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课堂主阵地 当好学生引路人

2024-01-07 10:50陈昌福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心球引路人祖国

陈昌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值此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笔者回首自己25年的体育教学生涯,认为“引路人”一词最能映照自己25年来深耕细作、笃行不怠的奋斗历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应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指出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定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寓教于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勇敢坚毅等品格。在体育比赛中,学生们能够懂得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赢,也懂得如何体面而不失尊严地输,通过比赛使学生增强体质、巩固技能的同时,锤炼其品质、健全其人格。

记得在中途接手我现在所执教班级时,班主任就提醒我,班里有几名学生很有“个性”,不好管理。课堂上,这几名学生确实总是“捣蛋”,经过多次说教无果后,我尝试通过比赛改变和影响他们。对此,我精心设计了多个“三连关”系列比赛,包括“篮球三连关”“体操棒三连关”“足球三连关”“跳绳三连关”等。一学期下来,有的小组名次靠前,有的小组名次靠后,刚开始学生也出现相互埋怨、推卸责任等情况,但随着一个个小组联合闯关成功的欢呼雀跃,一次次失败后的迎难而上,一场场主动挑战的发起……学生们在比赛中逐渐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组内“因人而用”的道理,理解了遵守规则和利用规则的窍门,优良品格也在沉浸式的比赛中逐渐养成。教师通过这样的寓教于赛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使其体验比赛的魅力,理解体育比赛的意义,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从而达到了在比赛中锤炼品格的目的。

二、以学为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聚焦课堂,“以学为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在教授七年级学生“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单元第1课时中,我会先测定每名学生的原有基础(原始成绩),并做好标记,并以标记点为中心画4~5个同心圆,间隔距离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定(如以0.5m为半径),然后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组织运动技术学习。先让学生以坐、跪、站等姿势投实心球,领悟脚、腰、腕、指各关节的作用,协调用力投掷实心球,2人1组,相互帮助,控制距离。再设计双手近距离的投准练习,体会球的重量与对手腕、手指的力量控制,掌握正確握法与如何用力(按照各自的能力水平逐步增加距离的投准,原则上不超过原有基础)。接着设计各种方向的投掷练习,体会如何控制球的高低、左右方向等。最后设计双手前掷实心球练习,体会身体满弓、协调用力。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进步评价。这样的设计既传承了投掷实心球的核心技术,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学生自己和自己比,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以学为基,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赋予了教师的使命担当。即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巧妙的教学方法,使每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都能得到发展,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价值导向的要求,当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三、逆向思考,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善于反思、敢于创新是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同时要鼓励学生有创新行为,学会创造性地思考和实践,力争成为创新型人才。要敢于让学生超越自己,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育课上相对开放,很多来自学生的逆向思考,往往就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

记得多年前在鄞州区东吴镇中学任教时,一次课间看到有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爬到梯子上试图“扣篮”,我在及时制止的同时也积极反思: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渴望像NBA明星一样“扣篮”,但是篮板太高,他们身高不够,根本实现不了。于是,在篮球课上,我给学生留了作业,即如何用简易、好操作、价格便宜的工具改造篮筐和栏架,让更多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让身高不同的学生也能更精准地扣篮。在下节课上,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办法,最终经过和学生之间的讨论,确定采用的办法是:用2根粗绳将呼啦圈绑在中间,绳的两端固定在篮球架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列若干个呼啦圈,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不同高度的呼啦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解决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实现了“扣篮”的梦想。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通过逆向思考的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找到突破口,使学生在思维与实践的碰撞中,树立新思想,创立新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也是当好学生创新思维引路人的有益探索。

四、以爱为始,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是每名教师应尽的教育职责。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有责任感、使命感、国家荣誉感。以爱为始,在爱的召唤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培养学生奉献祖国的有效路径。

2018年被调入小学以后,我连续教了3年一年级,每次上课,我的课堂“三件宝”不是口哨、秒表和糖果零食,而是卫生纸、创可贴和皮筋(头绳)。课堂活动中,学生流鼻涕了,我马上掏出卫生纸擦干净,学生才肯继续运动;学生有一点点碰伤或者擦到,都会可怜巴巴地跑来展示“伤口”要安慰,我只要给贴上一个创可贴,马上就能“治愈”受伤部位,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女孩子在玩耍中,头发散了,我必须亲手给绑上,游戏才能继续。这“三件宝”是我对学生们爱的传递,更是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学生们因为爱教师而爱上体育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相信教师、相信学校,才会跟着教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冲破封锁线”“钢铁小战士”“炸碉堡”“抢救伤员”“红军长征”等蕴含红色教育要素的游戏体验得以顺利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日常教学或许都是这些“小事”,但小事中蕴含着“大爱”。对于教师来说,奉献祖国就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校。而对于学生来说,奉献祖国就是从好好学习、积极锻炼和为班集体、学校作贡献开始,然后由小到大,在热爱班集体的情怀中逐渐孕育奉献祖国的精神。教师的以身示范、以爱为媒是当好学生奉献祖国引路人的原初认知。

猜你喜欢
实心球引路人祖国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让实心球“飞”起来
《读写算》,我的写作引路人
怎样提高实心球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