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功能与艺术价值研究

2023-12-16 04:49隋孟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9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青铜器青铜

隋孟彦

(临沂市博物馆,山东 临沂 276000)

1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

我国的青铜文化源远流长,自夏商时代开始,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工艺逐渐成熟,青铜器也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在中华文化遗产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文明发展的繁荣时期,器形和纹饰都在西周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不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还具有十分丰富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和铸造业的发达,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从纹饰的类型来看,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主要包括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铭文等。几何纹是我国青铜器诞生以后最为常见的类型,几何纹饰一般以线条为主,呈对称状和规则排列,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给人一种雅致和谐之美。如镶嵌龙纹铜盏(图1),春秋时期文物,现藏于宜城市博物馆,通高19.8厘米,腹径22厘米。有盖,盖顶呈弧形,直口,鼓腹,腹部有圆耳,圜底。从纹饰特点来看,包括绹索纹、云纹、卷云纹等几何类纹饰,使青铜器风格更加精美和华丽,提升了青铜器的审美和艺术韵味。

图1 镶嵌龙纹铜盏(宜城市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动物纹饰又可以细分为真实动物形象和被赋予神话色彩的动物形象,说明春秋时期畜牧业和狩猎不断发展,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被神化的动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图腾象征意义。常见的动物纹饰包括龙纹、凤纹、蛇纹、龟纹、鸟纹、虎纹、鹿纹、鱼纹、兽面纹等。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人物纹饰也较为常见,一般采用了写实手法,对各类人物角色进行描述,包括士兵、将军、乐师等,人物纹饰多出现在战斗、狩猎、宴席等场景中,较为生动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人物形象。

2 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的人文与社会价值

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题材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人文信息,涵盖了价值观、社会习俗、宗教文化、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青铜器纹饰的使用有严格的社会等级限制,体现了其政治属性和阶级性。

兽面纹饰是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充满了宗教与神话色彩。兽面纹又被称为饕餮纹,自商代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兽面纹依然流行,以现实中的动物为题材,对动物的面部表情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多展现出怒目、狰狞的形象,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慑力。因此,兽面纹饰一般是王权的象征,只有上层统治阶层才可以使用此类纹饰的青铜器物。兽面纹饰也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对未来社会不确定性的一种心理寄托,属于一种特定阶段的文化价值观念。

青铜器纹饰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思潮也有着密切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较为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成果也体现在青铜器纹饰的创作中,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孔子就十分重视青铜器的作用,在其学术思想和诗篇中,多次强调青铜器礼仪和教化的功能,有“器以藏礼”的思想观点。《周易》记载:“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说君子要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能,但不可以随处炫耀,而是在关键的时刻才可以展示出来。这里的器就是源于青铜器内涵的延伸,逐渐成为一种才华和本领的代名词。

3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几何纹饰

青铜器的几何类型纹饰,主要是指一些点、线、圈图案的集合,多是圆形、方形、三角形和菱形等简单的线条式图形。线条总体较为直观和抽象,一般呈现对称性和规则性排列,从审美价值来看,有一种较为简约的美,在我国人类社会发展之初,这种几何类的纹饰就出现在各类石器、木器和陶器上,而且几何类纹饰发展至今,仍旧是纹饰中的普遍性纹饰。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常见的几何类纹饰包括波曲纹、乳丁纹、垂鳞纹、重环纹、窃曲纹、云雷纹、回纹、勾连雷纹等。以弦纹为例,弦纹是青铜器上较为简单的纹饰类型,一般由单一或多条平行的线条排列而成,多出现在青铜器的颈部、腹部、肩部等部位,此外,弦纹又可以分为细弦和粗弦,有的青铜器上出现多种弦纹并用,体现了纹饰的变化性和美感。

如:青铜鬲(图2),为战国时期文物,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赵固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通高20.3厘米,口径19厘米,器物为直口,两侧有环耳,深腹,短足,器物的纹饰相对简约,在腰部有一周凸弦纹。从功能上看,青铜鬲是古代用于炊煮的器具,也可以用来盛放食物。青铜鬲是仿照陶鬲的造型和功能逐渐演化而来的,西周中期以后,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青铜鬲逐渐流行,它的形状与鼎类似,一般为空足。

图2 青铜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青铜锛(图3),1982年出土于乐清市白石镇杨柳滩遗址,现藏于温州博物馆。此件藏品为长方形,直体,双斜面,有刃,器型较薄,表面两侧饰有多道凹弦纹,简单美观,正面弦纹下方有兽面纹。从功能上看,青铜锛主要为一种农具,用于砍削木材,锛是一种农业生产器具,使用的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锛,发展至夏商时期,随着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青铜锛逐渐成为主流的农业生产器具。

图3 战国青铜锛(温州博物馆藏)

4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动物纹饰

动物纹饰种类较多,主要是指以动物造型为装饰题材的纹饰,包括自然动物和神话动物等。既有飞禽鸟兽,也有许多经过人们创作与虚构的动物形象。

4.1 龙形纹饰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龙纹样式不拘一格,造型十分丰富。龙纹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中较为重要的类型,具有鲜明的图腾作用,被视为皇权和统治者的象征,被当时社会的统治者所信奉和崇尚,龙纹体现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阶级地位。民间传说龙生九子,蟠和螭都是龙子之一,龙纹在青铜器上主要表现为夔龙纹和蟠螭纹。从造型特点看,夔龙纹对龙的刻画一般身体细长,龙身也呈现腾龙、伏龙、盘旋等不同的姿态;在组织上还有单体和连体的区别,变化丰富;头部为龙首,对龙口、龙目、龙身、龙角、龙足、龙尾等具体雕饰不尽相同。蟠螭纹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常见纹饰。蟠盘曲而伏,没有龙角,喜欢张口、卷尾。在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中,蟠螭纹的表现手法多样,有的身体和腿像龙,有的面部像兽类。

如:蟠螭纹兽耳铜簋(图4),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属于礼器,可用于盛黍、稷等粮食作物。此件藏品带盖,敛口,平底,圈足,鼓腹,两侧有环耳。盖子上雕饰着蟠螭纹,器物的腹部有4条透雕龙形扉棱,此外,圈足上也饰蟠螭纹,体现了楚文化与中原文明的融合发展。

图4 蟠螭纹兽耳铜簋(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4.2 鸟类纹饰

鸟纹自商周时期开始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常见,鸟纹既代表自然界中的一种禽类特征,也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的标志,在古代很多部落和原始民族中,鸟纹被赋予了特殊的价值和情感,也成为青铜器纹饰的重要题材,鸟纹在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域的春秋战国青铜器上,表现出地域差异和不同的特色。

如:莲鹤方壶(图5),为春秋时期文物,主要功能为盛酒或盛水,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品体积较大,高122厘米,宽54厘米,重64千克。纹饰具有鲜明特色,采用了镂雕工艺,器物盖上饰有仙鹤,呈现展翅高飞的姿态,壶身遍布蟠龙纹,并点缀有鸟纹、蝉纹等图案,腹部的四个角上有镶嵌工艺的伏龙,壶的底部有伏虎装饰。此件藏品工艺复杂,采用了分铸法,器物本身与其他装饰造型分别铸造后组合而成,体现了春秋战国青铜器技艺的精湛与新颖。

图5 莲鹤方壶(故宫博物院藏)

4.3 虎形纹饰

虎是百兽之王,是自然界中的大型兽类,在我国,虎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在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就出现了虎的身影,虎纹也是中华民族图腾纹样之一。

如:战国武士斗兽纹青铜镜(图6),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保存较为完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藏品直径10.4厘米,铜镜的中部有桥形方纽,藏品的背面有勾连纹,纹饰的主题图案为武士斗虎的场景,分别刻画了两位士兵和两只猛虎,图案呈对称分布,围绕在中间的方纽四周。士兵左手拿着盾牌,右手向后握着宝剑,对士兵的面部表情刻画得较为细致,士兵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目视前方的猛虎,好似在驯服老虎。猛虎呈现扑向士兵的奔跑姿态,虎嘴张开,虎视眈眈,虎的尾巴也向上翘起,老虎的威严和霸气刻画得十分到位。此件藏品纹饰丰富,包含人物和动物形象,蕴含着大量的社会人文信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一种斗兽活动。斗兽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休闲娱乐性竞技比赛,和斗鸡、斗牛、斗狗一样,都是具有休闲韵味的项目。此件铜镜是春秋战国时期铜镜文物中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6 战国武士斗兽纹青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5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人物场景类纹饰

人物场景类纹饰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和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摆脱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宴乐、弋射、采桑、狩猎、攻城、水战等活动。

如: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图7),为战国时期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品高31厘米,口径10厘米,腹颈21厘米,重约3.5千克。无盖,鼓腹,颈部微收,铺首双环耳,圈足。此件藏品的纹饰十分富有特色,采用了写实手法和镂画工艺,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人物形象。此件藏品的装饰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纹饰题材为射箭、植桑的人物场景;第二至第四部分题材为狩猎、宴饮、乐舞、战争等场景。纹饰中的人物线条十分细致,对人物的装饰和姿态的刻画生动传神,还原了当时的人物故事场景。纹饰中还展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奢华的生活场景,他们在亭台楼榭中参加宴会,欣赏歌舞和乐器表演,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此外,也彰显了当时社会餐饮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成果。藏品纹饰中对战斗场景和人物的刻画,生动体现了当时战争和军队的重要地位。同时,纹饰中还对战斗所使用的兵器和军事装备进行了描绘,对兵法运用和战斗策略进行了展示,说明当时战争规模较大,蕴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谋略,这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发展成果是密切相关的。此件藏品的工艺十分复杂和精细,经过工匠的精雕细琢,彰显出高超的镂雕技艺。由此可见,这件青铜器的纹饰内涵深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图7 宴乐水陆攻战铜壶(故宫博物院藏)

又如:水陆攻战纹铜壶(图8),为战国时期文物,1965年于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基建工地考古发掘,现藏于四川博物院。此件藏品属于盛酒器,高40.3厘米,带盖,盖上有鸟造型的纽,鼓腹,圈足,两侧有耳。此件藏品的纹饰题材和内容包括宴席、植桑、弋射、狩猎、战斗、捕鱼等场面的描绘,从工艺上看,藏品采用了嵌错的手法,工艺精细,布局科学,富有较好的层次感,生动再现了战国时期社会各有关领域的现实场景,为研究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战争形态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描绘的植桑的和采桑场景,就反映了我国养蚕、丝织的悠久历史。此外,嵌错工艺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表面雕饰技法,工匠们在青铜器物表面凹槽上错以珍贵金属,使纹饰更加生动细致。战国时期青铜纹饰工艺十分精妙,铸就了无数国宝级的青铜文物精品。

图8 水陆攻战纹铜壶(四川博物院藏)

除了动物类、人物类、神兽类、场景类纹饰以外,还有铭文类型的纹饰。在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中,铭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主要指铸刻在各类青铜器物表面上的文字,是那个时代通行的一种文字类型,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较多,如陕西省宝鸡市杨家沟发现的秦国铜器铭文、湖北省曾侯乙墓曾国铜器铭文、河北省平山县的中山国铜器铭文等。其主要是记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有制造青铜器的工匠信息等。从艺术角度来看,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铭文篇幅相对简洁,字体美观大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雕刻得较为规整和美观,刚劲有力,体现了当时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书法艺术水平。

6 结语

春秋战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艺术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段发展成果的见证,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还体现出当时工匠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要充分挖掘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的文化与人文信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青铜器青铜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青铜之光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萌芽期|春秋战国
历史喵第二部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