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围海堤分段治理达标加固提升实践—以万顷联围北界河段为例

2023-12-06 05:34梁庆华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11期
关键词:界河堤段海堤

梁庆华

(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南沙区位于西江、北江、东江的汇集之处,水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美,经济发达,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作为连接港澳、服务内地的中心地带,南沙区的发展也随着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发展定位也不断深化,也对南沙区的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打造新型城市化综合体和现代产业新高地,为粤港澳合作提供创新平台和升级空间。

河道附近水源的合理规划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南沙河道两岸堤防建设时间久远,河道、滩地情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行洪控制线不能适应新的水情、河情、工情的要求。针对南沙水系的情况,为了防潮减灾,确保防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满足区域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的需要。需对南沙的水系进行规划治理,建立更加可靠安全的水安全环境,打造环保健康的水生态环境。

本文以南沙区域万顷联围北界河段海堤加固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该河段进行治理,对河段海堤进行加固,分析该工程所采取的加固措施,使得海堤满足水域综合体系的治理要求,完成水域供水和环境保持的要求,为控制完成水系规划目标提供经验和治理思路。

1 联围概况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联围位于广州市的最南端、珠江出海口前沿,是珠江口比较大的沙岛,濒临伶汀洋,三面环海,总面积约160km2,由珠江大缶海口(蕉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冲积而成,万顷沙联围全部是人工围垦河网平原。东北接蕉门水道出海,西南汇入洪奇沥水道,围内河涌共39条,互相连通,总长159.3km。其中一至二十一涌呈东西走向,两端均有水闸控制。

2 堤防现状

2.1 洪潮灾害情况

万顷沙围位于珠江三大出海口门处,上受流域洪水威胁,下受台风暴潮袭击,洪、潮灾害频繁,风暴潮灾害突发性强,往往几小时内就酿成巨大灾害,防灾工作往往措手不及。万顷沙镇地区现状以农业为主,农作物耐淹历时较长,区内排涝渠道与外江均有水闸控制,可以利用每日低潮自排,因此多年来本地区纯内涝灾害损失很少,相反其内涝灾害与洪潮灾害密切相关。由于现状防洪潮堤防与水闸标准低,堤防溃决,潮水漫过堤围及水闸,冲入围内,造成外洪内涝的严重灾害。随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洪潮、涝所产生的灾害将逐步增加。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本区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2.85次,台风暴潮灾害突发性强,所到之处都造成巨大灾害。堤围建设年代久远,堤防的标准达不到现阶段的防洪及防洪规划要求,当有风暴潮发生时,围内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潮灾害,遭受损失。

2.2 堤防实际情况

经过地质测绘及野外调查,工程区均为已建河堤段,堤外坡为混凝土垂直挡墙,堤顶高程为2.09~4.25m,宽6.0~6.4m,堤高3.0~6.0m。北界河至一涌东段堤外直接接触下横沥水道,建设有码头及管道;中山界至二涌西段堤外为藕塘和鱼塘,宽30m~260m,由于人工活动的改造,堤防局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二涌西至四涌西段堤外为淤泥滩地,宽约200多m、还有建设中的码头、废弃的民房。堤内多为村庄、果林和鱼塘、藕塘,内坡比1∶1.5~1∶2.5,多为植草和果树覆盖,岸坡较稳定。

目前涌堤围主要存在堤顶高程不够、堤顶宽度不足,堤身单薄以及浆砌石衬砌破损等问题,整体标准低,难以满足南沙区城市发展的防洪要求和城市景观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堤防现状图

2.3 治理范围

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潮减灾,其标准确定为200年一遇,本次加固达标堤段位于万顷沙联围北界河至一涌东段、中山界至四涌西段:其中北界河至一涌东段加固起点位于北界河闸口,止于一涌东闸口处,加固堤防长度2490m;中山界至四涌西段加固起点位于中山界闸口,止于四涌西闸口处,加固堤防长度6331.7m。

3 堤防工程加固布置

本次加固达标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堤线基本沿现有堤围布置。

3.1 堤型布设

拟加固达标的堤围现状各异,经现场查勘、地勘钻孔揭示,该段堤防经过多年建设,逐年加高加固,现已基本稳定,堤前多为抛填块石,迎水侧为浆砌石护岸,堤后为抛石及就近取土填筑而成的土堤,堤顶宽6.4m,堤顶高程为2.12~4.21m。现状堤防断面型式为两级挡墙型式,一级挡墙与二级挡墙之间为宽约2.0m的消浪台。

采用用二级陡墙混合断面(有防浪墙)的堤型。计划在原陡墙上进行贴壁式混凝土护面加固,并配以挂网、打锚等措施。由于原堤防洪标准不够,因此清除原堤顶表层泥结石路面及杂填土,上部采用现浇L型混凝土挡墙至防浪墙顶高程4.5m,堤顶浇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8.0m,高程4.0m。一、二级陡墙间设消浪平台(宽2.5m);为防浪淘刷,堤脚外设抛石反压平台护脚(宽3m)。堤后坡1∶3.0,坡脚高程0.4~2.2m,坡脚平台宽3.5m,堤后填土范围采用塑料排水板以加快淤泥固结。如图2所示。

图2 二级陡墙混合断面堤型剖面图

3.2 堤防护坡选型

堤防护面是指对堤身外轮廓的坡面、顶面、堤脚等采用工程措施保护,以防止风、波浪、越浪水体及降雨的冲蚀破坏,其型式可按工程等级、堤前地形、波浪、越浪量、堤型、堤身土质等因素来确定。堤防迎水侧护坡型式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程度和工程造价。

全段采用带消浪平台的二级陡墙式混合断面(有防浪墙),在原陡墙上进行贴壁式混凝土护面加固。经计算,本堤防混凝土护面板计算厚度为0.361m,厚度采用值为0.40m。

3.3 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应结合设计高潮(水)位、波浪爬高及安全加高值来进行综合计算。由于本工程海堤堤前有压载(抛石平台),波浪爬高应先计算无压载时的爬高,再乘以压载系数,即得有压载的爬高值。

根据地形、波浪要素、护坡型式等因素,通过计算,万顷沙联围北界河至一涌东段、中山界至四涌西段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成果见表1—2。

表1 北界河至一涌东段海堤堤顶高程成果表 单位:mm

表2 中山界至四涌西段海堤堤顶高程成果表 单位:mm

计算可知该段堤防的设计风浪爬高值为0.88~1.19m。因本次加固堤后保护的皆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有一定的景观要求,而且多数为复式堤防。根据海堤设计以“保证强度,不求高度”的原则,堤顶高程考虑到南沙区万顷沙联围整体规划建设情况,确定南沙区万顷沙联围北界河至一涌东段海堤堤顶高程统一为3.8m,防浪墙顶高程为4.3m;中山界至四涌西段海堤堤顶高程统一为4.0m,防浪墙顶高程为4.5m。

4 堤基软弱土的处理

4.1 处理原则

根据勘察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堤基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砂,且厚度较大,土层抗剪强度较低,为高压缩性土,摩擦系数较低。因此堤基抗滑稳定性差,同时由于堤基底部淤泥层厚度较大,但较均匀,地基可能产生较大沉降,应对堤基进行抗滑稳定分析,并应对堤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据野外地质调查,堤段为已建堤段,堤外边为浆砌石挡墙护岸,堤内多为人工边坡,边坡较为稳定。

对于淤泥层及淤质细砂层厚度小于3m的堤段,可通过开挖清除淤泥,然后抛石换填处理基础。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方法施工简单、经济而且处理效果好。

对于淤泥层及淤质细砂层厚度大于3m的堤段,要采用开挖清除显然是不现实的。根据堤防全部置于厚度较大的淤泥层上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地区软基处理经验及应用实践情况,充分考虑工程实际,节约工程投资,本次堤岸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方案处理地基。

4.2 堤基施工方案

中山界至四涌西段堤基基本上为沉降多年已经稳定的人工填土,此次整治仅为加高培厚,培厚高度及新增填土厚度均不大于1.0m,地基附加应力增加较小,本阶段暂不考虑基础处理措施,下阶段根据进一步的地质探测工作成果,有针对性的对局部密实度差,渗透性偏强的堤段采用加强锥探灌浆等处理措施。

北界河至一涌东段堤基基本上为深厚的淤泥、淤泥质土及淤泥质砂,而且全线分布。两层厚度加起来基本都大于10.0m,最厚达30.0m。计算段淤泥层含水量大,压缩系数高,承载力仅40~55kPa。该堤段经计算,堤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因此结合推荐堤型复合式均质土堤,地基变形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本阶段该堤段堤基推荐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基础处理。

堤身施工时,先铺设粗砂排水垫层,然后在排水垫层上施打塑料排水板,接着将堤身填至设计高程,并预留沉降超高。

经预压固结计算,若采用间距为1.0m×1.0m的塑料排水板,排水板深15m,利用堤身填土堆载预压6个月,可达到70%~82%的固结度,即施工期完成84%~88%的沉降量,工后沉降量较小,可基本满足堤防的正常使用要求。

5 堤防生态建设

结合堤防加固治理搞好水环境、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好堤防沿线绿化、重要景观节点,将刚性的水利功能蕴藏于柔性的绿化景观中。护岸绿化工程总长8.822km。全程采用生态护坡型式,在不影响堤岸水利功能的前提下,同时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该项目景观部分主要分为带状景观及节点景观。带状景观包括北界河至一涌东段、中山界至四涌西段段2.5m平台绿化、背水坡绿化等。

节点景观包括北界河至一涌东段、中山界至四涌西段段景观节点、景观亭及园建设施设计等。考虑堤型设计及绿化布置特点,设置带状休闲平台相结合的景观节点,利用阶梯将堤顶道路与堤后功能用地相连接,具有一定的可达性。与未来发展用地紧密联系,形成整体。

6 结语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南沙区的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治理完成后,万顷沙联围的防洪(潮)能力从目前的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提高了堤顶高程和堤顶宽度,解决了了堤防防洪(潮)标准低的问题,满足了现阶段南沙区发展的防洪规划和要求,能够抵御风暴潮灾害的突发,保护区内安全。

本次加固治理主要任务为防潮减灾,但堤防工程的规划建设考虑了生态景观。对工程整体进行生态规划后,优化了水资源环境,美化了水资源样貌,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价值。从人文和社会两个方面,促进了该区域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从经济和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了区域投资的跟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整个加固治理工程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了堤围内水系的水面率。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影响,应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尽快平整绿化,恢复其原有功能,做到生态治理,打造绿色工程。

猜你喜欢
界河堤段海堤
基于聚类算法理论的七八一七堤防单元堤段分类研究
沅江市堤垸警戒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及调整值分析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两界河组CIA指数特征及意义
相似单元堤段模糊聚类分析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
中俄界河黑龙江主要控制站设计通航水位研究
海堤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比选及设计
基于原位观测试验的甘肃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