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企业碳管理问题思考

2024-01-03 10:54慧,侯
三晋基层治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碳核查管理

智 慧,侯 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太原 030006)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从宏观层面上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在此背景下,“减碳”已经成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主题。显然,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同时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体,做好碳管理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低碳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唯有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出碳排放量小、碳强度弱、履约成本低、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新路,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

一、企业碳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碳管理是以减少生产、经营、销售等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管理活动,碳管理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避不开碳管理。对企业来讲,碳排放管理好了就是资产,对碳排放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容置疑。

(一)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的提出更加坚定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也要求企业积极探索新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毋庸置疑,国家对于碳排放的重视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对企业碳排碳控方面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这将促使企业将减排纳入决策,最终落实到行动。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出相应政策,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加以管控,执行严格的环境管制标准,引导企业碳管理行为。2021 年1 月,生态环境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温室气体的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2021 年9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完善标准计量体系”。2021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双碳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在全国碳市场建立以后,控排企业的碳管理和碳披露直接面临履约压力。除此之外,政府还不断扩大企业的参与力度和覆盖范围,分批、分类将重点高排企业纳入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加大自愿减排项目的申请,不断出台政策指导碳期货等交易性金融产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通过新能源减碳、节能减碳和交易减碳实现“双碳”目标。

(二)市场层面

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寻求低碳发展的市场机遇,逐渐完成经济增长与碳脱钩,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能源市场的不断变化,碳排放成本日趋加大,企业不仅在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生产标准和供应链方面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且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多地向低碳要素发展。具有低碳技术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品牌市场价值增值等方面会具有相对优势。一方面,产业链上游的制造型企业,会受到下游即品牌客户的要求而披露碳数据,如果企业可以在碳管理领域领先,就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企业只有顺应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开展低碳经营,塑造低碳品牌,才能赢得顾客,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当前,重点行业企业逐步加入了碳排放管理,由于竞争压力加大,减碳的议题不再仅限于控排行业,同样传导到了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非控排行业中。同时,随着行业、产业链主企业的影响力传导,倒逼中小企业也逐渐开始进行碳管理。

(三)企业层面

碳强度和碳总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企业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主体,将面临较大的减碳压力。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从表面看,碳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但实际上,加强碳管理是大势所趋,是企业在低碳时代为谋求生存发展空间必须提前谋划的举措。首先,碳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政策的不断强化,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消耗的降低。通过引入碳管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碳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成本。再次,碳管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随着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青睐于支持关注环保的企业。最后,碳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对碳排放量进行限制和管控,低碳排放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容易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和认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诚然,企业做好碳管理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公众的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但最终还要落实到企业的碳管理上面,使其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一部分。

二、企业开展碳管理面临的挑战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碳管理对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碳管理仍然是大部分企业发展的短板,很多上市公司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体系,真正建立起健全的碳管理体系的企业少之甚少,大部分企业内部碳管理能力不足。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在碳管理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一)企业认可度还需提升

企业最核心的两种成本是信息成本和能源成本。向“双碳”目标迈进,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被重新定义,这是一场能源革命,会带来各种能源成本的上升,同时也带来很多机遇,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企业必须认识到减排的重要性,做减排的主动者,而不是做被动者。企业碳减排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同时还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大部分企业目前还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仅仅是完成政府要求或者认为碳减排对企业转型意义不大。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思维,进行最大化的碳管理,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二)中小企业制度建设尚存欠缺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企业要做好碳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碳管理制度是基本保障。随着环境意识的提升,大多数企业已经存在碳管理的需求,企业也逐渐开始重视产品中的低碳价值,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已经将碳成本纳入重要指标。尤其部分大型国企和地方能源企业已先行一步在碳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决策机制上做了许多探索,成立了相应的碳资产管理部门或公司,在碳资产管理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流程。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或者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若要构建自己的管理交易团队可能成本过高。因此,许多企业只是以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参与碳管理,导致自身碳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碳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另外,由于没有规范性的文件,相关的财务政策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企业目前对于碳成本管理都属于自我摸索,相互借鉴,互相参考,仍没有形成有效且健全的碳管理制度。

(三)“双碳”人才匮乏

“双碳”人才匮乏是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双碳”政策贯彻和落实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最终实现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需要大量低碳科技人才。企业在逐步建立碳管理工作体制后,碳金融、碳市场交易、碳核查等工作专业性非常强,同样需要高质量的碳管理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不仅缺少低碳科技人才,而且缺少深度了解国际碳交易等相关政策法规的专业人才,缺乏碳排放量的监测、碳资产金融属性的开发人才,这不利于在碳交易市场上争夺定价权和开展碳市场交易,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预计在55~100 万名,而目前相关从业者仅有10 万名左右,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四)与碳核查机构配合不佳

碳核查服务属于政府采购,碳核查主管部门只对第三方核查机构有具体要求,核查机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核查报告,且采购金额不分行业和规模都是同等价格。这就导致很多企业认为碳核查后只要提供数据即可,剩余的都是核查机构的事情。绝大部分企业对如何应对政府及政府委派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如何整理及优化企业内部数据、如何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等毫无经验。然而,事实上企业做好碳核查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碳管理的能力,一次完整有效的碳核查就能让企业的碳管理能力有质的飞跃,下一年度的碳核查工作就会更加高效且规范。因此,碳核查是机遇也是挑战,关系到企业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企业实现优质碳管理的路径

企业碳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碳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实现优质碳管理。

(一)强化“双碳”的宣传力度

针对企业消极被动参与碳管理、企业控排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双碳”的宣传力度,紧抓企业“双碳”教育。一是有针对性地举办座谈会,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高管沙龙共同研讨企业碳管理,不断强化企业对节能降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政府部门要大量开展节能降碳宣传、6.5 世界环境日宣传等主题活动,宣讲我国的碳减排、碳交易等方面政策法规和利好措施,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充分理解减碳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关部门还可以深入重点碳排放企业宣贯国家“双碳”政策,向企业普及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积极参与碳配额市场、扎实稳步迈入绿色低碳时代打好基础。三是企业要构建碳普惠文化,培养塑造企业的低碳文化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员节能降碳意识,助推企业“双碳”工作。一方面,鼓励员工个人低碳行为,人人树立碳意识,标定个人碳足迹,发动企业员工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争当低碳行为先行者。另一方面,要及时宣传有关节能减排降碳等知识内容,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效营造“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完善的碳管理战略

碳管理是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所在。企业在追求减污降碳、绿色环保时,有必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目标,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设定明确的目标。根据自身碳排放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精准碳管理战略是长期可行的方法,基本路径是要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必须从政策制定、机构设置、人员使用和资金提供等方面做好企业减排目标的保障。一是建立企业内部碳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流程,明确主管部门及人员,建立稳定、专业的运营团队。二是建立企业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定期发布碳管理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三是加大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绿色投融资和碳市场交易等金融活动。通过制定完善碳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运营情况启动碳减排规划的编制,制定企业碳减排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具体落实到每个阶段的要有推进计划表,对于重点实施项目和预期目标要落实责任到人。在省市级重点排放单上的企业还应将碳排放管理纳入战略规划和企业治理,建立董事会层面的碳管理、环境和社会、治理绩效,并由其全面监督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三)培养“双碳”专业人才

企业进行碳管理,人才是关键,充足的人才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培养“双碳”人才,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环节同时进行。一是在企业内部提升员工整体的碳管理意识。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等领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国家政策,更需要大量实务操作,因此企业首先应对内部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同时,还要设置专岗人员,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碳核算的业务能力。二是加强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相关政策的普及,大力引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交易市场及规则、实操经验丰富的碳核算技术、碳管理人员,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低碳发展。同时,针对目前培训偏重理论的问题,可以推出线上模拟系统,让相关人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务操作,积累经验,快速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三是高校要建立碳管理专业,落实“双碳”教育体系,注重碳交易人才的培育,将低碳交易、碳核查等内容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以此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加强碳核算能力建设

碳排放的第三方核查机构,是全国和地方碳市场中的重要环节。碳核查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约束更是前进的动力,可以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企业核定碳排放配额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碳核查,企业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碳排放家底、加快建立碳排放报告制度,从而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为碳资产管理和碳市场交易提供数据支撑。所以,碳核查是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必然途径,企业必须高度引重视碳核查工作,加强与核查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充分了解碳核算和碳交易规则,尽快完善自身的碳核查能力,为参与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一方面,企业要与省内碳排放核查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邀请机构对企业填报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提前整理核查所需数据资料,提升自身参与碳市场交易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搭建数字化碳核算平台。搭建数字化碳核算平台不仅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核算成本和技术门槛,还可以实现碳排放全流程监测、追踪,呈现可视化碳数据账本,从而达到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总而言之,“双碳”目标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唯有进行有效的碳管理,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同时也应充分理解国家政策,降低企业碳管理的成本,利用合适的财政税收工具降低企业碳管理创新过程的成本和风险,满足企业碳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最终实现“双碳”目标。

猜你喜欢
双碳核查管理
“双碳”目标下乡村振兴的帮扶范式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