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省牦牛原种场规范化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4-01-04 02:54李小伟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原种场保种牦牛

李小伟

(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四川 红原 624400)

牦牛业是牧区的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来源。为保存牦牛这一珍稀遗传资源,提高其种质质量,为牦牛生产扩繁良种,促进其产业发展,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于2003 年获批建设四川省牦牛原种场。为进一步发挥牦牛原种场的作用,搭建起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科学养殖等平台,建设国家级一流种畜场,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化开展牦牛原种场的各项工作。

1 建立并划分功能区

牦牛原种场应包括5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畜管理区。应合理分区,并根据风向、水势规划各区间的关系,这是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也是高效、安全、环保养牛的保障。

2 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

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原种场高效有序运行的保障,主要负责制定原种场发展规划、牦牛遗传资源保种选育计划,并指导开展原种场各项工作。原种场应在场党委的领导下,设立遗传资源保种选育、畜牧兽医服务、成果转化推广三个业务部门。遗传资源保种选育部门主要负责按照牦牛遗传资源保种选育计划开展牦牛性能测定、综合评定、筛选淘汰、种牛引进、选种选配、科学养殖、牧工管理等工作;畜牧兽医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按计划开展牦牛春秋两季免疫注射、日常疾病诊疗、病死尸体无害化处理、引种隔离等工作;成果转化推广服务部门主要负责种畜推广、淘汰牲畜拍卖、实用技术培训、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

3 制定完整的保种方案

保种方案是牦牛原种场科学开展牦牛遗传资源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具有唯一性、针对性、有效性。保种目标是以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总体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加强资源保种场自身建设,切实做好麦洼牦牛的纯繁保种工作,不断提高优良基因的纯和度,保持其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建立起完整的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后续的研究和利用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严格对照国标《麦洼牦牛》(GB/T 24865-2010),从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方面明确保种指标和任务。同时,从保种核心群和后备群组建、选种选配、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保种档案和生产管理档案等方面制定合理的保种措施,确保保种目标顺利完成。

4 组建优质的技术队伍

原种场的技术队伍包括放牧、性能测定、兽医、遗传育种与繁殖等人员。放牧人员主要承担牦牛放牧管理,协助开展疾病诊疗、性能测定、预防注射等工作;测定人员主要负责开展牦牛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兽医主要负责牦牛的预防注射、疾病诊疗、疾病监测、消毒杀菌等工作;遗传育种与繁殖人员主要负责实施保种计划,拟定保种方案、配种方案、淘汰方案、血缘更新方案,进行牦牛冻精采集、同期发情、人工配种,登记出生和死亡牛只信息。

5 加强疫病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根据原种场牲畜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牦牛免疫驱虫计划,以加强牦牛对疾病的抵抗力。一是做好春秋两季预防注射。落实口蹄疫、牛出败、炭疽等强制性疫苗注射,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二是做好驱虫工作;三是抓好疫病监测工作;开展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衣原体病等疫病监测,做好免疫效果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普查等工作,及时淘汰病牛、净化牛群,保障牦牛繁育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强日常疾病诊治。发现牦牛患病应及时通知兽医尽快赶赴现场查看牦牛患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措施,确保治疗及时、有效,防止病情扩散传播;五是加强检疫管理。引进牦牛,必须经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取得动物免疫检疫等合格证明,入场后及时进行临床检查,强化免疫,隔高观察30天,认真做好观察记录,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六是严格按国家《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8-19969)做好病死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6 严格选种选配

6.1 制作牦牛细管冻精 每年6~9 月,挑选50头以上综合评定为特等或一等的种公牛,组建采精种公牛群,要求年龄5~9岁,体质健壮无疾病。划定固定草场放牧,并加强饲养管理。对采精种公牛分组采精,每周采精一次,并按程序制作优良牦牛细管冻精。

6.2 同期发情处理 每年7月,对保种核心群上一年未配种及配种未产犊的牦牛进行集中同期发情处理。另一半牦牛当年带犊,不予作同期发情处理。

6.3 人工配种 对同期发情处理后的牦牛,采用麦洼牦牛优质细管冻精人工输精,一般每头牛早晚各输精一次,做好配种记录。严格配种方式,防止近亲交配、杂色交配,确保每个核心群公母牛外貌特征一致,保持6个家系以上。

7 整理保存档案资料

详细记录并保存牦牛产犊、配种、繁殖、测定、选育、死亡、免疫、驱虫、出诊等环节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建立完整的系谱档案,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及时归档。同时,技术人员应做好保种核心群的配种记录、繁殖记录及性能测定记录的整理与分析,及时统计分析个体等级及群体遗传参数。放牧人员应协助技术员进行日常生产管理活动的记录。

8 强化科技支撑

8.1 保种 除传统活体保种外,还要加强对牦牛冻精、胚胎、组织细胞等遗传材料的保存,不断充实完善牦牛基因库,确保牦牛优良遗传性能应保尽保。开展牦牛遗传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某些与经济性状有关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定位,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8.2 完善系谱 由于牦牛属天然放牧,具有较强的野性和对人的警惕性,较难获取全面专业的牦牛个体信息图像。应重点加强牦牛身份识别技术研究。对牦牛感兴趣区域检测技术、牦牛表征技术、牦牛身份匹配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一套智能化牦牛身份识别系统,实现对牦牛的高精度身份识别。

8.3 生长性能测定 由于牦牛性情凶猛、野性强、极易受惊,测定人员采用皮尺等工具近身测量时,极易受伤,且牦牛被毛较厚,采用传统的测定方式,数据误差较大,参考价值受限。为此,亟需通过图像三维重构法,自动化清晰、同步地采集牦牛正侧面深度图像的高清视频图像,进行三维点云数据处理和识别,完成牦牛体征参数的测量和评估,增强牦牛测定数据的科学性,进而指导开展牦牛保种选育工作。

8.4 数据管理 研究开发牦牛智能管理系统及APP,利用大数据智能管理牦牛的养殖情况,推进牦牛养殖管理向智慧化模式转变。建设牦牛养殖溯源系统,把草场、养殖圈舍、牦牛、环境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对牦牛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智慧化。

8.5 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合理有效开展牦牛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依托相关院校,深入开展牦牛的基础科学研究,建立并完善牦牛保种理论,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保种方法,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牦牛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品种评价和遗传分析,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体系,逐步建立以保护为基础,以用促保、以保供用的良性机制。

9 加强物资管理

制定《原种场仓库物资管理制度》。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摆放位置,并根据仓库的实际情况划分区域,合理有效地利用仓库面积。库存物资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确保其完好无损。对库存物资每季度定期进行盘点,及时掌握和反映库存情况,协助有关项目组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防止物料积压,对毁损造成的浪费,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办理报废手续。切实做好仓库防灭火等安全工作,仓库内严禁吸烟及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对仓库内的电灯、电线、电闸、消防器具等设施要定期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排除,不得擅自挪动消防器具。

10 加强保种监测

在麦洼牦牛核心产区选择3~5 个基层监测点,抽样测定一定数量麦洼牦牛的生产性能,对比分析麦洼牦牛保种效果。加强对牦牛群体规模、濒危状况、保护效果、开发利用等情况的常规监测,及时掌控牦牛动态变化,科学预测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优化保种方案,切实保护麦洼牦牛遗传资源,增强保种效果,逐步构建牦牛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猜你喜欢
原种场保种牦牛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贺家山原种场深两优867再生稻示范总结
绿壳蛋鸡种群禽白血病净化技术研究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龙岩市地方优良种禽原种场禽白血病p27抗原检测与分析
亿元土地纠纷牵出多少贪腐黑幕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