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出海两大逻辑持续发酵2024年投资国内创新药“正当其时”

2023-12-25 03:24易姚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47期
关键词:商业化新药单抗

易姚

从基本面看,一方面随着今年7月国内医保政策的再次改善,国内创新药政策拐点已然确立,“灵魂砍价”彻底成为过去,中国创新药正迎来新的价格时代。更值得关注的是,结合国际医药市场三重变迁的背景来看,国内创新药也具备更多的发展优势和行业机遇。

2023年成为国内创新药出海元年,本土创新药正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值此东风下,当我们通过商业化和出海两大逻辑主线去挖掘肿瘤、自免领域等细分赛道的机会,便会坚定发现——2024年投资国内创新药正当其时。

国际市场的三重变迁可具体分为疾病图谱变迁、技术路线变化和市场竞争改变,这为国内创新药企带来更多分工、更多突破点、更高市占率等机遇。

首先是疾病图谱的变迁,使国产创新药更多更深参与国际分工。随着人均寿命不断提升以及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类的疾病图谱大致可以分为抗感染、抗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三条主线展开。目前越来越多疾病的发病原因、制药机制已经越来越明晰,成熟药物改良成为了这些领域新的需求,这给了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欧美企业更前沿地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领域去探索。

由此,中国制药只能参与低价值量的国际分工成为过去:在癌症、自免、慢性病等诸多领域,中国创新药企加深耕耘,越来越深入地参加生物医药领域新的国际分工。

其次是技术迭代升级给国产创新药企业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细胞基因治疗、ADC、双抗、小核酸类药物等很多新的治疗手段和产品展现出良好的数据,真正能够延长病人生命周期,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

例如,从2022年中国首款双抗产品获批,到今年多款国内双抗产品已获批或纳入临床三期,并获得海外巨额授权;这充分说明双抗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企业不擅长的创新药研发关键之一的靶点发现,变为中国企业擅长的组合与实验。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国内多特异性抗体市场规模预估在2030年有望超600亿元。

与此相似的案例还有ADC技术,它的特点是“内吞效应”和“旁杀者效应”,ADC的成熟使得创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亚洲企业,从不擅长的机制发掘变为其擅长的工艺探索。同样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国内ADC市场规模预估在2030年亦有望超600亿元。

最后是市场竞争的改变带给中国改良型创新药更高市占率。以前为了快速上市、抢占市场,一代的创新药往往普遍具有疗效不够长、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随着对药物要求的提高,药品销售竞争的重点从快变成好,这给改良型新药留出了提升和改进空间。

近年来国产新药在产品力上提升明显,比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击败市场最主流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已纳入NCCN指南最高级别推荐,在全球范围放量。

又如,传奇生物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法西达基奥仑赛表现出Bestin-Class潜力,在基线类似的患者群体中,展现出优于Abecma的获益趋势,ORR高达97.9%。此外,相比CSCOmCRC指南中的其他两款三线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也具有疗效及安全性优势。

从国际多款药物的经验来看,第二款上市的新药因为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的优势,往往后发制人取得更高的市占率,通常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50%以上。由于一代产品已经进行过医生和患者普及,这也为二代改良型新药创造了有利的商业化条件。

如今,国外一代产品一家独大的时代将逐渐过去,中国创新药企业在二代改良新药领域不断耕耘并开花结果,不良反应更低的中国二代改良型新药开始成为国际主流治疗方案。

在行业趋势向好下,投资上重点可关注商业化和出海的创新药投资主线和肿瘤、自免领域的投资机会。

其中,商业化主线是指关注已实现商业化并且产品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企业,有望能够实现自主供血,降低对于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依赖度,随着业绩持续兑现,市场表现有望不断走高。

例如,从目前智翔金泰研发产品来看,公司产品GR1501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IL-17A的自免领域创新药。GR1501是国内目前进度最快的IL-17A单抗,于2023年3月递交NDA,有望在2024H1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上市IL-17A单抗。

由于IL-17A起效快、花费低,业内预计未来银屑病市场仍将以IL-17A为主,国外的一代产品2020年纳入医保,仅两年时间国内销售额便达到40亿元人民币,且自免领域目前创新药的渗透率极低,GR1501作为首个国产单抗有望快速抢占市场,预计GR1501峰值有望超25亿元。

因此,我们通过持续关注未来12个月临床数据优异的创新品种以及已上市品种的商业化进展,能够找寻到产品盈利带来的投资收益。

而出海主线是指能夠实现产品出海的企业,在FDA审批标准逐步明确后,具有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和企业有望走出国门,能加入全球化竞争、探索自主定价市场。

仅在12月,便有多家公司通过出海交易实现业绩提升。12月12日,百利天恒与BMS达成合作,将授予后者靶向EGFR/HER3双抗ADC的海外商业化权利。BMS将向公司支付8亿美元的预付款,潜在交易总价值最高达84亿美元。此交易刷新了国内单药授权海外公司最高金额的国内纪录和ADC产品对外授权最高金额的国际纪录。

时隔几日,另一家创新药公司和铂医药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与Seagen就ADC管线HBM9033的全球临床开发及商业化订立许可协议。据双方协议,诺纳生物将获得5300万美元预付款和近期付款,以及最高达10.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诺纳生物还有资格从净销售额中获得从高个位数到高十位数不等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统计显示,2023年已有五款国产药物成功在欧美上市,其中多款产品在海外获得了极高的定价,2024年可持续关注海外临床数据优异的创新品种以及可能出海的品种的新进展。

在细分赛道方面,肿瘤、自免作为市场最大的两个创新药细分方向,是长期值得关注的创新药子行业。肿瘤方向包括小分子靶向药、抗体、ADC、CART等,这些赛道的国产药企在经过多年发展后,正步入收获期。

其中,小分子靶向药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等正迎来快速放量,和黄医药的小分子靶向药呋喹替尼随海外获批亦有望进入放量阶段。抗体药方面,近年来开始步入收获期,其中双抗类产品可能成为2024年国产创新药领域最大看点:比如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双抗以及后续的AK112双抗等。ADC方面,科伦药业/科伦博泰的Her2ADC和Trop2ADC纷纷报产有望在2024年迎来获批。CAR-T方面,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表现出Best-in-Class潜力有望持续放量。

另一大细分自免药物领域,全球包括全身性免疫疾病和器官特异性免疫疾病已发现超100种,约有7.6%-9.4%的人群患病。因此对应药品销售空间潜力巨大,已上市的自免药物具有较高天花板,2022年全球销售额前100名中有23款为自免药物。因此,我们可持续关注慢性鼻窦炎、特应性皮炎、哮喘、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规模较大的自免疾病药物上市进程。

具体来看,国内康诺亚的IL-4单抗报产后有望明年底左右迎来获批上市,为潜在爆发的大品种。智翔金泰、恒瑞、三生国健、康方生物的IL-17单抗处于报产阶段亦有望在未来一年迎来获批上市,国产自免药物的未来值得关注。(作者系华南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商业化新药单抗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