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裁判的优胜劣汰

2024-01-04 01:54方正宇
新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篮协判罚降级

方正宇

在2023年底举行的篮球媒体日上,中国篮协专门介绍了已经实施一年多的裁判员升降级制度。根据披露的信息,先后有24名篮球裁判因为执法水平欠佳而遭到降级处理,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胜劣汰的目标。可这些措施足以保障篮球执法水平令人满意吗?答案未必乐观。

先来介绍一下这项裁判员升降级制度:从2022年开始,执裁赛事分为三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U系列赛事、WCBA和NBL联赛、CBA联赛和国家队赛事,裁判员按照20%-70%-10%原则升降级。也就是说,在原有执裁赛事等级表现最好的20%的裁判可以升入上一个等级,表现最差的10%的裁判会降入下一个等级。除了上文提到的已有24名裁判降级之外,还有29名裁判获得了升级。

从理论上来讲,根据执法表现给予裁判相应的评判,并以此为准进行地位上的升降,是一项有利于裁判提高自身水平的好制度。但也得承认,在这项制度实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篮坛的裁判水平似乎并未出现显著提升。在近两个赛季的CBA赛场上,多次出现因争议判罚引爆负面舆论的情况。在NBL决赛中,更是出现了球队因对判罚不满而罢赛的风波。这些例子至少说明,中国男篮裁判在某些关键场次中的判罚,还难以令人充分信服。

出现这些风波,说明优胜劣汰远没有做到位。比如尽管设置了“ 末位淘汰制”,但考虑到仅有10%的降级比例,大多数裁判还是存在抱团躺平的余地。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篮协身为管理者,对优胜劣汰会有评判的标准和依据,而这种评审过程本身并不完全对外公开。普通球迷能看到的只是某位裁判被降级的结果,但对导致降级的缘由仍是云里雾里,也就很难让升降级制度起到提高公信力的效果。

以那场引发无数争议的NBL决赛为例,赛后为了平息来自各界的质疑,中国篮协公布了临场裁判判罚情况说明。根据介绍,整场比赛判罚总数为70次,其中正确判罚57次,错误判罚13次,仅在第一节就出现了多达7次错误判罚。这组数据不可谓不详尽,可问题在于70次里面错误13次,意味着错判率为18.6%。如果与其它比赛比较,这项数据到底算正常还是畸高?篮协是否会统计每场比赛的错判率,进而将其作为调整裁判升降级的依据?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专业且公开的解答之前,很难真正打消人们对裁判问题的质疑。

更进一步看,或许还需要拓宽优胜劣汰的“池子”,将仅限于国内裁判之间的流动扩大到国际范围。很多球迷未必意识到,中国篮球近年来非但遭遇了男篮屡屡无缘奥运会的成绩低谷,而且,中国裁判也开始难以实现“走向世界”。比如在2023年的男篮世界杯上,中国篮协就没有裁判入选名单。相比之下,中国足球至少还有马宁担任卡塔尔世界杯上的第四官员。悲观一点说,中国篮球裁判的整体水平在国际上恐怕已处于落后地位。

既然如此,何不在国内赛场引进更多的外籍裁判?与竞技水平相比,国内篮坛的财力并不算弱,经济上应当有能力负担聘请外籍裁判的支出。由此带来的好处,首先,避免了国内篮坛各种复杂人际关系干扰执法公正性;其次,帮助中国球员提前适应国际赛场的正常执法尺度;最后,对国内那些资深裁判来说,引入更多外来竞争者,能破除仅靠资历就轻松站在最高峰的幻想,以“鲶鱼效应”逼迫他们提高执法能力,进而推高裁判的整体水平。

总而言之,针对男篮裁判實施优胜劣汰的思路本身无可厚非,但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眼界还可以放得更宽一点,需要在裁判员之间形成更高的流动性和淘汰率。实现这些流动和淘汰的相关标准,也应当更多地向社会公开,对内形成警示效果,对外明确决策依据,最终帮助男篮裁判员重新收获来自各界的信心。

猜你喜欢
中国篮协判罚降级
现代年轻人“消费降级”现象大扫描
“赏石”会被消费降级吗?
消费降级了吗?
姚明新身份:CBA董事长
中国篮协行政主体资格探讨
中国篮协向“服务者”转型
讨价还价
Panda Priorities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