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路径探究

2023-12-12 09:52王东
江西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水稻绿色

王东

(桐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安徽 桐城 231400)

我国自古以来就为农业大国,早在四千年前就开始人工种植水稻,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启了“稻鱼共生”养殖模式。我国在人工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生产经验和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奠定了基础。在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前,我国虽然掌握丰富的水稻生产经验,却始终未能解决人口温饱的问题。随着杂交水稻及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水稻种植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大幅提升。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水稻种植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水稻进一步增产增效面临着困境,随之而来的还有土地退化、病虫害高发等问题,威胁着水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突破我国水稻发展困境,国家提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近些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各类绿色水稻种植示范与推广项目,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提供了很多的思路。研究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路径对于加快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育秧、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机插机收来实现水稻种植耕、种、插、管、收等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管理和整齐划一管理,有效地确保了水稻栽培的增产提效[1]。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减少水稻栽培管理环节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水稻群体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从而促进水稻栽培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于地区农业发展而言,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减少了水稻种植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强化了稻田生态系统调控能力,强化了稻株的抗旱、抗倒伏、抗病虫草害等能力,有利于减少水稻种植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构建农田生态循环系统,促进水稻生产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发展“三高”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经路径。传统的水稻共生种植模式就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一个缩影。对于现代农业而言,绿色水稻种植要求技术上规范,生产环节上要求保证绿色无污染,成果上要求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水稻栽培产量、质量,促进水稻栽培“三效合一”发展。生态循环模式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模式相比,生产工具设备机械化特征显著,生产过程规范、标准化程度高,种植管理环节环境污染小,整体上凸显了资源整合和技术整合特点,机械化程度和技术化程度高。一些地区通过开展山、水、林、田、路、村、人综合整治实现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绿色水稻种植奠定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也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还有一些地区在水稻种植中推广“六统一”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集中

2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现状

目前,国内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主要通过建设示范地、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水稻生产形式、“线上+线下”宣传、线下指导等途径实现。各地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方面具有差异性,采取的推广措施和水稻种植模式不同,实际推广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宣传推广方面,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宣传方式。传统媒体宣传推广途径有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绿色水稻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体宣传受众小、效率低、成本高、推广效率低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征,推广宣传所受局限较多。新媒体宣传推广途径主要有短视频、微信、QQ、微博、线上专栏、远程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传播速度快、受众多、传播范围广、时效性高、技术推广精准度高、效率高。以远程视频为例,绿色种植技术推广不仅具有即时性特点,而且还具有较好的交互性,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受众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及时与专家或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解决和处理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效率和精准性。绿色水稻种植示范地项目是最常见的新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路径。在示范种植基地示范性地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通过水稻增产提效的显著成效鼓励水稻种植者采用新种植技术,可激发水稻种植者参与绿色水稻种植模式改革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以示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2]。此外,国家还针对绿色水稻种植制定了许多补贴政策。如购机补贴、购种补贴、绿色水稻种植奖励补贴等。国家通过增加绿色水稻种植专项资金,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内容推广方面,现阶段主要侧重于绿色水稻种植关键技术、绿色水稻种植集成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推广,致力于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中的问题

3.1 各地基础条件差异较大

我国各地的气候、地势、土壤、水文、温度、光照等自然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各地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不同。一些地区受地形地势限制,缺乏机械化、规模化水稻生产条件。部分地区经济落后,生产者购机能力弱,不利于推广水稻机械化、精准化种植技术。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差,不利于实施精准化、科学化稻田管理。上述基础生产条件差异决定了各地在实施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时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各地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路径选择上的差异性。

3.2 一些基层水稻生产者文化程度偏低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相比,其技术规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更高,涉及较多的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例如智能化农机的操作、无人机飞防作业技术要求等。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面向的大多是基层劳动人民,他们大部分文化程度有限,对一些专业性技术的理解能力偏低,导致绿色水稻种植配套技术在推广进程中受限。具体表现为技术接受程度低、实践运用水平偏低、出现技术理解偏差等,以及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及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执行偏差,从而影响着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实际推广效果[3]。

3.3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是我国新时期面向水稻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新的技术标准,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我国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要求其技术规程需要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作为支持。现阶段,我国绿色水稻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差异较大。各地在落实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任务时,大多因地制宜地建立技术服务体系。由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发展较快,种植关键技术多有变化,各地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服务体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4]。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服务体系,不利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系统性的推广。

3.4 水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够

从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视角分析,绿色水稻种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增产增效的目标,就必须重视生态循环系统的建设,协调各个农业生产环节中产出和投入关系,创建良好和谐、平衡自然的生态关系,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例,实现绿色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加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多产业连接关系。一方面可以利用生物群体之间的关系,创新生态循环种养、种种模式,创建稻田共生关系,以及利用养殖、种植等环节产出的有机肥改善农田,建设良好的稻田生态关系,增强水稻群体抗病虫草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地区水稻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足,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仅限于技术宣传性推广,而忽视了生产模式及技术创新性推广,导致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实践推广效果参差不齐[5]。

3.5 部分地区领导者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认识有限

领导者的决策往往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当地农技农艺推广效果。一些地区领导者对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认识不足,绿色生产理念更新缓慢,导致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受阻、技术集成性推广效果不好,出现水稻种植技术理念理解偏差,最终导致绿色技术标准执行发生偏差。

4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路径

4.1 做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各地在实施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时,应做好基础设施设计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和普及奠定生产条件。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筛选绿色水稻栽培技术,并强化推广,使得各地所选择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及配套技术在当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如在山区应该强化路、田、水利工程等建设,推广多功能小型机械,保障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有效落地,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

4.2 强化农技农艺推广应用补贴和多途径技术宣传与培训

针对基层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技农艺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农技农艺推广及应用补贴,加强绿色水稻种植中农技农艺技术培训与指导。在面向基层劳动人民进行技术培训时,应采取“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措施,强化农民对绿色水稻的关注,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地通过下乡开展绿色水稻讲座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指导农民使用新媒体参与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学习,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农民传授绿色水稻种植新技术及新标准。如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推送天气预报及绿色水稻种植相关的信息、推送农机操作演示视频、远程指导生产等[6]。

4.3 完善绿色水稻推广服务体系

各地在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应持续地进行种植技术及配套技术的更新,及时制定各类水稻生产模式的技术规程标准,不断地完善和细化绿色水稻推广服务体系。绿色水稻推广服务体系应该涵盖生产模式、生产设备、种子、药肥等相关服务,确保服务内容精细化、精准化。此外,还应该在各乡镇设置流动性服务站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在基层推广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7]。

4.4 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产业结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高产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树立绿色水稻种植典范的必要条件。各地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以合作、协同的方式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建设绿色水稻高标准田,规模化种植绿色水稻,系统化推广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利用组织凝聚力量,来统一规划绿色水稻种植方案,开展绿色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和系统性推广应用。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有利于组织和整合资源,实现水稻种植管理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统一购进大型农机应用于绿色水稻种植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推进绿色农田标准化建设[8]。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整合土地资源的情况下,便于有计划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水稻产业与其他产业在技术模式上的深度融合,创建以绿色水稻种植为主的农田经营模式、生态循环模式,从而大面积推广绿色水稻种植,并全程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绿色水稻高质量发展,促进水稻种植提质增效。

4.5 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

政府及农业部门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进程中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人才的培训,通过一些政策鼓励相关人才下乡提供农技农业服务或农技推广服务。此外,还可以提拔一些具有先进生产管理理念的青年干部,更新农业部门队伍思想观念和管理意识,创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措施,创新绿色水稻生产模式。

5 结语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是促进水稻种植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技术。笔者认为,在进行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时,应该拓宽技术推广服务范围,打开技术推广服务思路,引入生态循环农业理念,创新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稻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采用新旧媒体融合的方式做好绿色水稻理念及技术服务的创新性推广,为水稻栽培绿色化、健康化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水稻绿色
什么是海水稻
绿色低碳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