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九成保代年内无签字项目300多位保代存“执业负面信息”

2023-12-25 03:24谢长艳惠凯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47期
关键词:证券数量费用

谢长艳 惠凯

2023年IPO数量相较去年有所减少,截至12月22日,全年共有310家公司通过IPO得以上市,而在去年同期,则有405家。

在诸多的IPO项目中,江苏一上市券商旗下的王哲担任了3家IPO企业的保代,有望摘得“年度最强IPO保代”桂冠,而若以人均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来测算,则海通证券的宋轩宇有望摘得年度桂冠,所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高达2.05亿元。

至于融资和再融资历史上签字总量最多的保代——平安证券的赵宏,2023年无新增签字。此外,不仅有超过九成的保代在今年未能参与IPO签字,且有3500多位保代在签字上仍需零的突破。此外,在监管收紧下,还有约300位保代存在“执业负面信息”。

保代是当今职场中的典型“金领”,其是以高薪闻名的券商行业各个业务岗位中的“明珠”。在近几年IPO发行大年中,保代行业快速扩容,中国证券业协会显示的注册保代规模已达8600人左右。

在今年保荐的IPO数量上,江苏一上市券商的IPO数量落后于“三中一海”,不过该券商旗下的明星保代王哲却有望摘得“全年最强IPO保代”的桂冠。据本刊统计,王哲先后担任了IPO公司时创能源、联合水务、保丽洁的保代。

其次是中信建投证券的保代曾琨杰、刘实、吴建航参与保荐了两家IPO项目;民生证券虽然在年内发生了股东变更,大股东股权被国联集团拍走,但IPO业务未受到影响,旗下的3位保代曾文强、傅德福、帖晓东也都保荐了两单IPO项目;国信证券的陈敬涛、傅毅清同样签字两单IPO项目。老牌投行长江证券承销保荐、中金公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安信证券(今年12月更名“国投证券”)等,也均有1~2位员工保荐了两单IPO项目……

此外,得益于北交所市场的蓬勃发展,早年深耕新三板的开源证券也有两位保代(陈亮、程昌森)成功挤入“二”梯队。

有些意外的是,在A股历史上,签字项目数量最多的保代并非来自于“三中一华一海”,而是平安证券的女将赵宏,其签字业务量高居行业第一。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赵宏2008年加入平安证券以来,先后担任了24宗项目的保代,其中包括6家IPO項目、13家IPO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督导业务。然而在2021年下半年至今,赵宏却无新的签字项目。

签字数量排在赵宏之后的是中信证券陈淑绵、平安证券邹文琦,二人保荐的项目都是19家。在历史保荐数量前三的保代中,不是头部投行的平安证券就贡献了两位,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和平安证券早年的经营战略有关。深交所创业板开板后,总部同样位于深圳的平安证券及时把创业板作为业务重点,保荐了如乐视网等公司的创业板IPO,而赵宏、邹文琦参与的保荐项目中,创业板项目就有不少。

然而,“成也创业板,败也创业板”。由于执业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所保荐的乐视网创业板IPO存在财务造假,2022年6月,证监会对平安证券做出了处罚,保荐资格被暂停3个月。受此影响,平安证券的投行业务受到不小冲击,比如2022年保荐的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业务就“受券商保荐资格暂停影响”,华慧新能源近期保荐机构改聘兴业证券。

赵宏、邹文琦2021年下半年至今都没有新的保荐项目增加,考虑到平安证券当前在手项目明显少于头部券商,“A股最强保代”称号未来几年内会否花落他人?值得关注。

如果以人均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来计算“最强保代”,海通证券的宋轩宇有望摘得桂冠。今年,他和另一位同事担任了芯联集成的IPO保代,而芯联集成是年内仅次于华虹公司的募资额第二高的IPO项目,募资总额达110.7亿元,承销保荐费用2.55亿元,意味着保代人均对应金额接近1.27亿元。宋轩宇还是儒竞科技(另一位保代是郑瑜)IPO项目的保代,承销保荐费用1.6亿元,整体匡算,宋轩宇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高达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宋轩宇并不是一位资历特别深厚的保代。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宋轩宇2017年进入券商行业后加入海通证券,如今担任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副总裁。他迄今负责了3宗项目,除了睿昂基因IPO的持续督导工作,他还负责儒竞科技、芯联集成的保代工作,这两单是今年的IPO业务。

换言之,宋轩宇可能是2023年保代队伍中最幸运的一位,不仅保荐的IPO数量居于前列,且人均对应的承销保荐费用更是全行业最高。分析背后原因,一定程度上和项目所处行业有关——上述3家公司均为“双创板块”重点培育的半导体、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和成长潜力。

当然,华虹公司的IPO募资额几乎是芯联集成的两倍,承销保荐费多达2.6亿元。华虹上市采用了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联合保荐模式,刘勃延、寻国良、李淳、邬凯丞4位保代人均承销保荐费用约850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募资额最高的华虹公司却非年内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iFinD数据显示,IPO募资额72亿元的陕西能源,承销保荐费用高达3.3亿元,是今年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一宗项目,共有4位保代为这单IPO签字。

人均承销保荐费用上仅次于海通证券宋轩宇的,或许是国泰君安的保代寻国良。他今年参与了华虹公司、中科飞测的IPO,承销保荐费用分别是2.6亿元、1.6亿元,按保代数量平均匡算,寻国良人均产值达1.67亿元。和宋轩宇类似,寻国良的成功离不开科创板的开设、半导体产业的爆发。寻国良2010年加入国泰君安证券以来,先后参与了4宗IPO,分别是华虹公司、中科飞测、赛微微电、晶晨股份,它们全都是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公司。

中信证券的保代张迪、秦国安今年虽只为云天励飞一家IPO签字,但承销保荐费用却高达2.8亿元,且由于不是联合保荐,张迪、秦国安得以创造了1.4亿元的人均产出,表现亦不俗;张铁柱、李宁签字的江瀚新材承销保荐费用年内高居第三,为2.73亿元,两位保代人均产出大约1.36亿元。

至于前文提到的签字IPO最多的王哲,人均创收并不突出,他所参与的3笔IPO项目的承销保荐费总计约8000万元,对应的人均创收大约4000万元。

总之,半导体行业的承销保荐费用比率更高,也盛产“天价保代”,而传统行业的承销保荐费用比例相对较低。比如2023年的沪深IPO公司中,承销保荐费用最低的是上海建科,募资6.3亿元,承销保荐费用仅为1379万元,费率仅有2.2%,处于最低一档。此外,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的保代刘建清、王佳伟的人均创收低于700万元(王佳伟还为一家北交所IPO企业签字,全年人均创收略高)。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是今年IPO市场的亮点。单就北交所来说,IPO业务的承销保荐空间进一步打开。今年北交所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项目是中金公司保荐的并行科技,费用高达3249万元,承销保荐费率接近10%。当前,有不少沪深上市遇阻的企业开始转板北交所,且募资金額普遍高于北交所之前的募资均值,这意味着,北交所的承销保荐业务吸引力正在加大。

剔除重复信息后,2023年300多家IPO涉及约600位保代,而去年IPO的签字保代数量大约是840人,在保代数量不断增长中,去年有1/9左右的保代能够IPO签字,而今年能够IPO签字的保代数量占比已降至1/14左右。据本刊统计,当前约5100位保代有职业经验和签字情况,有3500多位保代目前的签字项目是“0”。

保代“金领光环”正在加速褪去。近期投行业内有消息称“2024年沪深IPO或在百家左右”,IPO业务的空间进一步收窄,对于资历较浅、跟进项目不多的保代来说,再融资、持续督导业务尽管费用不多,但更易维持工作量。

就持续督导业务来说,过去几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较多。iFinD显示,2020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近1700家,多数企业的IPO募投资金尚未完全投入项目或项目未完全达产,还处于上市后督导期。对部分“无米下锅”的保代来说,如能在券商扶持下得以承接这些新上市企业的督导工作,有望较快实现项目签字零的突破。

还需注意的是,监管压力也不容小视。据本刊统计,目前共有约300位保代的“执业负面信息”栏目下存在“违反公司制度”的情形,还有约70位保代的水平评价测试未达到基本要求。由于存在执业负面信息的保代基本都是在发行人上市或定增、发债项目过程中存在问题,诸如保荐企业存在信披违规、财务舞弊等问题,券商和保代连带被认定为未勤勉尽责,这些已经操作过项目的保代未来的职业生涯会受到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证券数量费用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统一数量再比较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头发的数量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