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赚钱与养老的大山前:他们不敢退休,当起了“打工老人”

2023-12-10 07:23曹欣蓓
中欧商业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丹李娜年轻人

曹欣蓓

“世界上应该有一群像我这样的人,孩子还在读书,父母又老了,身上的担子还很重时,就到了退休年龄。明明我还有能力和精力继续工作,但社会不给机会了,可我没攒到那么多钱,又处在要花钱的阶段,心里总不踏实。”今年56岁的王丹表示。

更何况,在学历内卷、硕士遍地的当下,孩子毕业踏入社会所需的时间正被持续拉长,再加上直奔80岁以上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退休人士需要储备更多的金钱,不仅是为自己长达数十年的退休生活,还要为了父母、为了孩子多攒一些钱。

时光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溜走,身上的担子却迟迟没有卸下,站在届龄退休的交界线,只能默默盘点手头的储备,尽量覆盖自己与亲人生命中的更多年月。

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还是忍不住心里没底——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不够,看起来钱还是不够。毕竟,谁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如果钱多了,还能多给孩子留点,可万一钱少了,到时候年老体衰,又该怎么办?

虽然老不起,还是变老了。不只是年轻人,这些退休的人们也在寻找工作。

“私企的退休金是很低的,这与事业单位或公务员不一样,”李娜表示,“在私企,退休后就可能要继续工作,因为在职时,私企为了省钱,基本都不足额缴纳社保,甚至是按最低标准缴纳的。”

虽然李娜曾是企业后台部门的负责人,但由于她的社保缴费基数太低,导致她退休后,在收入上出现大幅的落差。

“在职时,我的收入是不错的。可我也不是一毕业就当了领导,是工作很久后,收入才开始提升,这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支出,毕竟你的职位和圈子会影响消费水平。我的退休金就比最低标准高一点,肯定还得工作,因为要养孩子,还要维持日常开销。我女儿还在读本科,现在学历都高,如果她未来要读硕士或博士呢?我肯定要支持,让她放心读书。现在年轻人也很难,我就这一个女儿,肯定希望她有需要时,有能力补贴她一点,不至于为了钱太辛苦。”

李娜做过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她就去超市当收银员,以劳动力换钱。“第一目标肯定是继续在办公室,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我不挑,什么都能做。”

李娜的想法引起了他人的不解。别说干体力活,哪怕当个文员,一天8小时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很辛苦,明明之前是个领导,何必退休后做基礎工作?还不如节省些,每天在家自己做菜,钱多就出国玩,钱少就周边游,再不济就逛逛附近的公园。

“这样想确实没错,性价比更高、生活质量更好,”李娜说道,“但退休后,心态就变了,我觉得我现在有时间、有能力、有体力,那就趁着能赚,再多赚一点,再去找个工作。”

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创过业,更不会在退休后冒险创业,这也意味着除了退休工资,再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但衰老总是伴随不断增加的费用,生病需要钱、护工需要钱,如果未来住养老院,那更分三六九等。

“如果住养老院,我想和我老公一起住双人间,”王丹说道,“有些人到了80多岁,还要和不认识的同性一起住4人间,合用卫生间。虽说同住人应该也挺好相处,但我不想老了,还要和陌生人去拼房,都活这么大岁数了,我就想和熟悉的人住一起,不想再辛苦自己了。另外,养老院配套设施要好一点。”

从私企小领导岗位退休后,王丹找了个电梯管理员的工作,用她的话说,“不累,反正闲着也闲着,不如多赚点零花钱”。

“到我80岁的时候,没准退休后管电梯,每个月多赚的钱就派上用场了,”王丹说道,“看病就用进口药了,自费也更舍得,去旅游也更有底气。如果有了第三代,孙子孙女说‘奶奶,我想买玩具’,到时候怎么办?我想做个大方的奶奶。还有,如果我儿子到时候有花钱需求,80岁的我肯定没能力工作,但之前攒的钱就有用了。”

对普通人而言,做了一辈子再退休,总是会有些积蓄,不至于手停口停。可想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想到“老了不要伸手问孩子要钱,最好还能帮衬一点”,一部分人还是选择了继续工作。

“我不是出于喜欢才工作的,工作了一辈子还不够吗?不工作肯定高兴,可高兴中夹杂着不安全感,毕竟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王丹表示,“所以趁还有能力,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

但残酷的现实在于:对退休人士而言,并没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职位。

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有68%的老龄群体有过退休后再就业的意愿。可年龄界限是一堵再坚固不过的高墙,把大龄求职者牢牢隔绝在墙外。

一名60多岁的河南退休教师对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退休后,她受女儿邀请去了广州,由于女儿与人合租,她不方便同住,就自己又租了房,再加上认识了几位广州本地闺蜜,每天一起喝咖啡、吃饭花费不低,便想再找个工作。

她尝试过教育机构,还拿出了自己42年教龄的履历,对方表示:虽然很欢迎退休教师,但硬性规定是不能超过58岁。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尝试家政公司,毕竟她既能做家务,又能辅导作业,对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属于稀缺型家政,理应很“吃香”。可私聊了十几家公司后,得到的回复依然是“年龄超了”。最终,这名退休老教师别无他法,去医院做了保洁。

一位受访者表示道:“我知道一名小众行业的高端翻译人员,算是业内专家级别的人物了,而且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他儿子的工作一直不理想,因为想帮孩子买婚房,就退休后继续去工作。可他在北方小城市,没什么能匹配的工作,再加上年纪大了,最终只能去做物业,一个月2 000元,也不是体力活,就是坐办公室接电话、收发快递的文员。我虽然和他聊天,但从来不聊退休后在做什么,算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毕竟他当年是很厉害的。”

回忆起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李娜表示:“我之前还管过HR业务,所以我算是很有经验的,知道应该怎样写简历、怎样面试、怎样用各类招聘软件投递,但都没用。不管简历内容多光鲜,只要填上年龄后, HR就不会看了。”

如果搜索“老年人找工作”,会发现有不少子女在网上发帖,帮父母寻找工作。但这些成长于数字时代,熟练运用各大软件的年轻人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不是多用两个招聘软件就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公司的老板虽然看好李娜的履历,却也同样介意年龄,恰巧老板的女儿在国外,她告诉父亲,她周围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还在工作,选择工作或不工作,都挺正常的。

“所以老板决定给我一个机会,来这里管中后台,”李娜说道,“我的例子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离开这家公司,靠我自己投简历,不可能找到类似的。”

这成了职场的残酷现实。

退休后,即使有能力、有意愿继续工作,但职场的大门就此关上了,仅有的例外是少数拥有人脉资源的高端人士,或是医生等专业技能人才,不然就得放下身段,进入低端岗位。正如网友评论道:“保安、保洁、保姆、保育——中老年的四大金刚。”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从工作到退休,选择只会越来越少。

总以为退休后,就能到处旅游,享受快乐晚年,但当工作时本就没攒下太多钱,真站在退休的时点,根本不敢敞开了肆意玩。反而是想到未来,放眼望去都是花销,只能四处寻找还算凑合的工作,做好了向下兼容的准备。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不肯聘用退休员工的原因是多样的。

一名退休HRD表示:“第一,老板不喜欢年纪大的,现在很多老板是80后,他们为什么要找个60后?万一不好管怎么办?公司资源也有限,为什么不找个年轻的?第二,就算我自认精力、脑力很好,不亚于年轻人,没用,因为别人会给你贴标签。说实话,在我们这代人中,确实有些人年纪大了后,就什么都不肯学了,甚至电脑都不太会用,这会迅速成为整个群体的标签,人们总是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第三,老员工多了,会提升公司的平均年龄。我之前参与过公司融资,投资方一看,你们公司平均年龄40岁,还有一家平均年龄32岁,你可以说资深人士多,但对方就觉得你们缺乏创新性,不利于融资。”

这并非个人或单独一家公司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政策扶持与观念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分析道,即使是在老龄少子化的日本,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政策体系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经过了近 80 年的改革历程(表1)。

并且,日本采用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权利保障体系+教育权利保障体系”的组合拳,老年人除了有养老金和再就业收入之外,还有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机构,不断提供专业技能类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不是一项政策出台后,企业马上就能配合的,”谢立黎说道,“需要有理念认可的过程,背后还有一系列人才配套机制,老年人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技能。日本的消费不低,每个国家都存在病不起的情况,日本企业并非爱招老年人,而是先前铺垫了很久。”

在招聘问题上,政府与企业的视角是不同的。

政府看的是长线宏观,是整体的人口结构与规划,而企业看的是微观具象,思考的是短期内,能否在某一城市中、某一特定行业中,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也意味着想要推廣银发就业,需要更多的政策先行“铺路”。

甚至,即使是在银发就业配套政策如此周全的日本,在完全同等条件下时,企业依然会更偏爱年轻人。一名受访者表示:“在我的观察中,日本企业的招聘偏好是本土年轻人>海外年轻留学生本土老年人。”

张颖在日本养老行业工作,平日里就会和70岁的老人搭班,她表示道:“在前期排班时,管理者就要给对方安排相对轻松的工作。不过说实话,从员工角度而言,大家更希望搭班的对象是年轻人,因为年纪大了以后,反应能力、记忆力和体力都会下降,和老年人搭班不止体力上搭把手,其实累点没什么,关键你要不断检查老年人工作所覆盖的内容,万一有什么漏了,你得帮对方填上,很操心。但日本市场没那么多年轻劳动力,所以老年人工作很常见。哪怕内心会有偏向,可是见多了,从企业到个人就都习惯招聘老年人工作了。”

※※※※※

在退休这件事上,除了少数处于头部的专业精英能打破年龄界限,依靠积累的人脉与声望,收到新的邀请,或是处于尾部、长期做体力活的人,直接延续保洁、保安、环卫等职位,对大部分中间地带的职场人而言,退休后想再找到匹配的工作并不容易。

甚至,当进一步撕开“专业岗位”的朦胧面纱,背后的现实充满了骨感。不是每个专业型人才,都能在退休后找到匹配的工作,就像当保洁的河南退休教师,或是做物业的专业翻译,好的职位也需要等机会,也会有年龄和地域的设限,如果要钱要得急,要得迫切,依然只能向下寻找。

这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在业内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资深人士,早已储备了丰富的经验,却因为届龄退休的一道红线戛然而止。

一名被访者表示:“我朋友是高校教授,已经退休7年了,但年轻教师在升职称时,还会请他指导论文和答辩材料。年轻教师都很优秀,有时候就差几句点拨,老教授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帮他们避开很多弯路,这也是资深人士的价值所在。”

但当青年失业率突破20%,当35岁成为横亘于职场的红线,想要退休后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甚至,在访谈过程中,相当数量的HR并不了解聘用退休人员的具体流程,因为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聘用退休人士的意识与习惯,招聘退休者则成了HR实操中不需要涉及的冷门范畴。

“现在大家总觉得,退休人员和年轻人之间是零和博弈,好像每招聘一名退休人员,就要辞退一名年轻人,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更广泛地推广招聘退休人士的理念,在企业内形成经验互补?”

在访谈尾声,一名退休的HRD说道:“就像很多企业不喜欢大龄人士,公司总喜欢把‘我们拥有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写在对外介绍中,我工作时也总这么做。但年纪越大,我越是不断反思:真的只有这样,才能算好吗?”

【本文王丹、李娜、张颖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王丹李娜年轻人
王丹美术作品欣赏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两个“倍半”巧解题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王丹作品
年轻人如何理财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李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