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臭氧及前体物污染特征观测讨论

2024-01-08 10:35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物二级标准枝江市

王 杰 张 成

(1 枝江市环境监测站 湖北枝江 443200 2 湖北宜普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引言

臭氧(O3)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的自然及人为产物。平流层O3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1],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对流层O3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人为活动、自然过程向近地面大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一氧化碳(CO)等,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O3。因此,O3具有强氧化性,且高活性的近地O3不仅污染空气还影响人体健康[2]。当室外O3>100µg/m3时户外活动时间越长、活动越剧烈受到的影响越大;当O3>160µg/m3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或采取不激烈的方式活动,并对敏感人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幼儿及老人等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与此同时,高浓度的O3不仅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及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甚至还会影响气候变化、损害文物等[3]。

NOx和VOCs 是近地面O3污染的主要前体物[4][5]。而前体物的高排放也是O3污染的主要原因。除自然来源(森林火灾、湿地厌氧过程等),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等人为活动因素也会增加O3前体物的生成[6]。以VOCs 为例,工业源主要包括含VOCs 原料的石化、化工等行业,以及涂料、油墨、农药制造等以VOCs 为原料的行业,还有含VOCs 产品使用过程的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移动源指机动车、船、飞机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尾气;生活源为建筑装修、饮食油烟、垃圾和秸秆焚烧废气等。这些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排放的VOCs 到大气中后,在光照等条件下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再次生成新的VOCs,即产生VOCs 二次污染。

2012 年,我国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O3评价标准为日最大8 小时滑动平均浓度(O3-8h),其中一级为100µg/m3,二级为160µg/m3。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2022 年 我 国O3-8h 分 别 为139µg/m3、148µg/m3、138µg/m3、137µg/m3、145 µg/m3,我国近5 年O3年评价值总体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标准差4.3),其中有3 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O3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密集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珠三角、武汉、成渝等地区是我国O3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6~8]。根据不同研究人员对不同地区O3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纬度、不同地形地貌和不同的排放源,O3的季节变化特点、随时间空间分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9~11]。

1 枝江市概况与O3 污染现状

枝江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12],地势呈带状,沿长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由陡峭趋于平缓,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较足、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受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物防治及气候、地形等的共同影响,近年来枝江市大气污染形势由严峻趋向好转,但仍需警惕夏季的O3污染。由于目前连续5 年对于枝江市O3污染特征研究、前体物关系的分析较少,本文基于2017~2022年枝江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识别枝江市O3污染特征,分析气温、时间等因素及季节性区域传输对O3浓度的影响,评价O3防控措施,以期为该地O3污染后续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2 O3 数据来源与分析评价

2.1 数据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六参数(NO2、SO2、CO、O3、PM10、PM2.5)数据及污染天数、AQI 等数据来源于枝江市环境监测站。枝江市有体育路站(海拔高度63m,采样高度22m)和江汉大道站(海拔高度65m,采样高度22m)2 个自动监测站,且自动监测站50m 范围内没有明显污染源,采样口周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影响,环境状况相对稳定,有稳定可靠的电力和通信设施。

2.2 分析评价依据

根据试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技术规定》(HJ633—2012 )和GB3095-2012 二级标准,对O3污染状况进行评价[11],评价指标为O3-8h第90 百分位数及1h 平均。

基于数学统计分析,结合2017~2022 年枝江市2 个自动监测站点数据,利用Origin、Excel等软件,统计分析该地区O3污染时间分布特征;绘制枝江市2018~2022 年O3浓度随时间、季节、温度分布图,与另一前体污染物NO2相互作用关联图,研究O3浓度的变化特征。再选取2019 年8 月25 日O3为首要污染物作为典型污染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O3污染的成因可能。

3 结果与讨论

3.1 枝江市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及O3 污染特征

随着《枝江生态环境修复及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实施方案》《枝江市2018 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枝江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实施方案》和《宜昌市2021 年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实施。生态环境部门对城区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制定O3污染地图,锁定O3污染较重区域及重点管控企业。开展涉VOCs 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高VOCs 废气收集效率。按照VOCs 无组织排放标准,加强企业监管提高VOCs产品源头替代及无组织排放收集治理水平,推动企业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督促重点企业错峰生产并在高温时段对厂区洒水增湿降温。高温期间,每天5:00 ~19:00 不间断对城区主要道路开展洒水、雾炮作业,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枝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SO2、NO2、PM10、PM2.5和CO 的年均浓度均在缓慢稳定下 降,从2017 年 的24µg/m3、23µg/m3、80µg/m3、53µg/m3和2mg/m3,降至2022 年的9µg/m3、20µg/m3、53µg/m3、36µg/m3和0.9mg/m3,降幅分别为167%、15%、51%、47%和122%。CO 年均浓度2020 年略有反弹为1.4mg/m3后逐步下降;NO2年均浓度在2018 年达到近6 年最大值31µg/m3后开始下降,2022 年降至20µg/m3;O3呈先升后降趋势,从2017 年的128µg/m3增至2018 年的160µg/m3后,逐步降至2022年的135µg/m3,6年总体增幅为5%,详见图1。

图1 枝江市2017~2022 年空气质量六参数年度变化

从图1 可以看到,枝江市PM10污染仍为典型。PM10在2017 年 和2018 年 时 超 过GB3095-2012二级标准70µg/m3,截至目前已得到初步改善。PM2.5在2020 年和2021 年达到二级标准35µg/m3后,2022 年为36µg/m3超过二级标准1µg/m3;此外,O3-8h 未超过二级标准;初始排放污染物SO2、NO2和CO 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3.2 O3 浓度时间变化特点

3.2.1 O3污染天数变化特征

2017~2022 年枝江市O3-8h 分别为128µg/m3、160µg/m3、160µg/m3、130µg/m3、141µg/m3和135µg/m3,均达标(2018 和2019 年刚好不超过二级标准限值160µg/m3)。从图2 可以看出,枝江市2018~2022 年O3-8h 全年日均超标率2020 年下降明显,近3 年整体保持稳定,分别为10%、10%、1%、4.7%和1.6%。枝江市O3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基本发生在每年5~10 月(2018 年5~10 月,2019 年6~10 月,2020 年4 月、5 月、8 月,2021 年6~10 月,2022 年8~10 月)。依据HJ633-2012 指数AQI 等级划分,近3 年重度污染天数为0d,轻度污染天数逐年降低至保持稳定;中度污染天数降低后,2021 年起略有反弹。

图2 2018~2022 年污染天数和全年日均O3 超标率统计图

3.2.2 O3污染季度变化特征

根据枝江市季节特点,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 月及来年1~2 月,春季3~5 月,枝江市2018~2022 年O3-8h 四季超标率如图3所示,超标率最高达到47%,出现在2018 年夏季,整体超标率较高的年份为2019 年夏季、秋季。全年O3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次之。枝江市春季、冬季降水频繁,气温较低,不利于光化学反应的发生,同时降雨对O3及其前体物的湿沉降增强,也促使O3浓度降低;同时,冬季盛行西北风,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物区域性输送影响小,因此O3浓度达到全年最低。夏秋季降雨量减少,天气干燥、湿度小,太阳紫外辐射强,O3生成条件较好,且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下存在污染物区域性传输,导致O3浓度较高。

图3 2018 年~2022 年O3 月度变化趋势、O3-8h 全年超标率季度分布图

从图3 可以看出,枝江市O3浓度随季节性轮回变化,春季(3~5 月)、冬季超标率较小,超标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这与中国内地许多城市污染特征相似[5][9][11],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3.2.3 O3及前体污染物NO2年度24h 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空气中O3主要是由NOx和VOCs 在环境中进行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O3和NO2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光化学过程的影响。早晨气温低,太阳斜射紫外线强度弱,光化学反应强度小,交通早高峰会排放大量NOx对前体物VOCs、NOx等均存在滴定效应,使该时段内O3浓度出现最小值[11]。下午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强度增强,加上一整天前体物的累积效应,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致使O3浓度较高;夜晚因为缺少光照、大气环境相对稳定等因素,光化学反应动力弱,同时夜间也存在NO 的滴定,使夜间O3浓度较低。

从图4 可以看出,O3浓度24h 变化最小值出现在7:30 左右,此后随着气温和太阳光照辐射强度增加导致浓度迅速上升,在15:30 左右达到最大值;进入夜间,O3浓度缓慢降低,并保持较低的值。NO2浓度表现为基本相反的趋势,其高值出现在8:00 和21:00 左右,对应着交通早高峰和边界层气象条件及O3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其最小值出现在15:30 左右,此时O3浓度达到峰值。

图4 2018~2022 年枝江市O3 和NO2 浓度全年24h 变化趋势

枝江市O3和NO2浓度月均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如图5 所示。从图5 中可以看出2018~2022年O3与NO2全年月均浓度的相关系数为R2=0.04274,O3与NO2全年24h 平均浓度的相关系数为R2=0.2102,两个相关性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图5 2018~2022 年枝江市O3 和NO2 浓度月均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图

O3与其前体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许多专家学者的EKMA 曲线[13]显示这个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即有的地区属于NOx控制区,有的地区属于VOCs 控制区,甚至同一地区,有的时段属于NOx控制区,有的时段属于VOCs 控制区。本次对O3和NO2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根据图4和图5 对比看来,O3与氮氧化物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存在负相关关系。由图4 看出,在日变化特征上,一定时间段内为负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反映的是两者之间的反应物消耗与产物生成的关系;图5 看出在全年月均变化及全年24h 平均变化整体特征上,体现为正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反映的是前体物对产物生成的根本促进作用。

3.2.4 O3及前体污染物NO2随温度变化趋势

有研究表明,气温和O3浓度呈现正相关[8][9]关系,强烈的日照辐射和较高的气温会加剧光化学反应活性,从而促进O3的生成,同时消耗其前体物NO2,即一定程度导致了NO2浓度的降低。从图6 可以看出,随温度升高,O3浓度则表现出升高(0~30℃)、相对稳定(30~35℃)、稳定后继续升高(>35℃)的趋势。而NO2则表现为随温度升高NO2浓度则表现出降低(0~25℃)、略有回升(25~30℃)、继续降低(>30℃)的趋势。

3.3 O3 污染日趋势及成因分析

3.3.1 污染日状况

2019 年,O3问题是影响枝江环境空气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为153d,O3污染天数占比高达42%,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级的天数118d。而O3重污染三级天数为35d,分布在6 ~10 月,且O3超标时PM10和PM2.5均未超标,以O3为首要污染物超标的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2.78%。影响O3的主要污染源是NOx和VOCs,气温在25℃以上,数据显示O3影响就较为明显,若气温在25℃以上持续一段时间,O3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有可能超标。8 月25 日(污染日)枝江市遭受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当天O3-8h 最高值为204µg/m3。而当日最大O3-1h 浓度为213µg/m3,出现在16:00,如图7所示。

从图7 可以看出,污染日8 月25 日O3-1h浓度在2:00 有一波小的攀升;7:00 起大约为100µg/m3,浓度迅速爬升;10:00 左右陆续超过160µg/m3后开始稳定增加;在13:00 ~18:00 期间浓度超过200µg/m3,超过二级标准。而非污染日,8 月24 日浓度全天未超过200µg/m3,7:30 起大约为60µg/m3,15:30 达到最大值约180µg/m3后迅速下降,在22:30 左右达到最低值。

3.3.2 污染日可能的原因分析

O3的污染规律呈昼夜循环分布。午夜段(0:00 ~6:00),污染日O3浓度略高于非污染日。清晨抑制段(6:00 ~8:00),早晨排放的NOx对O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早高峰及气温上升,非污染日O3浓度迅速降低,污染日O3浓度则降低缓慢,O3浓度的降低会产生过氧自由基作为下一步光化学反应的“原料”,并会促进下一阶段O3光化学反应段(8:00 ~19:00)的加剧,致使O3浓度的增长幅度显著高于非污染日。随着落日及晚高峰又进入日间累计前体物对O3的滴定段(19:00 ~23:00),该阶段光辐射强度逐步减弱,O3浓度不断降低。由于NOx的滴定作用有效[11],因此在滴定段污染日O3浓度高于非污染日,且由于非污染日逐步累积的高氧化性自由基,还会进一步促进第二天白天O3的生成,导致形成O3污染天。

结论

综上所述,枝江市大气污染防控成效明显,O3污染日仍需重视,O3-8h 从2017 年的128µg/m3增至2018 年的160µg/m3后,逐步降至2022 年的135µg/m3,总体略有增加。O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形分布,在7:30 左右达到最小值,于15:30 左右达到峰值。枝江市O3浓度随四季轮回变化,春冬季超标较少,超标时段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夏季末最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O3与前体物NOx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日变化特征上,一定时间段内为负相关。全年月均及全年24h 平均变化整体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因此,枝江市采取了系列减少O3污染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制定O3污染地图、督促重点企业错峰生产;高温时段厂区洒水增湿降温,且高温天气不间断对城区主要道路开展洒水、雾炮作业,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等。

猜你喜欢
体物二级标准枝江市
北京市:2022年PM2.5年均浓度10年来最低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十三五”期间宁夏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
新余市渝水区空气质量情况研究
辽宁省沿海城市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前体物浓度相关性分析
紫光展锐等发布首个PSA认证软硬件—体物联网可信数据上链解决方案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让理论宣讲接地气 为基层群众搭天线——枝江市创新“三分钟讲堂”的做法、成效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