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破纪录”的背后

2024-01-07 04:3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8期
关键词:老茧马龙体育精神

赛场上,运动员们创造了一项项辉煌的成绩,不断突破着人类的极限;赛场外,他们也在突破边界,实现着一个个“不可能”。运动员们用赛场上的完美发挥,向人们证明了:纪录,是用来打破的。这些新纪录的诞生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运动员们辛勤训练和付出的最好回报。相比于金牌本身,更加打动人心的是金牌背后那些关于奋斗、拼搏的故事。

时事素材

以青春风采书写亚运精彩

纵览2023年杭州亚运会,众多“00后”“05后”的年轻运动健儿们成为中国代表团的中坚力量,热血角逐的赛场上,“后浪”们锐不可当、奋勇拼搏,创造着青春的佳绩。

2023年9月26日,继10米气步枪女子团体和个人两枚金牌后,17岁的射击运动员黄雨婷获得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金牌,成为今年亚运会首个“三冠王”。“稳住枪,果断扣”,黄雨婷这样概括自己比赛时的心理活动。黄雨婷说:“亚运会和其他世界大赛,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打好每一发,做好每一个动作。”

在9月27日结束的杭州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中国13岁选手崔宸曦以242.62的高分夺得金牌。这位出生于2009年的小将成为了中国亚运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金牌得主。而在滑板男子街式决赛中,16岁小伙张杰也成功摘金。在赛前,来自日本的滑板天才少年小野寺吟云和预赛排名第二的韩国选手郑智薰都有冲金的可能,面对强大的对手,张杰并不占优势。决赛中,张杰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试图尝试高难度动作,但出现了失误,重重摔倒在地。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再次投入比赛,最终成功逆袭。

今年22岁的武术小将童心斩获了杭州亚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项目冠军,她在采访中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孙颖莎和队友齐心创下中国女乒亚运会五连冠佳绩,赛后也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乒乓选手热情交流,忙着与对手交换徽章。年轻运动员们自信、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是中国展示给世界最好的名片。

【素材解读】

跌倒再爬起来,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淬炼,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砥砺。拼搏的劲头代表着不懈奋斗的体育精神,在赛场上熠熠生辉。而从容和魄力则诠释着青年的抱负与担当。年轻的运动健儿们有作为、敢担当,不骄不躁,目标明确,勇于追梦,更勤于圆梦。坚定的信念与扎实的本领铸就了青年健儿的志气、自信、友爱。

中国体育代表团

推动体育事业实现新突破

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在亚运舞台上,中国队运动员敢于挑战、突破自我,3次打破世界纪录、18次打破亚洲纪录、74次打破亚运会纪录,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中国体育健儿追求卓越,奋勇争先,展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员的活力与拼劲。2000年出生的乒乓球选手王楚钦在本届赛事上收获男团、男单、男双、混双4枚金牌,他成功的背后是强大的“教练天团”。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中,邹佳琪、邱秀萍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杭州亚运会首枚金牌。两名运动员布满厚茧的双手,被她们笑喻为“荣誉的象征”。

【素材解读】

从完善训练体系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从提升管理水平到加强赛事保障,中国体育不断改革创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取长补短,推动体育事业不断实现新突破。一枚枚奖牌,一次次突破,都是由中国体育健儿们训练时的每一滴汗水凝聚而成的。一代代体育人无私奉献、接续奋斗,生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

“小青荷”以志愿写青春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杭州亚运场馆内外随处可见“小青荷”们忙碌的身影。在观众服务领域,他们忍受着骄阳的温度,以青春朝气迎接四方宾朋;在竞赛运行服务领域,他们时刻关注场内动态,协助工作人员检录记分、检查场地;在媒体运行服务领域,他们积极对接记者,开展媒体信息咨询、采访管理等服务;在后勤保障服务领域,他们早早来到场馆,为场馆的物资提供保障。医疗卫生指挥中心志愿者,每天忙于各场馆的健康监测;吉祥物志愿者,每天穿戴10余斤重的特形演出服,顶着闷热,与观众互动;被称为“快擦手”的志愿者,與专业运动员“比速度”,一旦有汗水落到地上,就要上前快速擦拭……从竞赛场馆到亚运村,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小青荷”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莲花”的赛事服务中,践行了责任担当,彰显了时代精神。

【素材解读】

“小青荷”把与各代表团成员的沟通交流,当作展现中国青年精神面貌、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让世界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的昂扬姿态。志愿者们以无数微光汇聚成时代暖流,以饱满的姿态为亚运赛会提供规范的服务,向社会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向亚洲和全世界展示了同心同力、团结奋斗的“中国颜色”。

人物素材

马龙的“超长简历”

在2023年9月26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上,四次征战亚运的马龙,与队友王楚钦、樊振东以大比分3:0击败韩国队,实现国乒男团亚运八连冠。杭州亚运会官网此前发布的马龙“超长简历”引起热议。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34岁的沉稳老将,从初生牛犊首次亮相到成为“双圈大满贯”得主,马龙这份简历之长,足以让鼠标滚轮翻滚好几圈。有网友留言评价马龙的“超长简历”:“这哪儿是简历,分明是日历。”

2006年,年仅18岁的马龙首次参加亚运会,赢得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枚亚运会金牌。赛场上的他,一举一动尽显朝气、锐气,令人不由赞一句“未来可期”。十多年过去,那个球场新星已成长为“龙队”,也成为网友心目中的“六边形战士”,获得的奖牌数不胜数,但他依旧是队里最细致、最执着的始终热爱乒乓的健将。

【素材解读】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从不缺像马龙这样始终保持热爱的体育健将。如果说青春是年轻运动员们的优势,坚守则是老将们对热爱的含蓄表达。战胜挫折和岁月,是老将的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长长的简历是对马龙成长的记录、对热爱的书写,而这也是体育精神所在,激励你我面对人生之途永葆热爱、勇于超越、永不言弃。

邹佳琪、邱秀萍的“厚厚的老茧”

2023年9月24日上午,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比赛,产生了杭州亚运会的首枚金牌。中国队选手邹佳琪和邱秀萍获得冠军,成绩为7分06秒78。在获得杭州亚运会金牌后,邹佳琪和队友邱秀萍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手上厚厚的老茧。这些老茧是长期艰苦训练的“副产品”。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两位姑娘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形成了老茧。“有时候手上出了茧子,第二天还没好,就要继续练。”她们忍着疼痛、埋头苦练,一路从市队“划”进省队,再进入国家队。有网友的留言“亚运首金,原是破‘茧’而出”,令人动容。“走下领奖台,就一切归零,我们会更加努力去训练、去备战。”夺得亚运会首金之后,邹佳琪和邱秀萍这对年轻组合,将艇身调转、瞄准下一个目标。

【素材解读】

伤疤、老茧记录着运动员超过常人的付出和一点一滴的成长,见证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奋斗足迹。打动人心的不止是这些优秀运动员身上的伤疤、老茧,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只争朝夕、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向着未来,我们每个人也要不停地奋力划桨。因为这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金牌,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结语】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体育比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体育不只是荣誉的象征,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为我们的平凡生活注入力量。相信有能吃苦、不服输的韧劲和拼劲,有越来越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我们将打破一个又一个纪录。每一个“突破”都是一束光,点亮更好的自己,也照亮他人的奋进之路。我们为每一个“突破”喝彩,期待更多“突破”之光!

猜你喜欢
老茧马龙体育精神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Relativistic effect on synergy of electron cyclotron and lower hybrid waves on EAST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时间的痕迹
要命的存在感:遛“名贵鸟”遛出了命案
时间的痕迹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