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

2023-12-22 01:45郭梅马俪珍李晓雁梁丽雅闫师杰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工艺学专业课程

郭梅,马俪珍,李晓雁,梁丽雅,闫师杰

(天津农学院 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天津市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300392)

“食品工艺学”是天津农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以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加工、保藏的一门科学,重点介绍食品加工和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艺,包括畜产食品、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等主要产品的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包括实际实验操作能力及加工设备的使用技能,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科学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2]。在此背景下,“食品工艺学”通过充分挖掘课程中所包含思政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专业课的思政育人提供借鉴[3]。

1 确定课程思政的目标

1.1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食品质量和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在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突发的挑战,我国在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方面经受住了考验,除了保证供应的数量外,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安全。疫情期间,中国食品行业总体表现十分出色,为困居家中的人们提供了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通过“食品工艺学”的讲授,不仅使学生对食品加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讲授各类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技术规范,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政府对食品加工安全的关注,从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身为中华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

1.2 强化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食品工艺学”授课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使学生遵守良好的职业操作规范,认识到身为“食品安全人”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不断创新,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自觉遵守国家及地方等机构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依照标准科学地设计配方、安全地生产食品。

1.3 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食品工艺学”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的加工技术,通过讲解农产品加工从原料到产品每个加工工序,使学生注重原料的加工利用率,开发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学生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

1.4 弘扬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

2020 年9 月11 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食品工艺学”课程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并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2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分析思政案例、多媒体课堂授课、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课堂讨论及参观食品企业生产线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利用播放食品加工视频、大学慕课等多种优质教学资源,利用课余时间线上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进一步拓展思政教学途径、延伸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4]。

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思政案例,将爱国之情、敬业之德、诚信之行等价值观融入课堂,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5]。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结合专业知识凝练每部分思政内容,寻找相关思政素材,优化思政案例,使思政元素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食品工艺学”每章节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学时的安排,充分挖掘思政案例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设计各篇章思政的融入点、案例讲解方式等,使学生们看到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现状,建立对我国食品加工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对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以期达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

3 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在明确“食品工艺学”思政教学目标后,立足于教学目标,结合食品安全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将思政教育案例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的各个章节,深度提炼、挖掘每个章节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思政元素,使“食品工艺学”课程成为思政教育有效推进的载体。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找准融入点,及时引入课程思政素材,用适当的方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内在联系[6]。列举分析几个典型案例如下。

3.1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食品工艺学”的教学中,把作为“食品安全人”的职业道德与使命担当等信念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青年[7]。

案例1:在讲解粮食加工篇章时,指出粮食物资储备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础。我国粮食物资储备总体形势向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 年超过0.65 万亿kg,人均占有量保持在470 kg 以上,远远大于人均400 kg 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十足。在应对新冠疫情大考中,保障了民生,经受住了考验,有效发挥了我国粮食物资储备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彰显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坚定了文化自信。

案例2:在畜产品加工篇章,讲到香肠、腊肉、金华火腿、北京烤鸭、南京板鸭、道口烧鸡等中国传统肉制品时,通过对“中华传统食品”独特的风味品质和精湛的传统加工工艺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一道工艺背后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资源,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2 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食品工业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市场上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些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涉及到千家万户,也是老百姓健康生存最基本的保障。“食品工艺学”的教学要加强灌输食品安全理念,自觉抵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生产出更多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产品。加强“食品安全人”肩负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同时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案例3:在畜产品加工篇章,讲到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腌肉制品中的作用时,尽管这些食品添加剂能够起到发色、抗氧化、抑菌等有益的作用,但亚硝酸盐也能与肉类中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某些氨基酸或二级胺类物质反应产生N-亚硝胺的致癌物质。甚至有些不法商贩超量添加亚硝酸盐,不遵照国家限量标准使用,导致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肌损伤、意识障碍、昏厥和休克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以此警示提醒同学们高度重视食品加工安全问题。

案例4:在“绪论”章节学习食品概念的过程中,指出“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食品安全案例解析,导出作为“食品安全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严格遵循职业操作规范,时刻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品质的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研究违规、违法食品,不生产违规、违法食品,不发布违规、违法食品工艺等等。

3.3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既是增强民生福祉的民生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问题。虽然我国已连续7 年实现粮食生产大丰收,但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新冠疫情的冲击对粮食储备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危害也给粮食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要强化监管,坚决制止浪费粮食。

案例5:在粮食精深加工章节,强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历来重视国家粮食储备、加工问题。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粮食,例如小麦、稻谷、玉米及豆类等农作物产品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的改进,加大副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从而提高各类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学生增强节约粮食、提高粮食储备安全意识。

案例6:在粮谷加工工艺篇章,以“世界粮食日”(每年的10 月16 日)为题,高度关注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发展。让学生们查找并了解宣传世界粮食日有哪些标语。“即使生活变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粮食是用来解决温饱的,不是用来浪费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一粒米,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珍惜每一粒粮食?并列举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如餐桌上浪费触目惊心,粮食产后浪费损失严重等情况,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作为一名食品安全人要思考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在粮食的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等环节尽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同时引导学生们从我做起,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生活习惯,树立起节约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

3.4 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专业课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专业知识拓展能力。

案例7:在讲解稻谷加工内容时,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为切入点,通过介绍袁老获得的“世界粮食奖”“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不计其数的荣誉、奖项及“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了解袁老几十年的生活写照。通过介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创新精神,以科学家为榜样,用袁老的话:“粮食永远是头等大事”“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等来激励同学们,学习袁老的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

4 结语

“食品工艺学”课程以思政教育理念为抓手,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将食品专业课程与思政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掘思政元素,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案为例,以思政教育理念为统领,把思政教育融合到“食品工艺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培养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以及弘扬科技创新和敬业精神。

猜你喜欢
食品工艺学工艺学专业课程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改革与实践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