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丰富,材料新鲜

2024-01-01 21:25徐桂颖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新鲜科技材料

徐桂颖

技法点拨

在高考作文的阅卷标准中,“材料新鲜”是发展等级中重要的加分项,但很多考生写作时“内容干瘪”,只是干巴巴地说理,缺少对新鲜材料的调动,甚至平时根本就没有积累新鲜的材料。俗话说:“工夫在诗外。”积累永无止境,除了经典素材的积累外,平时时新素材的积累也不可忽视。有了积累以后,又如何让作文材料更新鲜、内容更丰富呢?

一、既要“谈古”也要“论今”

经典素材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启发意义,只要巧妙挖掘、灵活运用,就能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文增光添彩。而时事素材最具时代气息,往往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

二、材料运用从新鲜维度展开

材料意蕴的指向通常是多维度的,考生在运用时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1.同类叠加,多人组合。如:“创新精神便是敢为人先的精神,孔子敢为人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开儒家之学,影响千年;袁隆平院士敢为人先,创造杂交水稻的传奇,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敢为人先,勇闯国内智能超算‘无人区’,斩获戈登贝尔奖。”

2.提炼素材,取其一点。比如,同样是袁隆平的素材,在“创新”话题中可以这样用:“袁隆平院士敢为人先,创造杂交水稻的传奇,让天下人都吃饱饭”;在“选择”话题中可以这样用:“袁隆平毕生梦想是消除饥饿,他择一事终一生,专注在田垄里培育巨型稻,最终实现了‘禾下乘凉梦’。”

3.正反对比,突出本质。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古往今来,为牟取私利,钩心斗角、排挤陷害同僚的人很多。季孙氏排挤孔子,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庞涓迫害孙膑。庄子的好友惠子,听说庄子来找他,唯恐庄子夺了他的相位,便派人到处搜捕庄子。反观鲍叔,他能以君子之心待人,自然做不出嫉妒陷害管仲之事,而是甘当绿叶,陪衬红花,实在难能可贵!”

4.点面结合,拓宽深度。如:“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会让人深陷物欲横流的旋涡。当被物质生活绑架时,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快乐,每天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物欲,选择生命的弯路,走向毁灭的结局。人生价值不同,选择自然就不同。”

灵活运用素材更是成就佳作的“源头活水”,考生要时时总结,用心体会,掌握好素材运用的方法,材料自然会新鲜而丰盈、悦目而赏心!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一】

时间顺流而下,我辈逆水行舟

◎一考生

艾青诗云:“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细加品味,发人深思。时间是一页页被撕去的日历,风雨无阻,昼夜不停;人生则是一天天艰难跋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科技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人与时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令人难以掌控。潘多拉魔盒已经开启,飞出的究竟是灾祸还是希望?答案因人而异。

若能主动掌控,人就能成为技术的主宰,让时间的魔盒飞出希望。那么,究竟该如何掌控技术,让时间“与人为善”呢?

以技术为桨,漫溯时间长河。

技术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5G技術的飞速发展,让山与海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3D打印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订制;远程工作的普及,为特殊时期的正常生活保驾护航……技术的背后是什么?是远见者的眼光,是创新者的精神,是一个个梦想与智慧、追求与勇气交织的故事。化木桨为螺旋桨,效率成倍提升,我们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由驰骋。

为技术立规,行稳人生征途。

我们常说“技术是把双刃剑”,却忘记了技术背后的主体始终是人。技术这一客体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有人被技术操控失去自我,也有人从中获益超越自我;有人寻找技术的漏洞投机取巧,也有人助其发展更新换代。今天,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正在推行,AI换脸、ChatGPT抄袭问题亟待解决,技术产生于人类的需求,但决不能脱离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只有筑起名为“底线”的堤坝,为技术立规,我们才能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

为技术增温,融入人文情怀。

“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数百年前伽利略的箴言言犹在耳。当驾着技术之舟乘风破浪时,我们依旧需要人文情怀的滋养。曾经有一段“百年前老北京街景”的黑白视频,在“人工智能上色+帧数修复”的帮助下,以全新面貌与今人相见,让我们得以与百年前的时光相见;多台射电望远镜进行了数千小时的观测,终于将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从浩渺宇宙送至你我面前;更不用说基建与电商带领多少人摘掉贫困帽子,奔向小康生活……技术有速度,更应有温度。技术发展与人文情怀相互结合,方能共同描绘出美好未来的温情底色。

时间顺流而下,技术的星星之火一旦燃起,没人能把它熄灭;人类逆水行舟,以规则约束技术,以温情化育技术,其光辉定能照亮人类的漫漫前路。我们不再畏惧技术的“潘多拉魔盒”,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是时间的主人或奴仆,而是时间的朋友。让人还是人,让技术还是技术,时间便一直都是时间,亘古不变,又万古常新。

◆点评

这篇作文颇具思想深度,考生不希望人类被技术和时间主宰,亦不主张成为时间的主人,而是希望人类借助技术,与时间构建朋友关系。文中运用三个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即用技术赢得时间、为技术立好规矩、让技术充满温度。在三个分论点部分,考生灵活运用各种时事素材和经典素材,同类叠加,提取素材的新论述方向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人类处理与技术和时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材料富有新意,论述新鲜悦目。

【写作示范二】

善用科技,做时间的掌舵人

◎一考生

现代社会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让人从低效能中解放出来,得以更好地掌握时间。但同时,人们也逐渐被其围猎与奴役,成为时间的仆人。如何运用科技处理好人与时间的关系,一时间成为全人类都无法回避的难题。是做时间的主人,主宰时间、掌控时间,天地任我行,还是做时间的仆人,心甘情愿抑或被动追随,整天疲于奔命、仰人鼻息?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进步,有效掌控时间。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漏刻计时,再到番茄钟、电子日程表等,时间规划辅助工具帮助人们有效地管理时间以及安排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工作中的烦琐事务和时间消耗;媒体融合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样的渠道,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于是,人们的生命被无限延展,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

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斩断原始、落后的藤蔓之时,也挥刀斩向了人们的自控力。一些人过分依赖科技,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科技亦以无坚不摧之力,不断地提醒、分配、监测、预测时间,让时间成了人的使唤者与审判者,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对时间的掌控。在人与时间的博弈中,人们越发怀念当初自由掌控时间的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科技帮助人们成为时间的主人呢?

北宋文豪苏轼曾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无论技术发展给人带来多少压迫与焦虑,无论时间如何裹挟着人们陷入快樂与欲望的陷阱,我们一定要谨记:人,才是科技与时间的主人。深耕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郭宇,在实现财务自由后,于28岁毅然辞职,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外卖诗人”王计兵没有被算法系统所困,而是在与时间赛跑的生活间隙里写出4000多首诗歌。时间的风在他们的耳边呼啸,但他们心里却自由且快乐。可见,善用技术、掌控时间、享受生活,才是时间谜题的破解之法。

人生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洪流奔赴。科技发展固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逃避,而应积极应对,用科技这把利刃,斩断时间对我们的束缚,在有限的时间里书写无限可能。

◆点评

这篇作文一反议论文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窠臼,真正做到了理性、感性兼具。在论述过程中,考生思辨周全,先将科技进步的材料进行对比,然后点面结合运用事物和人物拓宽论述的深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技术、时间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考生对生活材料积累的丰富,谈古论今,材料新鲜,论述灵动。

猜你喜欢
新鲜科技材料
小编来说“新鲜”事
新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最美材料人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