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应用

2023-12-12 09:59普洱市无线电监测站孟宪武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信号处理传输误差

普洱市无线电监测站 孟宪武

近年来,无线电设备与相关技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有效促进了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虽无线电技术日渐进步,但随着电磁环境的复杂化,信号干扰问题时有发生,这一情况已经成为制约信号传输的关键因素。因此,为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与安全,做好信号处理十分关键,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下,有关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信号处理技术,形成良好的通信环境。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无线电监测方面的信号处理技术,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且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较而言,无线电技术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多年来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监测技术等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样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如无线频带拥挤、互联不够、抗干扰性有待提高,制约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但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发挥无线电技术的优势,在各个领域的无线电监测中需科学利用信号处理技术,以获得可靠的信号,保障通信质量。

1 无线电监测的内涵

无线电监测是当前通信领域提及较多的词汇,实际上就是在特定区域内对无线信号加以定位、捕捉、截片、识别、解调与分析的过程。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配置各种无线电设备,可采集、接收无线信号,进而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可读数据,达到通信目的。无线电监测能发现信号传输中存在的干扰等异常情况,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但无线电监测具有专业性,涉及的技术较多,如单点频谱技术,在通信网络内应用该技术时,滤波器、能量监测与循环频率的应用频次较高,但每一种都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结合大量经验,滤波器与硬件相关电波监测的匹配度较高,能量监测可检测正在传播的信号,循环频谱可对降低噪声干扰等较为有效[1]。另外,无线电监测方面也包含多点协作技术,该项技术为单点监测的创新,经由全方位监测可进一步检验监测信号的可靠性。总之,无线电监测中的技术类型较多,为提高通信安全与质量,利用无线电技术时需注意引入多样化、现代化信号处理技术,根据通信传输要求,使信号处理技术与通信网络体系相符合,发挥各种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势,高效、准确处理接收到的信号,最终经由处理后的信号获得通信数据。

2 无线电监测方面的信号处理技术

2.1 信号调制识别技术

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就是对所输入的信号计算其瞬时参数、特征参数,根据计算结果识别信号类型或者相关信息。对信号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计算和分析这些参数的流程。因此,调制信号的关键是在原有输入信号中添加符合要求的载波,保持信号频谱、信号传导传输要求的匹配度。当处理信号时要从中提取信号瞬时特征的相关数据时,必须采用合理方法得到信号的非线性相位分量;计算信号瞬时频率阶段,差分法或者频域法都相对适用;计算瞬时特征值时载频为关键参数,可采用频域估计法、时域估计法,得到载频数据,时域估计法虽应用较多,但其对弱区间的信号十分敏感,易受干扰[2]。针对无线通信中的信号特征参数,相关学者提出的关键信号调整参数方案为信号解调的有效方式。

2.1.1 瞬时特征值提取

瞬时特征提取法在统计模式识别应用中的应用频次较高,具体的操作中先提取再识别,但这两个过程相比较,识别过程的难度大,需引入合理方式估计瞬时频率、相位、幅值等有关参数,在此前提下选择恰当的调制方法调制信号。调试识别的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不仅需提取特征信息,更需分类识别信号。如在实际的工作中需从大量的信号中提取出特征值,有关人员需在计算机系统中定义已调信号、调制信号的函数,在此前提下再依据相应的规则得到结果,最后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得到解析信号,以此来确定信号的类型及重要性,在后续的工作中合理利用该信号[3]。

2.1.2 特征参数集

样本分类同样为相对重要的步骤,在此步骤中又细分为多个小步骤。为实现科学、合理分配,有关人员需制定规则,通过定义函数筛选得到特征信号。因为原始信号具有海量性特征,其信号中包含了许多无用信号,如未筛选这些信号,将导致运算、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较大,无法保障识别效率,而通过提取特征信号可解决这一问题,提取出特征信号后的信号总量大大减少,运算量减小,识别效果相对理想,基本可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

信息时代下无线电监测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调制识别技术呈现多样化、现代化特征。无论哪种调制识别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有多个参数,以参数差异为依托,信号可分为以下几种:(1)零中心归一化瞬时幅度之谱密度最大值,提取瞬时幅度值时这一参数作用突出,当得到该数值后,可准确识别FM 信号、FSK 信号;(2)零中心非弱信号段瞬时相位非线性分量绝对值标准偏差,此数值与瞬时相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该值能区分ASK、2PSK 信号;(3)零中心非弱信号段瞬时相位非线性分量标准偏差,可区分PSK、QAM、ASK 信号。

2.2 信号解调技术

信号解调与调制有一定联系,从过程分析,解调为调制的逆向过程,此过程为信号接收终端负责,当在前期得到了载波信号后,以一定的算法获取该载波信号的原始基带信号,此过程就是解调。当前的无线电通信领域,信号解调的对象为调幅(AM)、调频(FM)、调相,解调AM信号时,就是用调制信号精准调节载波的震荡幅度,改变信号的波动状态。AM 信号的解调有非相干、相干之分,但不同类型的解调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相干解调法在全数字解调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因为AM 信号的频谱特殊,在已调信号进入原始信号状态时,有相乘运算过程,低频与高频信号由已调信号同频与载波信号的乘积。FM信号的解调中,因为初期信号并非为线性变化,需通过配备频率解调器调制出线性频率的电压输出。FM 本质上为角度解调,其解调过程需考虑更多方面,相位调制相对有效,但需考虑幅值与初始相位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2.3 A/D 转换

无线电监测中的信号处理中,A/D 转换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以软件无线电为例,由于其接收的为射频信号,该信号经由射频前端处理后形成宽带中频信号,由于现有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利用中频对模拟射频信号实施量化。A/D 转换技术下,为达到最佳的转换效果,必须使采样速率、位数符合有关标准,信号带宽为影响采样速率的主要因素,一般采样速率为带宽的2 倍,在实际应用中,采样速率需超过带宽2 倍,在处理时还要考虑采样后对数据精度的特殊规定。无线电监测中的A/D 转换器,虽可选择的规格较多,但市场上的A/D 转换器功能多样,性能参差不齐,考虑到信号处理中的规定,所配备的转换器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如AD 公司生产的AD6640,在信号传输中可高效处理输入的模拟中频信号,这一转换器的单片结构为12 位,内部含有采样。

2.4 正交采样技术

在无线电监测方面也需用到正交采样技术,如涉及该项技术,为发挥技术优势,相关人员需根据技术规定将数字信号划分为两个分量,形成与原始信号相同的信号时将其中的一个分量乘以正弦波,下变频到零中心频率,另一分量乘以90°相移的正弦波。从这一信号处理过程来看,利用正交采样技术时对采样率并未严格规定,采样负担小,相对便捷。

2.5 多采样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无线电监测是一个动态化过程,为实现实时监测,提升监测效率,需构建完善的数字系统,以提高数字信号的采样率。目前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迅速,结合无线电通信的技术现状,带通的采样带宽越宽越有助于信号处理,如能提高采样率,就可同步增大采样量化时的信噪比。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构成复杂,其中包含的构成要素较多,为保障该系统可靠运行,应选用高速率的带通采样速率设备,但很多时候这一情况难以实现。一个无线电信号的带宽保持在几十千到几百千赫兹之间,但对信号采样速率并无严苛规定,采用降速方法处理采样数据流相对可行。

2.6 时差估计法

信号传输中需考虑时差因素,如能考虑这一因素,就可提高信号处理水平。从这一方面分析,无线电监测的信号处理中也可采用时差估计法,应用这一方法时关键需分析时差定位,就是掌握多个无线电监测时信号的到达时间,在到达时间差中给每个时间差绘制其双曲线,通过寻找双曲线的交点找到信号源、空间区域。因此,如在无线电监测中采用时差估计法处理信号,需采用正确的方式得到信号时差的估算结果。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学者在信号时差估计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分析,陆续出现了更多的方法,普通、广义与循环的应用频次较高。普通时差估计法为最为基础的方式,具体的估计中直接估算输入信号的互相关系数、抵达监测站点的时间节点,引入极大似然得到结果;广义的估计法从本质上来看为互相关估计,为普通估计法发展而来,在信号功率谱中添加了一个负指数比例因子进行加权处理,最大程度上减小噪声对信号的负面干扰,在此过程中的加权可采用POTH 脉冲响应、SCOT 平滑相干变化、Eckart 滤波器等;循环相关估计下分析了信号的循环平稳特征,通过构建函数,并利用频谱来获取信号时差,可选择CCCC、SPECCORR 等方法,每种方法下的抗干扰、抗噪音能力各有不同,在应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

2.7 NLOS 误差识别与抑制

无线传输有多种渠道与形式,信号源与电波基站的视距传输常被称为LOS,一旦在信号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阻挡,电波信号仅能以非视距方式来传播,就是NLOS。根据NLOS 的信号处理方式,其中着重分析了环境对传播的干扰,比较NLOS 和LOS,前者有附加时延,在时差影响下,监测人员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与实际有偏差,估计的信号源位置不准,定位精度不高。信号传输过程中NLOS 现象是比较常见又很难完全杜绝的,如要彻底避免这一情况,需识别、误差抑制信号传输误差,在当前无线电监测方面,这是一个热点议题。

无线电监测中的NLOS 误差识别中,Wylie 方法较为有效,规范应用这一方法可获得理想的识别结果。在采用Wylie 进行NLOS 误差识别时,每一TOS 值都与以往监测时间有紧密联系,但这一测量值不仅需要关注这一方面,还需要同步考虑噪声标准差、残差分析值,结合组中结果验证信号测量值是否有NLOS 误差。但利用Wylie有必要条件,就是TOA 测量样本标准差必须超过LOS 情景标准下测量的数据标准差,通过对比样本标准差、数据标准差,即可知道信号是否出现了NLOS 误差。当然,信号处理中识别NLOS 误差时不仅局限于Wylie 方法上,包络法的应用频次也相对较高,如有NLOS 误差,信号在短时间内存在较大损失,通过包络法能有效判定信号的非视距损耗情况,但为保障判定结果的合理性,应判定信号数据是否存在调幅处理过程,如有调幅处理过程,不宜采用这一方式,与此同时,如信号中某条信号强于其他信号,得到的识别结果将有较大误差。残差分析法在识别NLOS方面也较为常用,对比信号时差测量值与信号源估计位置的残差,就可判定信号是否有NLOS,这一判定方式下要获得相对准确的判定结果,重点要关注MS 位置,根据经验,与MS 的真实位置越接近越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该数值并非一个固定值,为此,需通过假定模拟的方式来推导,推导时若明显违背事实依据或客观规律再考虑MS 的其他情形。无线电监测中如MS 中少数的BS存在NLOS 误差时,残差分析结果相对可靠。

为控制信号传输中的NLOS 误差,在信号传输或者监测中应采用误差抑制法。当前的通信领域,NLOS 误差抑制法相对较多,但在原先的条件下,因为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习惯采用视距重构平滑法,根据NLOS 误差的产生过程,抑制NLOS 误差的关键就是大大减小视距损耗,因此,视距重构法为利用平滑指数减小电波波动数据方差的方式,在利用该方式时,应综合多种因素粗略估计信号源位置,随后在相应的公式下重构视距,得到的信号时差与实际的测量值相接近,但此时的数据方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对这些数据实施经验性处理,如为静态信号源直接选均值,动态信号源条件下利用Kalam 滤波法对数据实施平滑处理。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在信号处理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个别专家提出了全新的抑制NLOS 误差方式,根据视距重构法的视距重构过程,NLOS 误差为信号误差中两个服从正态分布误差均值的差数,此数值与MS、BS 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为此,依据这一数值可判定无线电主站或者辅助站是否受到了NLOS 误差的干扰、干扰程度如何[4]。信号时差有正偏与负偏两种,如在信号处理中将这一偏差修正到零点位置,就可减小NLOS 对信号的干扰。

3 结语

无线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到了方方面面,在很多工作中做好无线电监测十分关键,对保障通信安全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信号处理作为无线电监测中的重点任务,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中相关人员还需持续创新信号处理技术,解决信号处理中干扰源较多等问题。

引用

[1] 王媛斌.基于FastICA算法的网络入侵异常信号检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09):88-91.

[2] 涂建,董增虎.超宽带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快速扫描的FPGA实现[J].通信技术,2021,54(07):1780-1785.

[3] 黄铭,杨晶晶,鲁倩南,等.无线电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J].无线通信,2021,11(03):61-75.

[4] 刘冕,胡一皓,王晋阳,等.星载天海中继通信载荷信号处理单元实现[J].无线电工程,2021,52(10):1887-1894.

猜你喜欢
信号处理传输误差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信号处理》征稿简则
《信号处理》第九届编委会
《信号处理》征稿简则
《信号处理》第九届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