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浅析

2023-12-19 01:01陈宗杰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

陈宗杰. 平和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3,17(18):-214.

摘 要 虽然我国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给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合福建省平和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进行探析,指出该县的森林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矛盾等问题,论述了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果还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商品林赎买等措施。

关键词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福建省平和县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68

自2010年以來,我国相继实施了森林保障型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湿地保护与恢复、天然商品林禁伐补助及松林改造提升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了林业生态执法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1]。林业生态修复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具有新时代重要意义[2-3]。本文通过福建省平和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研究探讨,为区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 基本情况

平和县既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又是沿海经济开放县,地处福建省南部,闽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东与龙海区、漳浦县相邻,南与诏安县、云霄县连接,西与广东省饶平、大埔二县相交,北与龙岩市永定区、南靖县相靠。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116°54′~117°31′。总土地面积2 309.57 km2,地处南亚热带,东南部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西北部的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共存是平和县生态环境优势的重要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7.5~21.3 ℃,无霜期为320.7 d,平均降水量在1 600~2 000 mm,相对湿度在80%左右[4]。平和县拥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兰茶三大绿色品牌,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被誉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奇兰茶之乡”,同时还拥有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3个工业集中区。

2 森林资源概况

平和县有林地162 242 hm2(其中乔木林118 360.5 hm2),疏林地3 656 hm2,灌木林地3 214 hm2,未成林造林地552 hm2,苗圃地24 hm2,无林地10 853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70.3%,绿化程度91.6%。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517.5万m3。竹林立竹量10.8万株,其中毛竹9.7万株、麻竹及杂竹1.1万株。原生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植物群落类型繁多,层次结构复杂,具有浓厚的南亚热带雨林景观的色彩,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及草坡等6种植被类型、15个群系纲、165个群系、408个群丛。区域内有维管束植物151科866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42种,裸子植物9科20种,被子植物121科804种[5-6]。此外,野生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0目65科360种,昆虫11目53科311种,鱼类15科41属44种。

3 存在的问题

受大面积的林地开发种植蜜柚及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入侵等因素影响,林业生态出现了一些问题。

3.1 森林结构不合理

根据2022年平和县“三调”数据显示,蜜柚种植面积9.1万hm2,其中林地种植蜜柚面积4.83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6.9%。蜜柚种植规模大,品种单一。此外林地中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面积24 855.7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21.0%。平和县以蜜柚、马尾松等为优势树种的面积占比较大,森林结构不够合理。

3.2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3.2.1 土壤酸化,水质量下降

平和县蜜柚种植规模大,农民大量施用化肥等因素导致土壤酸化严重,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质下降。而且施用化肥,特别是复合肥又把个别重金属带入土壤中,个别重金属经雨冲刷或淋滤作用以非点源污染的方式进入地表水体中,造成地表水中个别重金属超标,水质量下降。

3.2.2 森林松材线虫病威胁不容忽视

2018年平和县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经过几年的除治,202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认拔除疫区,但森林松材线虫病威胁不容忽视。现有的森林资源数据显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面积有24 855.7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21.0%,其中马尾松纯林面积16 404.8 hm2、优势树种为马尾松的混交林面积8 450.9 hm2,分别占乔木林面积的13.9%和7.1%。马尾松一旦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威胁,区域大面积松林将遭到毁灭性破坏,进而极大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3.3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矛盾

自2012年起,福建省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实行限伐政策,导致林权所有者经济来源受到影响,森林资源特别是商品林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不仅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也影响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4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必要性分析

4.1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的生态答卷

平和县地属福建省南部,台海西岸,林业用地面积18.05万hm2,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区域,温湿条件适宜林木的生长。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平和县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关键举措,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献力的重要基础。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将为平和县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退果还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商品林赎买(租赁)等举措,改善森林结构,提升森林多样性,带动群众增收减负,构建碳中和基础。因此,进行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4.2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社会各界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公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要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问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蜜柚产业是平和县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但如今平和县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蜜柚的质量也出现了下降。面对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平和县在引导并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发动社会各界携手共建,积极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实现林农增收、区域增绿降碳,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矛盾。

4.3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平和县森林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经芗城区、龙文区、华安县、平和县等8个县城,

8个县城互相影响,息息相关。平和县当地的森林资源面积虽然可观,但受松材线虫病疫情影响,全县生态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不仅影响平和县森林生态建设,也对九龙江流域的所有森林产生影响。因此,平和县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不仅能夯实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基础,发挥森林资源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生态服务的功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也能为九龙江流域生态安全增加保障。

4.4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尝试

乡村是中国的根,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諧[7]。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也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是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质量精准改造提升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当地民生条件,夯实生态环境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步。

4.5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良好森林生态系统的根本举措

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对琯溪蜜柚主要病虫害及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蜜柚病虫害种类复杂多样,在柚农科学用药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个别风险生物已对蜜柚生产构成威胁;种植面积广,树种单一,生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弱,导致区域性风险有害生物加快扩散与传播。此外,区域内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占比大,存在大量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导致松材线虫病暴发的风险加大。维护森林的生态健康是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的最佳方式,也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最快方法。采取退果还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是增加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减少农药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天然法宝。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森林的生态健康。

5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平和县根据自身的林业资源特点,提出实施退果还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商品林赎买等措施推动林业生态保护修复。

5.1 退果还林

政府通过进村入户进行科学宣传,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促进果农自主实施退果还林。林业技术人员加强林地整地、树种选择、森林抚育等技术指导,保障果农自主退果还林有序推进,提高果农退果还林积极性。同时,各乡镇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订果园赎买与租赁方案。通过赎买果园,将林地收归国有,并进行改造还林。或通过租赁果园,将林地租赁给国有企业,进行退果还林,有效增加森林资源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从而降低环境风险隐患。

5.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实施疫情普查监测,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并根据普查监测结果,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死亡松树数量较多小班,一次性采伐死亡松树,并及时进行就地除害处理;根据区域内松林分布及疫情普查信息,制订松林改造提升方案,通过松林皆伐、带状采伐等措施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改善林分树种结构,遏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避免因发生大面积松树枯死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推广以拯救松树为着力点的宜采则采、宜改则改的综合改造技术模式,切实优化提升松林质量。

5.3 商品林赎买

政府将区域内重点生态区位、饮用水水源汇水区域、生态脆弱区等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商品林,逐步通过赎买、租赁等方式收归国有,并对赎买、租赁的商品林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对赎买、租赁的商品林采取多种森林经营措施,加强保护管护,提升整体生态功能,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同时,将重点生态区位赎买的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加强森林管护、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6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可行性分析

6.1 政策可行性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共同研究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平和县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有力措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6.2 实施可行性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将根据平和县花山溪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有针对性地实施退果还林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及商品林赎买(租赁)保护项目。平和县在充分考虑地理区位、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及林业资源的本底调查结果后,制订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并进行详细的研究评估审核,认为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切实可行。

6.3 效益可行性

在保障平和县民生福祉及蜜柚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林业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整治措施,以“系统修复,整体推进”“统筹规划,分区实施”“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赢”为主要指导思想,开展退果还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保护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施完成后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繁荣地方经济,还能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显著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7 结语

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主要指通过实施退果还林、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平和县的整体生态环境。通过实施退果还林,扩大森林资源,从根本上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环境,促进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松林改造提升和松墨天牛综合防治等手段,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林分除治资金投入,并让林农通过提前采伐未染疫的松材获取利益,减少因灾损失;通过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保障平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提升整体生态功能,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减少涉林纠纷,进一步带动平和县木材战略生产基地建设。林业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将推动区域森林结构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森林生态功能更完善,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 江泽智.湖南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J].湖南水利水电,2023(3):101-104.

[2] 《先锋》编辑部.生态安全 保护加码[J].先锋,2020(6):1.

[3] 佚名.张建龙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林业工作会议上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实施长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J].国土绿化,2016(12):8-9.

[4] 黄绿林.平和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J].中国农技推广,2015,31(9):42-45.

[5] 林艺清.平和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6):48-51.

[6] 付厚华,谢丹清,陈淑芳,等.福建省平和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中药材,2022,45(8):1822-1828.

[7] 曹前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第四章[J].中国林业产业,2023(1):94-96.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
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农村能源和林业生态的结合与发展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探析
探究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对策
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