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故事(三题)

2024-01-11 03:49凌鼎年
台港文学选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古庙彼岸花麦秸

凌鼎年

彼岸花

艾一花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尤喜花鸟画,她的工笔凤仙花、鸡冠花、海棠花等真是画得又细腻又逼真,人见人爱。

父亲知道她对花鸟画情有独钟,因此,只要看到好的花鸟画谱,或精彩的花鸟画,总会不论价钱买下来。

一次,父亲带回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红艳艳的花,题着两句诗:“一见彼岸花,羡煞识花君。”

艾一花识得牡丹花、芍药花、月季花、玫瑰花、栀子花、百合花、迎春花、水仙花、金银花、杜鹃花、石榴花、腊梅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兰花、菊花、梅花、茶花、荷花、桂花、桃花,以及睡莲、丁香、紫藤、木芙蓉、美人蕉、一品红、仙客来等不少花卉,大部分还见过、画过,但这彼岸花连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更不要说见过了。

这花以色泽而言,红得亮眼,红得滴血;以花形而言,硕大而精巧。你看看,整体比一个手掌还大,可每一个花瓣纤细而娇弱,该弯曲的弯曲,该舒展的舒展,或向上,或向下。花瓣外配以虎须似的花须,硬柔相间,和谐统一。艾一花打心眼里喜欢这花的形状、颜色,以及这花的名称。

艾一花反复琢磨着彼岸花这名词,以她的理解,彼岸既可以是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可以是彼此向往的境界。艾一花喜欢这花名,但就是不知道人间有没有这花的真实存在,她甚至祈祷过这彼岸花不是画家一时心血来潮虚构画出的。

艾一花问了多位画家,都说没有画过此花,也不认识此花系什么花。

艾一花又问了多位花匠,也都说没有种过此花,也叫不出此花是什么花名。

后来有位偏爱游山玩水的亲戚说:此花好像叫蟑螂花,在江南见过。

艾一花一听又喜又恶心。喜的是总算有了线索,恶心的是这么漂亮的花,竟然被叫作蟑螂花。

也是奇了怪了,问彼岸花无人知晓,说蟑螂花竟有乡下老农说见过。还介绍说:这花俗称鬼滴血,又名灯檠花、魔术花、幽灵花、忘川花、龙爪花、平地一声雷等。

艾一花越听越糊涂,这么鲜艳夺目的花,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名称,而且花名与花名之间,反差怎么那么大。龙爪花这名多美,鬼滴血这名多俗。艾一花决心寻找到这种花,亲眼见识一番。

老农告知:这花很神秘,一般长在人少、荒野的地方,根茎在地下,有茎无叶,仿佛突然开花,又很快谢去,故平时不易发现。而开花时,正是农忙阶段,谁有闲工夫去关心一两株野花的自生自灭呢。

艾一花几次在梦里见到此花,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特别是有一次梦见那湖边密密匝匝的全是彼岸花,成片成片的,美得令人陶醉。她幻想,如果在那湖边盖一小院,那岂不就等于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了?

梦醒后,艾一花迫不及待地抓起画笔,画了《梦中的彼岸花》,一幅全是红色的彼岸花,一幅全是白色的彼岸花,一幅全是黄色的彼岸花,一幅全是粉色的彼岸花。

凡见过这四幅画的,懂或不懂画的,都无不夸赞,都说美得过目难忘。

艾一花已到了婚嫁年纪,来提亲的不是一家两家,或朝廷大员后代,或富商乡绅之子,或进士秀才,可艾一花主意大着呢,她提出:谁能为她觅得梦中的湖景与彼岸花,她就嫁给谁。

这可难倒了那些有权有势的父母、有钱有才的青年才俊,一个个都打了退堂鼓。

艾一花的父母急得抓狂,但艾一花不为所动,一直单身。

那一年秋天,艾一花表姐结婚,请她做伴娘。一个秋高气爽的丽日,艾一花在父母的陪同下第一次去了江南。途中,在经过弇山脚下时,艾一花意外地看到了一块牌子,上书“彼岸山庄”四个大字。艾一花心里兀自一动,她提出停车,说想进去看一看。艾一花在好奇心驱使下进了彼岸山庄。原来庄内有天境湖,湖面不算大,但湖的四周竟然長满了,不,开满了彼岸花,红的灿烂,白的素静,黄的耀眼,粉的温馨。湖畔,一幢木屋边,有一位书生模样的青年在吹箫,那音色圆润、轻柔、悠长、恬静,艾一花听出来是《春江花月夜》,是她喜欢的曲调之一。

吹箫的青年叫常若水,系山庄的主人。他对艾一花说:“我等待有缘人,已等了很久了。”

艾一花望着这位相貌文静、气质不俗、一脸真诚的青年,望着湖边开满的红的、白的、黄的、粉的彼岸花,疑在梦里。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吗?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吗?!

常若水把竹箫当作了定情的礼物;艾一花则准备把《梦中的彼岸花》那四幅画作为回赠的礼物。

灵芝事件

古庙镇就是因为庙多而得名的,古庙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

在古庙镇,就数甄秀才学问大。古庙镇的历史、文化他没有不知道的。

譬如,他吹过一个大牛,说古庙镇最早的庙是石佛寺。为什么叫石佛寺呢?因为在西晋建兴元年(313年)海滨漂来两尊石佛。石头的佛从海上漂来,漂到了长江入海口,被当地老百姓发现,立即报官,当天就轰动,传得四乡八村的都赶来瞧稀罕。开始没有人信,石头怎么可能漂在水面呢?而且是两尊佛像。官府派衙役打捞上来后,请石匠验了,确确实实是石头的,只是这石头邪乎得很,上面布满了孔,分量比一般石头轻了许多。

当地信佛的富户带头捐款,一时善男信女无不爽快掏兜,很快建成了石佛寺,香火可旺呢。

信不信随你。

甄秀才更大的牛皮还在后头呢。他说:“南朝时,梁简文帝萧纲写的《浮海石像铭》有这样的表述:晋建兴元年,癸酉之岁,吴郡娄县界,得浮海二石佛……”还说敦煌莫高窟332窟南壁的壁画就画的是这事。

他还说是晋愍帝司马邺赐的匾额,于是钦定为“圣相寺”。

只因古庙镇谁也没有去过敦煌,更没有进过莫高窟,至于梁简文帝萧纲、晋愍帝司马邺更与老百姓相去十万八千里,俩皇帝说没说过,鬼才知道,真假也就无从考证。但甄秀才说的像真的一样,有纪年有地点有人物,也许是真的也未可知。

甄秀才后来透露:那石佛是火山石,所以能浮在水面。不管咋说,古庙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对甄秀才还是敬重的。镇上发生重大事件,疑难情况,往往要请他出场拿个主意,就算衙门的县太爷也要敬他几分。

最近古庙镇法轮寺出了件怪事情,在大雄宝殿前,正中间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株大灵芝。

大雄宝殿前的甬道是铺着花岗石大石板的,每块石板之间有一尺左右的间距,这灵芝就是从石板的间距里长出来的,从第一块石板数起,正好第九块、第十块之间。你说奇也不奇?

此事乃进香的香客亲眼目睹的,假不了。

经善男信女口口相传,很快就传遍了古庙镇。第二天开始,就有无数信佛不信佛的,都争先恐后到法轮寺来看千年一现的祥瑞。娄城的县太爷也惊动了,也乘了轿子赶来了。

大雄宝殿前可以说里三层、外三层,连寺庙外也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悟能方丈特地去掇了只方凳,让县太爷坐着观看。

悟能方丈关照寺里的小沙弥:再浇点水。小沙弥不敢怠慢,用瓢舀了一瓢清水浇在了灵芝根部。

等啊等,突然有人惊喜地喊道:长了!长了!!

果然,那棵大灵芝在缓缓地往上长。比之昨天,又高出了两三寸。

县太爷要不是亲眼看见,无论如何不会信的,毕竟,他也是读书人,进士出身。现在亲历亲见,还有什么好怀疑的,看来真是祥瑞之兆,他让师爷记录在案。

有人来请甄秀才写诗,说是要载入县志的。甄秀才自言自语说:难道真的有这等奇事怪事?

他决定去实地看一下。

悟能方丈一看甄秀才来了,知道能不能记入县志,甄秀才的笔重要着呢。悟能方丈把昨天县太爷坐过的方凳又掇了出来,请甄秀才坐着观看。

依然是小沙弥浇水,再静等,再看灵芝长高。那灵芝用红绸系着,喜气洋洋。

甄秀才在众信徒的欢呼声中,悄悄对悟能方丈说:“借一步说话。”

到了方丈室,甄秀才开门见山地说:“如果我没有猜错,这灵芝下,你埋了一缸干黄豆,浇水后,黄豆膨胀,就把预先埋在黄豆上的灵芝顶出来了,对不对?”

悟能方丈脸色一下子变了,颤抖着声音说:“我佛慈悲,秀才救救法轮寺。”

甄秀才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你犯戒了,下面的戏怎么唱,怎么收场,你自己圆吧。

甄秀才不声不响,悄悄从寺庙后门回了家。

热闹了三天,到第四天,法轮寺突然关门了,门口贴出告示:因故闭门三天,内部做法事。

法轮寺再开门时,那灵芝已经不见了,悟能方丈也不见了。

多年后,甄秀才主修了《娄城县志》,有人奇怪,怎么法轮寺灵芝事件只字不提。甄秀才只回答道:官修正史,灵异之事,不写为妥。

只是,一两百年过去了,民间依旧有人偶尔在饭后茶余会提及此事,依然有几分神秘。

麦远香与她的麦秸画

麦远香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一瞬间改变。

本来麦远香是个对未来充满梦幻的农家姑娘,15岁那年,她搭乘手扶拖拉机进城,想去城里开开眼界,结果手扶拖拉机在转弯时侧翻,把麦远香的右腿压断了,从此,她成了残疾人。

腿断后,得靠拐杖走路,无法下地干农活,无法外出打工,一般工厂也不愿招收残疾人,婚姻问题也成了老大难。好在父母没有半点嫌弃的意思,说:有我们吃的,就饿不着你。

父母哪里知道麦远香是个心气很高的姑娘,对她来说,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她想的是残疾人也要自立自强,决不吃闲饭!

她曾经想过,做作家,但她发现一流的作家不如三流的画家,作家写了文章写了书,发表、出版都很难很难,能拿到稿费的寥寥无几。而且,还不能重复,不能一稿两投。而画家呢,画牡丹的一生都画牡丹,画仙鹤的永远是他笔下的仙鹤最受欢迎,画了喜鹊、猫头鹰还不如仙鹤价钱高,从没有人会说他一物几画,一画几卖。

麦远香小学时,画画常被美术老师表扬,有几分基础,她决定学画画。她买了《花鸟绘画入门》等多本书,不信不能自学成才。可一接触就发现,在娄城,画国画出名的不是一个两个,靠卖画过日子的也不是一个两个,竞争大着呢。听说光国家级会员就好几个,省一级的几十个,自己完全没有优势,没有与他们PK的能力。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见到了麦秸画。就是用麦子的秆剪贴,形成画面。

麦远香像发现了新大陆,她认定这麦秸画是上帝为自己量身准备的。自己在农村,从小与小麦、大麦打交道,熟悉麦秆,了解麥秆,就地取材,用之不竭。加之自己姓麦,做麦秸画,岂不顺理成章?

麦远香开始了解、摸索麦秸画的工艺,她选用优质麦秆,剖开后,经过熏、蒸、烫、漂、刮、推后,再勾勒图案,运用剪、刻、编、绘,再用电烙铁烫、熨、烤、烘,进行粘贴、组合,得经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慢工出细活,麦远香的作品通常要一周的时间,有些体量大、画面复杂、变化多的作品,则需个把月才能完成。但麦远香很开心,每完成一件作品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似的。

麦远香发现,传统的麦秸画一般都是花鸟鱼虫较多,如松鼠、孔雀、老鹰、仙鹤、鸳鸯、公鸡、母鸡、鲤鱼等,也有老虎、狮子、奔马、老牛、飞龙、猴子、宠物狗等,她觉得画自己熟悉的最踏实,就开发了《江南水乡系列》,专门描摹、展示江南的田野、湖泊、村庄与小桥流水,又开发了《娄城历史文化系列》,如《郑和下西洋》《茅子舞》《滚灯操》等,竟大受欢迎。

在市残联的推荐下,娄城市有关部门去东南亚访问时,多次把麦远香的麦秸画作为馈赠礼品。当地多家华文报纸还进行了报道,有的还提到了麦远香的名字。

市残联趁热打铁,请当地报纸的记者来采访她,发表了《一个农家残障姑娘的自强之路》,电视台来拍摄后,做了一档《身残志坚的麦远香与她的麦秸画》的专题,这一来,麦远香名声在外。

当地有位写报告文学的胡作家自己找到乡下,来采访麦远香,说要写一篇报告文学。胡作家很能写,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题目是《独树一帜的麦秸画大师麦远香》。他没有经麦远香过目,就在他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了,点击率还蛮高的。

麦远香看到后,大吃一惊,因为里面有不少虚构的情节,把她大大拔高了。麦远香连忙打电话给胡作家,说:“首先谢谢你写了关于我与麦秸画的报告文学,但希望先撤下来,修改一下再发。第一,我不是大师,我就是麦秸画爱好者。第二,你文中说麦秸画是我首创,那不符合事实,麦秸画在1400多年前的隋代就有了,外地也有,我最多算后起之秀。第三,……”

胡作家说:“我写我负责,有人质疑,就有争鸣。有辩论,就有影响,就是双赢,你的知名度会噌噌噌往上蹿,你的麦秸画销路会就此打开的。”

麦远香无论如何不肯,一定要胡作家修改,固执得像条牛。

胡作家很失望地说:“像你这种不懂得宣传、不懂得包装的,怎么可能有大名、赚大钱呢?”

麦远香没有争辩,她想告诉胡作家:我从没有想过出大名、赚大钱,只想凭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不给社会增添负担,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功。但她最后啥也没解释,有些事只要自己知道就够了。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选自《北京文学》2023年11期)

猜你喜欢
古庙彼岸花麦秸
美丽的彼岸花
脚搓木棍读书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美丽的彼岸花
踩麦秸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彼岸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