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双减”政策推进策略研究

2023-12-10 06:11郑州外国语学校梁玉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协同育人

■郑州外国语学校 梁玉霞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目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规范相关校外培训机构, 真正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为办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则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任务。

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两年来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实施“双减”政策,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和全面发展,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工作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从社会整体来看,学生、家长和相关培训机构人员是与“双减”政策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因此,“双减”面对的主要问题还是学生、家长和相关培训机构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一个痛点和顽疾。 相关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只有24%的学生能够睡到自然醒,另外有接近30%的学生睡眠时间不满8 个小时。 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普遍需要做到晚上10 点之后, 中学生的作业量更不用说,经常加班加点。 一系列操作下来,导致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近视年龄越来越靠前。 多年来国家虽然一直在推动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但仍然难以根治。 因此,“双减”政策的推行要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其次是家长的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分数,不惜在时间和金钱上投入,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所增加的教育成本其实大多是孩子校外培训的支出。 然而,很多时候往往投入了很多,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不了多少或者是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实施“双减”政策其实是在减轻家长的负担和焦虑情绪,教育成本减少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才会有所提高。

最后是相关培训机构的问题

“双减”政策开始推行时,往往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家长为了孩子“不落后”,反而在课外培训机构中增加学生负担,这就导致了该政策在推行过程不断受阻。 相关培训机构呈现的是复杂多样、标准及规模不一的无序状态,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使学生负担不断加重,而且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加剧,阻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相关校外培训机构。

面对“双减”工作推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作机制出发,对高效推进“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地提出相关建议。

家庭层面

家长要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要树立自己是孩子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积极主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 积极参与家校沟通活动,支持家委会建设,主动接受教师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此外,家长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在空余时间带领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开阔视野,通过参观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自然馆、农场和名胜古迹等,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劳动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总而言之, 家长只有摒弃功利观念,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积极和学校沟通并用好社会资源,才能从家庭层面实现真正意义的“减负”。

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秉承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这个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作业辅导,还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团和实践活动等。 此外,学校还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实现作业设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丰富完善评价体系,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家校协同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课后服务方面,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 文体、 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努力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 同时,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资源,发挥具有专长的家长、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方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 研学活动也应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另一个落实“双减”的有效途径。

总体来看,只有学校充分发挥好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才能实现减负提质。

社会层面

一个人成长, 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对于青少年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 统筹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做好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推动社会教育资源的平衡, 为家庭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 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 城乡社区应积极开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列出社会教育资源目录清单, 依据不同地区情况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此外,各社区应积极主动为中小学提供适宜资源, 并广泛覆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 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以此推动“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总之,“双减”政策推行是一项长期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各方面才更应该团结协作,学校应积极主导、家庭要主动尽责、社会要有效支持。 在协同育人机制的支撑下,“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见效。

猜你喜欢
双减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