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药剂处理对大豆蚜和花叶病毒病的防效试验*

2023-12-28 08:03陈佳琴龚锡震杨春杰谭春燕朱星陶
大豆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衣剂吡虫啉

陈佳琴,龚锡震,杨春杰,谭春燕,朱星陶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阳 550025)

大豆为重要的粮油作物,是人类优质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及饮食结构改变,大豆需求量逐年增加。生产上,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据统计,大豆生产中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一般为总产量的1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1]。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影响世界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东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和南方大豆产区最重要的大豆病害之一,该病严重危害大豆叶、茎、根、荚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降低,籽粒外观品质下降,大豆商品价值降低[2]。蚜虫是全世界大豆生产中的重要害虫,除直接刺吸为害大豆外,还可作为介体传播植物病毒,是造成大豆花叶病毒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因素[3-8]。目前,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蚜虫是防控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重要防控措施[9-12]。吡虫啉和啶虫脒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特点,是目前生产上防治大豆蚜的常用化学杀虫剂[13]。

为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及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影响,本文采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啶虫咪可湿性粉剂及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种药剂对苗期高感大豆蚜品系黔豆2014-32 进行喷施和拌种处理,以期为大豆生产上的病虫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自然发生的大豆蚜。

供试大豆:黔豆2014-32,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高感大豆蚜品系。

供试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长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河北安格诺农化有限公司;600 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置3 个处理(A、B、C)及1 个空白对照CK(见表1)。其中A 处理为苗期喷施30 g/hm2吡虫啉可湿性粉剂,B 处理为苗期喷施6.75 g/hm2啶虫脒可湿性粉剂,C 处理为播前采用0.4 kg/100 kg 种子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空白对照CK 为不采用任何处理。小区行长3 m,行距0.4 m,株距0.1 m,每小区7 行,4 次重复。

表1 不同试验药剂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

1.3 试验方法

1.3.1 大豆蚜侵染量调查

于大豆苗期(出苗35 d)进行药剂喷施处理,药前随机对每个小区中间行10 株相邻大豆进行调查,挂牌标记,统计大豆蚜数量;药后间隔1、3、7 和15 d 对挂牌植株调查,统计蚜虫数量。其中,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及空白对照CK处理与苗期药剂喷施处理同时进行大豆蚜数量调查。

1.3.2 大豆花叶病毒病调查

分别于各小区苗期喷药前3 d 及喷药后20 d调查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情况。

病株率调查:每个重复随机调查100 株大豆,调查发病株数,计算病株率。

发病指数调查:每个重复随机调查20 株大豆,抗病级别参照《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4]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标准,对单株病情级别分为5 个级别。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

1.4 指标测定

大豆成熟后,每小区分别随机取样10 株进行常规考种,测定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等。收获时去除边行和小区两头,取小区中间部位进行实收测产,折算为公顷产量。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数据整理,DPS 7.05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蚜的防效

由表2 可知,大豆苗期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啶虫咪可湿性粉剂均对大豆蚜具有明显防效。药后1 d 对大豆蚜的杀伤率为100%,且药后15 d无蚜虫危害,表明2 种药剂均对大豆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经C 处理后,大豆苗期无蚜虫危害,表明该处理对大豆蚜具有较长的持效性。对照CK在药前的平均蚜虫数为54.5 头/株,出苗50 d 时蚜虫数量达635.3 头/株,大豆蚜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蚜防治效果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效

大豆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传播介体,随着大豆蚜数量增多,大豆感染花叶病毒病呈逐渐加重趋势。由表3 可知,A、B 处理药前病株率较药后病株率无明显增长,且发病指数未提高,表明喷药可有效防止大豆花叶病毒病的蔓延和加重。经C 处理后的大豆苗未发生大豆花叶病毒病,表明该处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持效性较长。对照CK 处理药前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病率为12%,药后发病率为92%,发病指数由1 级提高至4 级,表明未经药剂处理的大豆感染花叶病毒病呈逐渐加重趋势。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防治效果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3.1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如表4 所示,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影响不同。其中C 处理的各项农艺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对照CK 的各项农艺性状均劣于A、B、C 处理。结果表明,蚜虫危害后大豆植株变矮、节间缩短、有效分枝数减少、有效荚数减少、无效荚数增加、单株粒数减少、紫斑褐及斑粒率增加、完好粒率降低。因此,对感蚜虫大豆品种进行合理用药可减轻病害,提升农艺性状。

表4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2.3.2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如表5 所示,经不同药剂处理后的大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增幅为16.4%~47.4%。其中经C 处理后的大豆产量最高,为3 127.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47.4%。A、B 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较对照增产16.4%和21.6%。结果表明,对感蚜虫大豆品种进行合理用药可减轻病害,使大豆增产。

表5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 种药剂处理均可有效防治大豆蚜,药剂处理与对照CK 处理后的蚜虫数量具有显著差异;吡虫啉种衣剂处理在大豆苗期无蚜虫感染,种衣剂拌种药性持久,对大豆蚜具有较高防效。这与樊东等[7]使用吡虫啉种衣剂防治大豆蚜的试验结果基本相同,但大豆蚜量上有差别,可能与种衣剂有效成分及地理环境与调查时间不同有关。本研究中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 d 后大豆蚜数量为0,对大豆蚜的防效达100%,表明2 种药剂在大豆苗期对大豆蚜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这与杨晓贺等[15]研究不同药剂对大豆蚜防控效果试验结果不同,可能与药剂浓度和喷施时间不同有关。

大豆蚜作为大豆花叶病毒的传播介体,是造成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中,大豆苗期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的小区无SMV 植株感染;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啶虫咪可湿性粉剂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对照CK 处理的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达4 级,与药剂处理差异显著。通过药剂处理与对照处理后的大豆蚜数量与大豆花叶病毒病病株率发生情况分析,发现蚜量与病害程度存在一致性,表明大豆花叶病毒病可随大豆蚜量的增加而加重。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大豆蚜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平均增幅为16.4%~47.4%。其中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啶虫咪可湿性粉剂处理,可能与种衣剂拌种处理在大豆苗期能够持续对多种虫害起防治作用有关。

本研究中,3 种药剂处理在大豆苗期均可有效防治大豆蚜,阻断大豆蚜携带大豆花叶病毒病侵染大豆植株。因此,化学防治大豆蚜为大豆田间生产防控花叶病毒病重要措施之一,可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发挥防虫、防病、增产作用。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衣剂吡虫啉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我国甜菜花叶病毒基因与马铃薯Y病毒属其它家族序列的比较与分析
芯片技术检测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