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生育期科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12-13 06:08汝南县宿鸭湖街道办事处代敏
河南农业 2023年28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育期草莓

汝南县宿鸭湖街道办事处 代敏

一、草莓种植生育期科学管理方法

(一)温度光照管理

为促进草莓种植生育期顺利结果,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要控制好温度。通常情况下,草莓根系处温度保持在17~18℃,一旦温度高于30℃,即出现植株衰老脱落现象,在15℃环境下,草莓出现低效光合情况。因此,要确保草莓始终在适合的温度环境下健康生长,特别在夏季高温天气里,需要及时降温。至于光照管理,要求种植户充分关注光照强度及其时长,通常需确保草莓叶片保持2.5 万~6.0 万lx 照射强度,并尽量保持持续性光照,便于在强光合作用下获得丰硕果实。

(二)水分土壤管理

草莓植株本身不耐热也不耐旱,因此,种植户需要随时采用灌溉方法满足其生长水分需求,其土壤含水量宜在80%左右,但也要秉承着适量原则科学补充水分。一旦形成涝害,也会造成草莓植株出现发黄、枯萎情况。同时,要确保草莓植株根系位于20 cm 浅土内,并且准确测量土壤酸碱度,多选择在微酸土壤环境内种植草莓,即pH 为5.5~6.0。

二、草莓种植生育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一)化学防治技术

1.白粉病。此类病害多在15~25℃温度下发生,特别是在90%以上湿度的土壤内栽种的草莓,会因感染羽衣草单囊壳菌而发病。种植户可以选择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予以防治,可以每10 d 用药1 次,或者同其他农药予以混用,持续喷洒草莓叶片2~4 次,即可达到最优防治效果。

2.青枯病。青枯病可造成草莓叶片萎蔫、导管枯竭等现象,种植户可以采用硫酸链霉素(72%)、三氯异氰尿酸等专用农药喷雾防治,其用药周期可设定在7 d或10 d。

3.叶斑病。此类病害也较为常见,具体可用嘧霉胺(25 mL)、聚砹(41%)、硅唑咪鲜胺(20%,20 mL)农药混合后喷洒在草莓叶片上防治。

除上述病害外,针对草莓植株出现的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害虫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如夏季容易出现的蓟马,种植户可在草莓种植区域内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喷雾防治,按照每667 m2用药10~30 mL 的标准按时用药。此农药属于低毒药物,在消灭蓟马的同时,也能抑制小菜蛾等鳞翅目幼虫的发育。红蜘蛛以阿维菌素、克螨特为主,每5~7 d 用药1 次。防治蚜虫通常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吡虫啉等农药。在以化学防治技术保障草莓生长安全时,需以标准用量优选农药,避免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二)生态防治技术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有效渗透,生态防治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草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一般在以生态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风险时,可以采用闷棚方法,尤其针对大棚内种植的草莓,可以将内部温度调整到35℃左右,坚持2 h 闷棚处理,然后通风换气,待温度下降后即可消灭线虫等害虫;当温度上升时,草莓也不易患上白粉病。同时,此方法对灰霉病等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先对草莓土壤进行消毒,持续暴晒20~40 d,然后按照每667 m21000~3000 kg 的标准施用有机肥,翻耕后可在土壤上盖双层薄膜,待草莓进入生育期前垄地时以每667 m280~160 kg 的标准施用生物菌肥,可以促进草莓良性生长,并且鲜少出现病虫害。还可以采取天敌除害方法,比如可以在草莓种植生育期投放智利小植绥螨、丽蚜小蜂等天敌,能够快速降低蚜虫、叶螨等害虫。可以适量养殖熊峰,以熊峰授粉技术提高草莓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草莓种植生育期需要通过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科学管理方法,改良种植条件;为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需要用化学防治技术与生态防治技术消除病虫害风险,促使草莓种植生育期拥有高质量与高产量种植成果。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生育期草莓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草莓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