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获取的数字图书馆转型思考

2023-12-12 09:59孟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孟旭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给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少机遇,本文主要针对已有学者基于开放获取的数字图书馆转型设想进行总结,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今数字图书馆在开放获取上的发展策略和预想,并做出自己的思考。

随着信息数据的爆发,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重要。更便捷、更实时、更真实是人们获取信息时的要求,也是对数据时代发展方向的规定。开放获取的理念在早起已经出现,强调学术无国界、知识无国界,基于此,开发获取(OA)运动被发起。其是以推动成果自由传播和共享为目的,在多个领域如国际科技界、出版界、学术界、信息传播界等得到响应。开放获取的意义在于期刊论文、图书专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和多媒体文本等多类型的信息资源能被用户和读者免费获取,如利用网络浏览下载等方式[1]。我国学术界对开放获取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签订的《柏林宣言》是我国正式展开开放获取运动的标志,标志着国家鼓励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开放,并支持各个教育高校、学术相关单位等构建自己的开放获取平台[2]。开放获取地出现带着时代的必然性,也对现存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提供者带来了新的冲击。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存储和知识传播的学术机构,面对开放获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有不少学者基于此对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和新功能提出不同方面的思考和政策。以下主要针对开放出版、开放传播(MOOC)、开放资源服务等数字图书馆方面已做出的实际转型政策或提出的转型想法总结陈述,并进行新的创新发掘。

1 数字图书馆推动参与学术期刊开放出版

当下,开放获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3],开放获取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且其还具有无限的增长潜力[4]。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DOAJ)包含了14776 种来源各异的期刊文献,其中地域包括了130个国家和地区。有研究预测,2020 ~2025 年,开放获取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90%[5]。在开放出版日益繁盛的今日,数字图书馆也应积极参与学术出版:首先是依赖于高校成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袁星[6]等人认为其作为高校的文献情报机构,应在不断了解本校科研人员对学术论文开放获取的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跟进国内外开放获取协议进展,在掌握行业动态、出版信息和本校状况的基础上,联合学校科研管理等其他部门的力量,推动学校出台本校开放获取出版政策,并推进相关政策落地,为开放出版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针对如何实现高校的学术出版流程,以英国高校学术出版实践为模板:2005 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宣布成立UCL Press,这是英国第一家完全开放获取大学出版社。其成立第一年就开放了2 种期刊和9 本图书[7],其后续更是出版超过100 种期刊和图书,其中包含的社会、管理和人文等各种领域和学科。截至2019 年8 月底,出版社网站访问量达2299065 次,网站也被来自超过231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访问。另外,其拥有的合作伙伴可以提供开放访问和下载,如OAPEN、JSTOR 和Google Play 等出版社允许用户使用Portico 进行保存,其出版的纸质期刊价格较为便宜,同时能保证世界各地的分销中心支持线上出售[8]。其次是拥有自己资源供给和出版联络体系的大规模高校数字图书馆,平安[9]提出了最基本的渗透思路,如与已有学术出版机构合作,设立馆内资源链接;或者作为开放出版的后续资源整合者,利用数字图书馆优势,可以广泛地获取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进一步整合成OA 资源,用于服务;另外,可以进一步筛选获取的开发获取文献资源,根据图书馆的特色进行开放资源的集合和整理,识别出OA 元数据,将其变成关键词录入到图书馆的OPAC 平台中,这样用户使用关键词检索时就可以在相应页面获得相关并可以利用的数据信息资源。其思路将数字图书馆放在开放出版的推动位置,与出版社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依赖开放获取转型,而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机构在进行工作。

2 面向MOOC 的数字图书馆转型辅助功能

MOOC 的概念是[10]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它是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提出的。张晓林教授指出,要发现并主动利用破坏性技术,从而驾驭颠覆性趋势,这是数字图书馆创造未来的必由之路[11],MOOC作为开发获取应用的新方向,将其与教育和教育方式融合,不仅给教育提供便利和更广的视角,也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如何将数字图书馆的作用融入MOOC 当中,数字图书馆人该从MOCC 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入手,分析其现有劣势与数字图书馆的优势相互成就。唐斯(Stephen Downes)认为[12],可以将数字图书馆作为节点结构,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搜集和整理存储的高质量信息素质,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为MOOC 提供信息资源的资源聚集地,从而发展成为MOOC 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Barnes[13]则提出将数字图书馆员可以作为协助角色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环境过度纳入MOOC 项目小组中,作为资源利用和整合的引导员;同样是针对数字图书馆员功能的转变和延伸,Mahraj[14]建议,在MOOC 地日常教育和培训中,特别是将其作为一种信息素养加入课程中时,数字图书馆员地加入能更好地通过不断训练来实现和完善相应功能;韩炜[15]等人则认为可以将数字图书馆嵌入到MOOC 中各个环节中去,首先是针对不同用户,开展推荐MOOC课程,进行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自己开展各种其他服务的基础;其次是将团队课程和MOOC 课程互相嵌入,即将自己的课程团体加入到MOOC 团队中,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和课程指南;最后是指导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工具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得到信息辅导,或以加入学科馆员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三步实现嵌入MOOC 课程中去,同时也提出在MOOC 教学过程中和版权等问题中积极融入并提供辅助,从而将自己与开放获取紧密联系,实现依托转型。

3 数字图书馆重视开放资源获取及相关服务

面对开放获取运动的如火如荼,不少学者和馆员开始考虑在此数字图书馆中该扮演什么角色?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又在哪里?崔金英[16]等人认为:“作为馆藏资源的有利补充形式,OA 资源对文献购置经费日渐紧张的数字图书馆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莫小春[17]则认为:“数字图书馆藏资源建设需要依靠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这一方式。”可见,作为仍以资源服务为主的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发展,以及其所能带来的补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数字图书馆如何发展开放获取资源服务,韩伟[18]等人认为首要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保证收集存储OA 资源的质量和效率,然后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是基础也是保证;而任薇薇[19]则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想法,其认为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技术来直接对接文献作者和数字图书馆。所以其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采用散射的形式去中心化,省去第三方平台,从而减少订购数据库商的消费支出,同时,通过区块链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资源,利用共识机制竞争也能甄选出高质量的个人和机构。

4 基于开放获取的数字图书馆转型思考

数字图书馆是资源搜集、筛选和整理储存信息的传统机构,其既具有学术机构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也具有信息机构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个人认为,开放获取运动的根本是资源,而如何保证资源的全面性和专业性,需要的正是数字图书馆这样的学术机构的辅助和支持。在数字图书馆的角度,最大化地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开放获取的其他环节中,保证自己服务功能的多样性。以此为目的,笔者提出几点个人想法和建议:

(1)数字图书馆建立自己的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以文献等传统资源为主,而现在访问数字图书馆为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更多是数字资源,而数字资源的获取储存分享等更符合开放获取对资源的要求。所以数字图书馆应有对数字资源的足够重视,并将其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独有的信息资源库,扩充已有的数据库,也为参与开放获取提供基础保证。

(2)在建立完整的资源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可靠的服务管理体系。现在数字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开放链接或开放资源丢失或无法打开。这个问题地出现说明虽然数字图书馆在积极参与开放获取运动,但后续的维护和监督等管理体系不足。所以数字图书馆应该发展顶层设计方案规划设置配套管理制度,使有理可依,同时对服务流程、标准进行管理,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培训、监管、考核等纳入管理体系。

(3)数字图书馆应与高校、出版社、信息机构等建立开放获取联盟。如果一个机构包揽所有角色,是难以顾全所有问题的,所以数字图书馆可以参与到构建开放获取联盟当中去,积极辅助资源的提供和维护工作,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引用

[1] 宛福成.开放获取运动、政策与服务综述[J].情报科学,2006(11):1746-1751.

[2] 杜雨桐.我国近十年开放获取政策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20,41(04):87-88.

[3] 张晓林,李麟,刘细文,等.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9):42-47.

[4] 郑建程,赵艳,肖曼,等.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经费可行性研究:OA2020 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75-80.

[5] LEWIS D W.The Inevitability of Open Access[J].College and Re- search Libraries,2012,73(5):493-506.

[6] 袁青,陈星辰.高校数字图书馆推动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8):15-20.

[7] AYRIS P,SPEICHER L.UCL Press: the UK's First Fully Open Access University Press[J].Insights,2015,28(3):44-50.

[8] 王利君.英国大学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出版服务研究[J].新世纪数字图书馆,2020(4):74-79.

[9] 平安.数字图书馆OA图书资源建设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S1):65-69.

[10]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11]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05):4-12.

[12] 胡艺龄,顾小清.从联通主义到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6):4-10.

[13] Kerry Wu.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3):576-587.

[14] MAHRAJ K.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4):359-368.

[15] 韩炜.面向MOOC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J].图书馆学刊,2014,36(9):112-115.

[16] 崔金英,范云欢.SECI模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文史资料,2008(4):156-157.

[17] 莫小春.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开放获取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7):116-117.

[18] 韩伟,邢晓鑫,龚丽丽.国内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建设研究文献述评[J].智库时代,2019(42):7-8.

[19] 任薇薇.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获取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数字图书馆学报,2020(5):22-26.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