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3-12-12 09:59可景洋殷建萍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藏品馆藏文物

可景洋 殷建萍

1.黑龙江辽金历史博物馆;2.黑龙江省财政信息中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博物馆行业正在从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转变,从内容向形式转变,这一转变为博物馆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博物馆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将对传统博物馆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博物馆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形式。数字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博物馆的面貌和功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平台。然而,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因此,研究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概述

1.1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概念

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在于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博物馆的各个领域中,使得计算机成为博物馆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收藏、保存和执行等方面的学习。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对馆藏文物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在于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以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

特别是在实体博物馆的工作中,借助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将互联网融入到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中,以数字化的方式提供网上的资料,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将这些资料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对文物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和传播,并对其信息数据加以管理和维护。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建立一座真正有价值的数字化博物馆,将收藏品以虚拟形式呈现于公众眼前,同时,也可以实现藏品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1]。数字化已成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可将博物馆的安全、储存、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个方面与计算机网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2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博物馆数字化已成为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其核心理念在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博物馆的发展和再利用。随着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博物馆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手段和途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藏品、保护、科研、陈列、学习和馆藏使用等多个方面,是博物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博物馆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确保其收藏的完整性,因为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对我国珍贵的民族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也将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藏品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此我们将创建一个收藏档案系统,保存数字文物以为了更好地保护藏品。数字信息的保存可以实现不间断的重复和再现,从而获得连贯的含义。数字技术为文物藏品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存储手段,在保存中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使之更加安全,长久地发挥作用。数字化后的数据具有可重复利用性,不会因流失而受到影响,同时数字化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文化交流,其已成为解决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和利用问题的本质途径,是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在传统文物中保留数字档案可以使其成为永久的珍贵记忆资源,也便于进行研究分析与开发。通过减少遗体使用数量、降低损坏风险以及提高馆藏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大量文物被破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为藏品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加公正的数据来源,使得行业内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藏品相关资料,从而为藏品研究提供了数据和便利的条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服务和信息资源,促进了博物馆学术研究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公开的研究环境中,学术交流得以更加深入和便捷,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巧。

(3)博物馆自身具有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作用。作为公益事业机构,博物馆在向国家和民众传授知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仅有限的观众能够直接观看材料和藏品的展示,因此文化交流的范围受到了限制。通过数字化建设,博物馆成功突破了传统限制,利用科技手段,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实现了馆藏精美图像跨越地域的传播,从而让更多人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浏览到大量文物资源和资料信息[2]。在网络世界中,文字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书写。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也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而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互动。数字化建设在博物馆的发展和藏品文化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1)馆藏数字化。档案馆数字化就是要让文物管理的流程与数字化进程相适应,这是数字工程的一个简单工作。除了数据管理之外,还有数据采集、账务管理、储存、数据分析、数据修订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呈现。采用数字化收集方式,对资料进行检索、查找与分析等档案保存工作变得简单而清晰。国家文物局以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为目标,颁布了相应的数字化标准及馆藏管理标准为博物馆所采纳。(2)视频数据处理和管理数字化。我国博物馆事业初创之初,摄影器材的发展使博物馆将摄影技术同时应用于藏品的保存工作。另外,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下,影像技术数字化十分盛行,博物馆也易于跟上流程数字化的步伐,实现影像数据管理流程。如今,许多博物馆在对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与管理时,尽管设计了不同的管理步骤,但工程方面已经开始被采用。(3)博物馆展厅文物展示多媒体信息生产、管理与发布。博物馆数字化投资之大,让参观者感受最为直接的是展厅发生了改变。当数字项目结束之后,在进行展示设计时会利用各种多媒体元素对呈现出来的想法进行演示。可以说多媒体对于受众在理解与学习展示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与文化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3]。(4)博物馆网站。网络文化正是这一信息技术最为直接的产物,所以博物馆的数字化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博物馆网站中。如今,许多博物馆的网站都运转得较好,浏览量也较多。

2.2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与人才对数字化博物馆的制约。数字仓库作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与新思想、新观念的提出密不可分,但也有旧观念制约着新产品的研发,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战。纵观人类发展史,传统社会的独裁往往能推动其迅速发展,而就现有水平而言,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对社会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我国平均50 万人才能共享一个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这种现象地出现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关键的是在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4]。国家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对博物馆建设则疏于重视,另外,一些专业人士的落后观念,致使一些人员存在着封建私有与狭隘的思想,阻碍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2)网络硬件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网络沟通对数字仓库沟通有直接影响,但目前我国网络连接存在隔阂,博物馆信息难以共享。在国内许多博物馆网站页面中,仅有少量照片,这起不到相应的宣传作用,相反却可能使人们误解数字化博物馆,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我国当前在资源开发、网络平台开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这并不能作为阻碍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理由。我们应当利用有限的技术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馆藏资源,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

3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创意和对策

3.1 数据采集

博物馆数字化信息采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必须按照《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地保障。

(1)为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创建数据包、实体文物三维复原数据包(陶、瓷、玉石、金等因素)、完整的带有色彩信息的三维还原数据;平面文物(书画等)数据包中应包含文物分割无缝拼接数字高清图像数据。(2)每一件馆藏文物都必须带有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毫米的尺寸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用于馆藏珍贵文物的表面陈列和陈列架以及文物的非接触式包装,从而确保文物的安全。(3)在获取文物数字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原则,尽可能避免灯光、电器等产生任何形式的接触,同时,灯光及设备辐射应严格控制在相关标准范围内,以确保文物安全[5]。

3.2 建立文物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在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实现文物信息的高效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本文从系统需求出发,对文物信息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在文物信息管理的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馆藏管理者的有效性和馆藏的安全性,以满足研究地点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文物信息应包含有历史资料和实物档案两大部分。博物馆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以手稿编目收录、藏品保护修复分析与研究为核心,同时实现数据存储、流转中的注册、编辑、检索和分析,以展示、移动、拍摄等为基本内容的自动化管理。在数据检索方面,能够轻松实现文物数字信息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同时支持使用3D 数据展示3D 点云彩、3D 模型渲染效果、三角网格等多种效果,为博物馆文物信息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浏览时还可以查看历史照片或图片信息[6]。在数据分析领域,对于图像数据和3D 模型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获取两点之间的直线和曲线,测量各点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各模型面的位置和体积;进行数据查询输出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输出结果,而数字图像、3D 点云以及数据模型等多种数据格式均可呈现于屏幕上。

3.3 建立数字博物馆文物信息网站和本地展示平台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应当注重地方特色,将馆藏成果以鲜明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公众,包括不限于文物信息站点和地方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

(1)数字博物馆文物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文化信息中心,将信息发布到该中心,并利用三维空间、影像、音频、链接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展示博物馆藏品以及网上仓库的文物藏品。利用先进技术使博物馆实现了从传统参观模式向信息化浏览模式转变。博物馆所珍藏的文物,不仅在展示内容和品质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同时也在装备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进行意见收集,接收游客投诉、留言等。让参观者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博物馆的历史,了解相关知识,在获得授权后,可以利用互联网创建一个虚拟博物馆,使参观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7]。(2)展馆数字化建设。利用WLAN、无线网络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多媒体导航、地图和实时内容搜索等功能,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智能化的出行服务和管理方案。以互联网为媒介,将传统博物馆展示形式向数字化转变,实现虚拟场景的漫游。通过数字化空间的构建,运用丰富的媒介、科技和技术,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从而创造出充满美感、趣味性和爱心的展品,给观众带来视听双重冲击。通过与智能旅游站点建立联系,我们可以采集和分析旅游者兴趣点和参观时间,并对时间和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4 结语

为了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职能,博物馆必须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以满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软件环境,包括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及各种软硬件平台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管理者必须对数字技术有深入地了解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数字化博物馆的进程中,应当抓住机遇,积极获取信息,以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引用

[1] 赵生辉,朱学芳.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协作框架D-LAM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04):57-61.

[2] 刘绍南.数字博物馆系统架构初探[J].东南文化,2010(4):99-103.

[3] 赵桂珍.公众需求推进博物馆数字化[J].化石,2012(1):61-67.

[4] 黄俊,杨晓飞.博物馆数字化科普平台建设[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26(4):116-121.

[5] 刘菊影.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110-112.

[6] 马文景.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7):206-207.

[7] 高红.博物馆数字化问题的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6):64+66.

猜你喜欢
藏品馆藏文物
馆藏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罗妍妍藏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