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精神境遇的深切书写
——评阎真 《如何是好》

2023-12-16 22:05□彭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9期
关键词:晶晶知识分子现实

□彭 茵

【导 读】 阎真的小说素来观照当代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深刻性和丰富性。长篇小说《如何是好》 在延续这一创作实践的基础上, 着力呈现了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和处理现实生存带来的痛感; 由此也指向创作层面的思考, 即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面对和处理现实。

阎真作为当代文学的学者型作家, 他的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的创作已具有比较鲜明的辨识度。他创作的五部长篇小说, 从不同的层面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当下精神状态。其中, 《沧浪之水》 和《活着之上》,在表现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 得到文坛的普遍关注。阎真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如何是好》, 则延续了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精神描述的创作实践。

在对知识分子群体与时代扫描的书写上, 阎真小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阎真创作长篇小说,对知识分子群体有着独特与专注的情感。他心无旁骛, 坚守精神立场,以多维视角呈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与人生哲学。从1996 年创作处女作《曾在天涯》 到2022 年出版的 《如何是好》, 历时26 年, 他的五部长篇小说书写的文学对象集中在知识分子的时代表达上, 以不同的在场体验对社会进行精准观察与深度剖析,在时间、历史和记忆中呈现生命的本质与艺术的品质, 透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大潮中的多元思想与历史使命。阎真直面现实、呈现生活真相的理性叙事已然形成独有的“阎真” 风格。阎真是时代的书写者, 他的五部长篇贯穿时代的整体链接, 以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体现价值哲学的深刻内涵, 形成一种精神课题下的人生哲学与历史质感。

随着大批青年学子面临着就业危机与情感焦虑, 这种危机和焦虑由于其普遍性而具有历史性。《如何是好》 写出了这种基于普遍性的历史性。生存的挑战是严峻的, 由这种严峻性带来的写作挑战也是严峻的。《如何是好》 正视了生活挑战的严峻性。小说主人公许晶晶在严峻的生活挑战面前, 历经磨难, 却坚守“初心”, 给当下的年轻人一种心灵期许和默契, 这扇心灵之门给社会大众的小人物知识分子带来慰藉和启示。可见, 在时代的大迁徙中,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随着时代波澜的冲击, 会产生各种 “处世效应”, 而知识分子作为流向各种职业和岗位的群体, 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态度影响着时代环境下的观念改变与重组选择。阎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 以敏锐的触角感知到时代的需要, 善于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宏观格局与各种弊端。他对社会精准的观察与判断, 用真实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现象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对应时代的各种变局, 使他成为捕捉现实题材、书写知识分子生存窘境与精神困境的高手。

相对《沧浪之水》 和 《活着之上》, 《如何是好》 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描述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小说主人公许晶晶毕业于重点大学, 她面临的更多的是现实生存的困扰, 而没有那么多具有形而上意味的精神困惑。许晶晶作为下层人家出身的女孩, 重点大学毕业生的身份, 没有给她带来期待中的生活前景。在她眼前展开的命运, 是现实的, 甚至是残酷的。她所面临的精神困扰,是该如何冲决生活中那似乎看不见却重重叠叠存在的隐性阻碍。小说没有大苦大悲的命运起落, 一切的缘起都在现实生活中尘埃落定。小说中的“他们” 群像立体、鲜活又温热, 是生活的真相, 亦是历史的缩影。

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追求经典化叙事中, 于知识分子精神课题的视角之下, 《如何是好》 是阎真一如既往、高度真诚的态度呈现, 是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入开掘, 这部长篇应有独属于它的魅力与气质。主人公许晶晶形象更接地气, 贴向大众,这种小人物群体的知识分子是庞大的。许晶晶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她倔强的生活态度, 恪守的人格底线, 遵循的社会道德等, 这些本应是生活中正常的状态, 但在各种剧烈的竞争中, 能够抵抗住物质诱惑,坚守住心灵的高贵, 则是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一道光环。譬如, 她在情感中并不羡慕妹妹许盈盈以颜值作为条件嫁入富豪之家, 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刘老板坦言以生个儿子为条件下的各种交换等。这些人都有丰富的资源, 足够实现她的人生梦想, 但许晶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奋进道路, 诸多的社会磨难让她日渐成熟与成长, 最后在令总的帮助下, 实现了她微小的生活理想。主人公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有更现实而世俗的内容。生存本身是如此现实, 如此艰难, 所有超越生存的困扰, 都来不及顾及。《如何是好》 真切地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的现实: 在生存的压力之下, 他们不得不把精神的关注力更多地投向自身的世俗存在。生活的痛感更多的是现实生存的痛感。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窘迫? 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诱惑? 不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 是小说主人公时刻要面临的生活抉择, 更是一个具有时代普遍性和历史意味的话题。在市场经济的力量无孔不入的渗透之下, 关于知识分子的那些不言而喻的信念也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具有现实性, 也具有历史感。一个知识分子, 他面临的精神困扰是, 除了当下活着的需求, 还有没有更高的生活原则? 经济上的改善追求,或者说, 钱, 是不是它本身就成为原则以至于最高原则? 许晶晶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但她毕竟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 她想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 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中总是有着对一个女孩的特别诱惑, 带来的是改变命运的承诺。于是, 她该怎么办? 改变命运, 是她所有努力的动力; 而现在, 一念之差, 这种理想就能够实现。她该如何是好? 许晶晶没有在这种诱惑之下放弃自我,她艰难地坚守了生活中最起码的底线。她的坚守, 没有可歌可泣的性质, 更没有什么神圣性崇高性可言,却是一个平凡人对生活平凡而执着的信念。在这里, 平凡的信念也有着崇高的底色。

在某种意义上, 中国大批青年学子面临着命运的考量, 各种复杂因素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尴尬。在机遇与挑战之间,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如何是好》 以在场的方式聚焦社会问题与时代关切, 对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的婚恋问题、就业生存进行现场剖析, 让她们重组乌托邦式的爱情, 清醒地认识自我, 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在中国长篇小说的时代表达上, 阎真善于把握时代元素,直面社会痛感, 在把主人公的故事渗入时代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时, 主人公的思想品格在生活磨难中贯穿始末。从平凡的生活中理解不平凡的内里, 《如何是好》 的人物设置与形象塑造是脱颖而出的。主人公许晶晶大学毕业后保研失败, 卷入社会职场, 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命运的重组选择。她的命运遭际给人痛感与启示的同时, 更予人奋进的力量。这体现为许晶晶相信爱情, 遵从自我, 抵制社会的各种诱惑, 这个青年女性知识分子代表着她们这一群体的蜕变与成长, 既是社会化的综合体现, 又是个性化的人生哲思。在现实的生活中, “许晶晶” 们的情感执念与价值追求体现的是这个时代的物事变迁, 代表着青年女性知识分子小人物的社会实践。小说以平凡人物的出场真实地读写时代,以庸常的生活鞭辟入里, 呈现时代变迁中中国社会日渐凸显的思想症候与年轻一代迫切的关注要求, 彰显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从某种角度理解, 生活的善意, 许晶晶用血泪打拼出来的微小成功, 就是浩渺的星空与银河投射到大地之上的光芒。那无尽的前路与未来的光亮是如此动人心扉, 萦绕不去。可见, 阎真在小说艺术审美中注重写实与写意的融会贯通, 这种小说张力的延伸与渗透也是文学与思想的潜移默化。换言之, “文学思想史应是 ‘诗、思、史’ 的融合与统一, 应将思想的审美化和审美化的思想结合起来,呈现文学与思想、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互动共融, 由此彰显社会思想的光芒, 揭示文学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意蕴, 展现文学的历史品格和诗性内涵”。

众所周知, 小说细节是小说品质与魅力的内在延伸。阎真的五部长篇作品都以真实生活为基石, 贴地而行, 挖掘人性, 以绵密的细节引导出时代洪流下的各种立场与社会现实, 呈现历史真相。小说小说,往小处说。阎真正是在艺术的细部,表现了生活的质感。在小人物精神世界的书写中, 阎真亦擅长以在场置换的视角感知他们的命运遭际与人生体验,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让人感同身受, 深长思之。阎真在人性的描摹之上渲染精神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一种心性与心气自然生发的高贵, 延展的是社会潮流之下的文化品格, 它是时间的, 生活的,历史的, 记忆的, 亦是时代使然。时间更多关乎自然, 历史更多关乎人文, 记忆则更多关乎人的内在精神。阎真小说的艺术品格体现在真情叙事结合时代命题, 以人生命运的演绎诠释人类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充满了哲性意味与思辨之力。

《如何是好》 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写作课题, 那就是, 作为创作者,应该怎么去表现生活的痛感? 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 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富足的时代。尽管还有太多的不完美之处, 但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文学该怎么选择? 生活痛感的普遍存在, 这是一个作家不能回避的现实。我们甚至可以说, 一个作家,他回避对生活痛感的正视, 就是回避文学本身。于是, 正视社会的进步, 与正视对生活痛感乃至悲剧的表现, 其中隐然存在的矛盾, 以及对这种矛盾的精准把握, 也是一个当代作家面临的挑战。文学作品的历史质感, 文学高峰的建构, 都需要在直面这种挑战中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晶晶知识分子现实
Digging for the past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炎热的夏天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银亿股份: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