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培养
——以《阳关三叠》为例

2023-12-27 15:55曾向昕
乐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要素学科

文/曾向昕

2020年7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三维目标的内涵,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要求,那么在课堂设计时就应该立足核心素养。笔者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仔细学习研读了音乐课程标准,并以此为指导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地位

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必修课程的模块,它是高中音乐课中最主要的一大类课,也是学生易于参与和接受的课。

音乐鉴赏模块的课程的侧重点在于“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两个素养,是培养这两种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首先是不具有语言的确定性的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的,它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学生感知音乐一定是要依靠“聆听”,音乐鉴赏就是以听觉体验为主的教学活动,所以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审美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音乐鉴赏通过对作品的音乐要素的分析、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学习,学生能有效地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二)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审美感知是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音乐的特性决定了一切音乐学习要从聆听开始,在音乐鉴赏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感知音乐。感知音乐不是盲目的无目的地听作品,教师在此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对不同音乐要素的聆听、分析再组合,进而形成自己的感知理解。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主要通过联觉活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确定性为学生的感知与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觉各个音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自身的联觉活动,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切不可直接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想法而固化了学生的思想。

2.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

艺术表现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音乐鉴赏课中虽不是重点培养艺术表现素养,但重在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实践和音乐编创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音乐课是离不开实践的,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通过模唱、哼唱等方法直接体验音乐,当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中会更容易感知音乐,更易理解其中的内涵。

3.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感知只能获得对音乐的表象认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而对其本质的理解。对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单独的音符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能够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分析节奏与节拍、力度强弱、音的长短、速度的快慢、使用何种音色的乐器等等不同的要素组合而产生的丰富且有序的音乐。在有些歌曲中相应的会有编配的歌词,这是音乐创作者自身为音乐旋律所抒发的情感表达,是直接可感的文字内容,对于歌曲深层次的文化内容便可从此着手挖掘,理解当时文化语境中的人文内涵。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以《阳关三叠》为例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琴歌,歌词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不论是在音乐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阳关三叠》的聆听、分析、演唱、合唱,学生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能感知其中的音乐要素,让学生领悟到传统文化之美以及综合文学有更深的文化理解。合唱版本的改编,将此古曲的音域拓宽,有了不同音色的变化,有了“对话感”,不同声部的交织,层层推进情感。如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设计这样一堂音乐鉴赏课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中心思想和指导,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只有围绕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一节音乐鉴赏课才能达到音乐课程的育人要求。笔者在《阳关三叠》一课教学目标设计中,始终围绕核心素养三个要点。运用丰富的聆听方式以及音乐要素的具体分析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审美感知。通过学唱旋律可以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从而能够更清晰把握音乐各个要素。在把握音乐要素之后,结合历史背景、诗词等内容把握文化理解。让学生感受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一种听赏过程,而是一种综合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核心素养三个层面出发,教师可以清晰地确定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从审美感知的角度出发,琴歌为此曲的最初形式,教师应当选择最符合这首作品原样的音频给予学生聆听。有条件者可选择教师进行琴歌弹唱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听到古琴的音色,看到古琴的样貌,感受琴歌的演奏形式。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中学习过《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正所谓“诗歌”,“诗”与“歌”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带入诗词学唱歌曲,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文化理解角度出发,结合本单元《文人情致》的标题,可以由诗词拓展音乐的情绪,可以深入挖掘,上升到文人音乐。高中学生通过九年以上的学习,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所积累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足以让教师介绍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另外,课本中提示的音乐形式是合唱版本,亦可以选择以现代的古琴弹唱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了解“琴歌”这种演奏形式,之后再用合唱版本作为主要欣赏对象,结合学唱歌曲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以及人文内涵,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聆听、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1.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演示法

高中生接触古琴较少,基本上只是从书籍、图片、视频中见到过。古琴音色柔美,音乐曲调多平静缓和,学生情绪需要积极调动。结合音乐鉴赏课程第九单元《文人情致》有关古琴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古琴带入课堂,在导入过程中,以演奏、弹唱的形式使学生有直观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的展示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音乐演奏素质。聆听之前进行设问,引出音乐要素中曲式结构的初步分析。

2.深入分析音乐要素——谈话法

音乐的呈现离不开音乐表现要素的共同作用。音乐具有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的特性,在音乐鉴赏课中不可能脱离音响实际讲音乐情感,要想把握音乐深层次的美,对于音乐要素的探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聆听、画旋律线、模唱等方式分析其音乐要素。从音乐本体的表现形式出发分析音乐的精神内涵,把握音乐是“丰富而有序”的而不是单纯使用“好听”或“不好听”来判断。

教师循序渐进地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旋律和调式等音乐要素。音程关系与旋律的起伏相较之前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可以得知此时的情绪一定会有所变化。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音乐情感是由哪些音乐要素得到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3.艺术表现体验音乐——练习法

一切音乐感知和理解都离不开艺术实践。在音乐鉴赏课中穿插部分歌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或者音乐编创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音乐的特点,学生演奏或演唱是一种直接感知,同时能够利用这类艺术表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阳关三叠》课例中设计了歌唱环节,学生通过模唱亲身体验音乐的旋律起伏,以便正确把握音乐要素和音乐情感;以及合唱环节的设计,学生之间的合作表演唱不仅能够让学生带入角色体验音乐,增加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机会,而且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聆听。通过合唱版本的聆听以及合唱或对唱,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和声特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4.点明主旨,深化文化理解——讲授法

音乐鉴赏课的每一个感知或者表现环节最终的落脚点都要在对于文化的理解上,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进而对其本质的理解。教案设计中通常会有一段结束语,教师可以恰当把握结束语的时机,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深化主题。

在本节课例中,处处都留意着对于民族音乐的分析理解,如:古琴音乐文化、民族五声调式、古诗词的赏析、文人情致特点把握等等。在课堂的衔接与或结束语中,教师可以进行提点,点明文化特征、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的标准

设计一节课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一节课的评价应再次回到根据核心素养制定的教学目标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

从审美感知的角度来看,学生能从音乐的音响特征和表现要素出发体验音乐艺术美感,听赏音乐整体感受其情感内涵和意境。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歌唱、演奏等个体或集体艺术表现实践活动,能够在音乐实践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看,学生能从音乐的题材中理解其情感刻画,结合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表达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音乐感知多样化

音乐体裁的多样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音乐音响素材,在同一课中播放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例如《阳关三叠》有古琴演奏、琴歌、独唱、合唱等诸多种不同体裁,教师依据自己设计的课堂内容合理选择所需体裁的作品。在单元中选择同一题材不同作品对比聆听,挖掘单元的主题思想。

表现形式多样化。感知音乐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听音频这一种方式,有时教师的弹唱示范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演奏演唱素质。还可以设计与学生互动的合唱、对唱等,学生参与到演唱当中能够亲身体验如何表现音乐。

(二)要素分析具体化

在分析音乐要素的时候教师要将音乐要素细致分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音乐要素,切不可直接全盘托出答案,否则将会变成教师的“自说自话”。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追问和思考,使学生的感知不仅仅只停留在粗浅的“好听与否”,而是对音乐要素更深一层的理解启发学生探究能力。

(三)比例分配合理化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者的比重也要视情况而定,如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上,深化学生的“听”和“感”、进一步“理解”和“评价”,侧重于理解。艺术表现占比在此模块课程中可适当降低,而在演唱、演奏等模块课程中才是重点培养艺术表现素养,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表演当中。一节课无法达成所有素养的培养,但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分配三者的比例,并与其他模块课程相互配合,最终才能达到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语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音乐鉴赏课以艺术表现为载体,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的素养虽不是一节课可以形成,作为教师却应当每节课都注意到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师的每堂课都要把握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培育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并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要素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阳关三叠”怎么唱?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超学科”来啦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