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研究

2023-12-06 15:50戴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戴斌

[摘 要]文章通过解读文件《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和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指出学校应用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根基。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4-0040-03

2021年,教育部牵头制定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方位部署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深入领悟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友好往来的交融史,各民族并肩御侮的斗争史,也是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切实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向心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使学生在聚焦中华文化的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族、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引导学生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从培根铸魂的角度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意义

《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使命担当。如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如境外各种敌对势力妄图使用各种阴谋手段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错误思想的宣传容易对他们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肩负着为广大青少年培根铸魂的时代重任。学校要引导青少年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各族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师生牢记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各族师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指导纲要》

《指导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部署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任务。

首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以及荣誉感,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自觉去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其次,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最后,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切实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这一系列任务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来部署的,凸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一线教师要精准把握、深刻理解这一系列任务并将之贯彻落实到位。

三、以课堂教学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立足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一)充分利用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资源

学校是学生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是教育部根据《指导纲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该教材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哲理与法制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意在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增强民族认同;了解各民族在共同铸就美好国家的过程中作出的贡献,牢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使命;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优秀灿烂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到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树立同心共筑中國梦的志向。

教学《中华民族大团结》中的“党的领导,根本保证”时,教师必须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新课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办前后,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评价,感受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明白中国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引出课题“党的领导,根本保证”。这种情境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通信等方面的变化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

《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学校教师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时,应注重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观为主线,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学科中有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

如语文课上,教学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乡愁》一课,教师需通过解析这首诗的独特意境,挖掘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具体史实。如,文成公主入藏开启了汉藏团结友好的局面,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成为千百年来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又如,北魏孝文帝,采取的学汉语、改漢姓、穿汉服等一系列汉化措施,同样促进了民族交融。地理课上,教学“青藏地区”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进藏》壁画,再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

(三)依托各种平台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指导纲要》在“实施途径”中指出,学校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时应注重开展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和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民族传统文化展览、民族习俗知识竞赛、民族风情演出等,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2022年,笔者所在的县区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共有7万多师生参与。各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同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跳竹竿舞、唱山歌等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板报比赛等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师生参与积极性高,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四、营造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教育部门要努力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大力营造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积极构建文明校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首先,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活动,给学生介绍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优秀代表,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不同民族。其次, 注重平等,打破民族壁垒,消除歧视和偏见,确保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在公平、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最后,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民族问题。

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氛围,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鼓励各个民族的学生相互帮助和支持,分享学习资源,实现合作共赢,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高品质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并外化于行,促使学生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五、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为不同民族的学生建立交流、互动的平台,如民族文化俱乐部、民间艺术社团等,为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机会和平台;组织各族学生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2022年,笔者所在的县区民族学校与内蒙古一所回民中学、海南省一所黎族小学开展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同步课堂活动。在这个同步课堂活动中,三地三校精心编排了7个各具民族特色的节目,以歌曲、舞蹈、朗诵、武术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综上,贯彻实施好《指导纲要》任重道远,需要教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到位,尤其要注意细节的落实。只有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参   考   文   献   ]

[1]  谢宝军.贯彻实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20-22.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