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研究

2023-12-28 07:36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农民技能

李 丹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北京 100102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战略转型,2021 年11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1]指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2022 年1 月,中央网信办等10 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2]明确指出,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这是“十四五”期间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渡阶段的关键所在。

乡村数字化资源硬件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的软实力是决定因素。只有广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提升的速度赶上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速度,才能真正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确保“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赋能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是职业教育助力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数字素养的内涵与农业数字化能力

1.1 数字素养的内涵

为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指导世界各国开展数字素养的培育和评估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 年发布《全球数字素养框架》报告,涵盖七大数字能力,分别涉及操作、信息、交流、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和职业相关这7 个素养领域。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指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和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1.2 农业数字化能力

农民数字素养与技术在建设新时代农村文化、改造传统乡村治理模式方面影响巨大。农业数字化能力即使用数字技术实现智慧农业、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治理、传播乡村文化和繁荣乡村精神世界,被称为“数字新农人”的核心能力。

2022 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18个新型职业之一。“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能力框架包括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组织实施各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及解决方案、最终应用到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数字化场景中[3]。即将生产中的耕、种、管和收等环节都与数字化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据库中农作物的数据和参数,田间管理及市场销售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创新融合模式。

2 我国农民数字素养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接近5.1 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为3.09 亿人,仅占整体网民的31.1%。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5]显示,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分数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仅18.6 分,比整体职业群体平均值(43.6 分),低了57%。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下,农村加速推进数字化新基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广与下沉,农村的智慧农业、数字政务及数字惠民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是规模如此庞大的农民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短板”。城乡数字鸿沟的主要矛盾正从数字基础设施“硬”的差距转向数字素养“软”的差距,成为制约乡村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农村内生性的文化障碍导致数字化意识不强,数字化活动参与度较低

农村居民长期远离城市,相对独立与封闭,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农民缺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思维。另外,数字技术门槛较高也使得农民对于数字化应用存在畏难情绪。近年来,农村的数字化发展正在提质加速,智能手机、数字支付迅速兴起,对于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大多数农民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数字活动参与度总体不高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这种建设的主体性缺失严重阻碍了数字赋能乡村建设。

2.2 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农民整体数字素养水平偏低,数字化活动类型单一

农民的整体文化数字素质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不具备及时有效接收数字化基本信息、操作并应用数字化产品的能力。他们参与数字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字设备和应用程序,如微信应用、短视频发布等。青年新型职业农民数字素养较高,但整体农业数字化技术能力框架不完备。他们虽然较为擅长数字获取、数据应用等,但对于如何将数字资源创新融合,服务于产供销全产业链整合,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广大农民普遍缺乏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也严重阻碍了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

3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现实困境

3.1 数字资源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使用率较低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显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提升到75.6%,表明基础通信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实际数字资源有效供给不足[6]。

首先是硬件建设方面,我国不同地区农村数字化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分布不均衡,硬件设施覆盖不到偏远地区村民。其次是软件开发方面,面向广大农民的基础性数字资源开发不足。尽管农村电商发展较快,带动了电商直播、短视频技术的发展,但除此之外,将农民作为数字用户和主体、面向农民工作生活的应用软件较少,广大农民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甚至被边缘化。应用软件实际使用率较低,农民数字实践活动受阻,城乡数字鸿沟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3.2 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和全产业链融合,无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一方面,软件开发及培训内容没有因地制宜,缺乏地域性的产业特色。由于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差异所形成的农业比较优势不同。目前数字乡村软件研发趋于标准化,忽视了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分布的个性化需求,往往使用率较低,这阻碍了智慧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培训思路仍然模仿照搬校内教学的思路,培训内容偏重理论性知识,与农业生产环节脱节,缺乏包括数字采集、数字应用、创新融合和数字营销等全产业链与全流程的数字化打造;缺乏全真实验基地或模拟训练基地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设计,以及互动性和吸引力,削弱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培训成果很难直接运用到实际,无法实现与产业对接,未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3.3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培育体系

一方面,农村数字教育师资以本地老师为主,但其整体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需要通过系统培训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部分农业较发达地区,不断涌现出新型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但真正既懂农业又善于数字化操作的人才还是较为匮乏。因此,需要系统培训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并通过他们带动农村数字化教育的推广,探索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4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跟踪服务不完善,不利于长期培养机制的建立

过去的培训以政府部门为主,往往把培训视为单独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或量化指标,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此外,课程周期较短,缺少科学的考评和后期辅助指导,学习内容上也缺乏时效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削弱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农村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长期工程,需要建立以数字素养框架下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职业人才能力积累认证制度。

4 职业教育赋能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实践路径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加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双重战略调整背景下,参与农民数字素养与技术培训已成为职业教育践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扩大社会培训规模与提升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已纳入职业院校评价改革体系中,成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赋能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主要着力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以农业产业链岗位群需求为依据,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农业数字化转型

职业院校可增设农业数字化、智慧农业等专业,并且通过对全校师生强化信息技术与安全通识教育的方式,带动其他传统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打造全新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对标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贯穿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电商品牌打造的农产品服务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岗位群前、中、末三端的数字化技能需求,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课程改造,精准打造以“数商兴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和特色课程体系[7]。

4.2 加强数字资源库与差异化线上课程建设,推进农村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建立具有产业特色的农村数字教学资源库,内容要面向“三农”,覆盖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方面,兼顾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同时,加快职业院校教学平台的管理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民的学习偏好、学习条件等学情特征,使个性化精准教育成为现实。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需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产业,通过自我设计构建全过程、智能化、个性化专属学习平台。教师力求做到差异化的教,学生做到个性化的学。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凸显职业院校面向乡村建设的服务职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数字化专业能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健全教育数字环境建设以及开展数字化“双师型”教师认定。对于参与相关培训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或计入教师工作量,即将服务乡村战略的社会实践纳入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评价及其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4.4 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育体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培训效率。

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基础性、普惠性数字化培训,对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数字应用软件进行适老化改造,降低数字产品的难度,这样才能夯实数字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度融合基础。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对年轻的新兴职业农民重点培养,发挥“头雁”示范作用,让他们成为数字科技进乡村的引领者。职业院校要通过积极参与“农业数字技术员”“农业职业经理人”“民宿管家”等新型职业证书的培训,提升农村数字化人才培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全方位精选参训对象,优先培养一批优秀的新型农业数字化人才,再开展重点培训及轮训。以从事农业技术岗的数字化人才引领非农技术岗人员,最终带动全体农民共享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红利。

4.5 通过数字化活动和证书制度,完善考评及跟踪机制,提升学习意识

一是举办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可以由职业院校会同相关农业企业、数字化企业,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及地域特色举办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比赛,增加培训的实践性。二是开发相应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证书,并赋予相应的认证价值,通过智能学习平台统计学习数据、在线考试和颁发证书,完善考评机制,提供跟踪服务,增加培训的持续性。三是校企合作,依托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建立一批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点,方便广大农民及时就近参加培训,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是长期的、系统的“大工程”,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广大农民的数字意识与学习意愿,保证培育的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农村数字化教育将继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产学研创推”一体培养“新型数字化职业农人”的特色办学路径,全面推进教育与产业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与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赋能农民数字素养与技术的提升,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数字化农民技能
高级技能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数字化制胜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