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作室制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3-12-03 12:08崔京涛
山西青年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校

崔京涛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一、现阶段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特点

(一)产教融合体系具有复杂性

高等教育当中所涉及的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庞大、内容丰富、具有长期性特点的复杂工程项目,其中除了涉及教育领域相关内容外,也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方面有着紧密关系。当前,国内产业经济建设所处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教育系统产教融合需要多个区域、多个领域、多方能力的共同参与。首先,在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吸纳具有行业经验、产业认知以及教育能力的人参与其中。人本身所拥有的复杂性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复杂。其次,产教融合所涉及的主体相对多元,不同主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整个系统复杂性增加。最后,产教融合当中多种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形成了动态运转的复杂格局。因此,在推进产教融合进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复杂性,并作出应对。

(二)产教融合体系具有动态性

在产教融合体系实施中,内部各个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教融合在所处实际的产业环境中,面临着打破平衡的真实外部发展环境,外部环境当中典型的变化如政策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等,都将作为要素,对产教融合的具体执行方案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产教融合可能会对教育系统内部带来失衡,影响内部环境。例如,政府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调整有关产教融合的政策,从而改变多主体在产教融合当中的参与状态,教育系统需要不断进行产教融合方式方法的全面优化,从而确保产教融合能够达到最大效果。

(三)产教融合体系具有整体性

产教融合体系本身的系统,主要是有多个子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效果。产教融合中的产与教等环节,主要依托协同理论来产生协同效应,所表现出的多主体参与、多要素合作等,需要通过子系统整合,形成整体系统的方式,来达到目标。高质量的产教融合离不开整体性属性,同时,产教融合当中的整体并非多项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各个环节要素独立运行各自为政,整体性需要将这些功能部件以系统的方式形成有机结合,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推动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从而达到协同共赢的实际目标。

二、工作室制在产教融合当中的应用价值

(一)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将理论教学与市场应用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真正参与市场级的生产项目为载体,将完成项目为教学主线,针对现阶段市场需求和专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开发,以此来实现对于学生适应行业环境、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素养。当前,高等教育在产教融合当中,逐渐开始进行工作室制的教育制度创新探究,尝试将教师团队教学、校企交叉合作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融入工作室制度当中。实现项目进课堂、教学进工作室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充当工作室真实项目的师傅角色,学生在师傅和技术专家的带领下,不断以做中学、做中练的方式,感受真实生产项目的实际特点,体会市场专业需求的实际情况,从中得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等全方位提高,实现全面的能力素养成长[1]。工作室制的核心在于真实项目、贴合市场、实践参与。在产教融合中,教育与生产的结合便可以借助工作室制来实现,将工作室打造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景,通过专业发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热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产业环境,近距离理解专业技能、市场服务和自身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

(二)产教融合中引入工作室制的必要性

当前阶段,社会生产分工逐渐细化,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社会生产更多青睐复合型人才,强调人才需要具备德才兼备、工匠精神等能力素养。在人才培养方面,传统教育领域存在着与行业市场脱节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内容,但是仍然无法直接进入到社会就业,无法快速适应社会节奏。其根源在于学生缺少对于行业情况的理解,无法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产教融合的提出,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在众多的产教融合方式当中,工作室制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市场的时间提前,使学生在面对真实市场、真实任务时,可以通过跟随教师学习、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得到锻炼,避免学生毕业后参与工作时由于缺少对于行业市场了解而茫然无措[2]。工作室制的实施,一方面,将项目的真实性提供给了学生,使学生能够更早地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中,工作室制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教学体系支持,学生在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可以寻求教师、学校、行业技术专家的指导服务。可以认为,工作室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能够为培养学生适应产业发展、行业生产需求,提供支持。

(三)产教融合引入工作室制的针对性

现阶段应用持续推进工作室制的教育体制,就产教融合机制进行优化实施的实际进程,现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需要从发展角度出发,进行基础设施环节的配套建设,确保资源支持和现代化服务的保障性支持,确保工作室能够在参与市场竞争当中,同时具备市场服务与教育培养智能效果。其中,高校教师是当前工作室制改革的实际推进者,教师群体需要坚持本专业特色挖掘,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工作室服务项目探索,使工作室工作运行能够既保障学生学习实训,又能够具备市场服务能力,从而发挥工作室在理实结合、学训结合等方面的桥梁作用。以针对性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和精准实施。工作室制的建设需要学校发挥自身的支持作用,以针对性支持方案为引导,构建产教融合新环境[3]。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作室制的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工作室能够真正进入到行业市场的重要切入点,平台提供的信息支持、服务支持等能够拉近企业与学校关联,帮助学校教学系统明确企业乃至行业内部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从而使学生从学习者到实践者、从学员到员工身份转变时间进一步缩短。学校方面在搭建平台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需求是否具有潜力、合作资源是否丰富、学校的专业实践资源是否能够融入社会实践中。在平台搭建方面,学校可以寻求类型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以产业链条为载体,进行本地相关企业的整合。在平台运行中,引入顶岗实习机制,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就业当中了解当前市场,使学生为工作室规划建设提出具有发展的意见。通过合作平台化机制建设,确保学生在工作室制当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室制在真实项目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优化工作室教育服务计划

工作室制在产教融合中想要发挥实质性作用,必须坚持实效性、真实性基本原则,学校方面需要做好关于工作室在教育、市场服务方面的实施计划,确保工作室能够在市场当中接取真实订单,组织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前中后期生产工作,避免工作室制人浮于事、停留表面[4]。在具体的实施计划制定当中,学校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专业项目服务类型,确保真实的生产项目能够符合该类型下学生的能力素养,具体学习阶段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基础、学校资源,高质量完成生产项目。只有建立起分类型的服务计划,学生才能够在工作室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实项目的任务分配中,要保证质效同步,以学生能够完成、学生擅长的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工作室内的项目分工,利用工作室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引入分流培养模式进行工作室建设

在优化服务计划的基础上,学校方面采用精细化分流方案来进行具有竞争力的工作室建设。众所周知,产教融合当中,学校产教工作室是以独立的市场服务主体形象出现在行业市场当中,真实项目在工作室中的运行,需要以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开展生产工作。本文建议,工作室需要遵从市场规律,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分流项目,使项目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合。在教学系统中,分流培养与分层机制高度相似。大一阶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工作室生产观摩、操作协助等分工项目。大二阶段,学生可以尝试负责主要的生产环节,引导学生形成管理调度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目标来提高工作能力。大三及以上阶段,可以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接取具体的项目任务,进行项目生产的组织筹备、生产验收等环节[5]。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在工作室当中得到锻炼,学校要提供更为丰富的学生拟选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因此,可以创建多种工作室并存模式,来实现对于专业内容不同类型生产环节的辐射。例如,在工艺设计专业中,可以分为艺术设计、工艺品生产等两种类型的工作室。其中工艺设计强调工艺品艺术形态设计,突出艺术特性。工艺品生产则为生产制作,突出生产。学生在参与到工作室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室选择,加入其中一个工作室来进行设计或生产锻炼,得到能力素养的提高。

(四)搭建完备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工作室制的实施与功能实现,需要补齐教育领域短板问题。纵观教育系统可以发现,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关键在于教学评价模式存在单一片面性,未能真正从全面发展角度、市场需求角度进行人才评价。工作室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助产教融合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应的需要针对性搭建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一方面来保证工作室运转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为工作室教育提供先进的育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应严格依据相应的工作规范监督、指导学校工作人员和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此同时,也应当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教师在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时,应当综合考虑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待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学校和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当然,针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生这一评价主体,还应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

四、结论

高校教育引入并创新工作室制,对于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真实项目的参与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近距离观察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理解自身专业,认识到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在工作室制建设中,要站在产教融合的高度之上,将产教融合的资源整合、贴合市场等核心价值体现出来,使工作室制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