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行政+技术”双总师负责制组织运行。

委托4A 级社会组织量子联盟组建专业团队负责联合体具体事项的运行和实施工作,围绕宣传推广、合作交流、成果转化建立3 个服务平台,设定3 个明确目标,以10 家发起单位为核心主体、联合体成员单位为支撑主体、量子联盟为运行主体,3 个主体协作发展,保证联合体高效运行。

6.1.4 资金保障到位 大北农集团牵头“揭榜挂帅”的蛋白项目,项目周期3 年内,5 家参与企业自筹1.5 亿元人民币用于项目研发等工作,具有相对充足的资金。由项目牵头单位大北农集团提供创新联合体前期运行费用,有效保障了联合体的正常运转。

6.2 建议 创新联合体的创建正处于摸索阶段,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重要探索,不仅要紧跟国家政策,还要注意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考虑市场主体意愿和需求,创新组织方式,进一步从成员单位选择、利益分配、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资金保障等方面完善运行机制(杜玲等,2023 ;戴建军等,2022 ;李晋章等,2022),建立有效平衡各创新主体利益的连接方式,使联合体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

猜你喜欢
蛋白饲料联合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马铃薯渣发酵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