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熊:我真的不是人扮的

2024-01-14 04:15○程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网纹巢穴幼崽

○程 醉

杭州动物园的一头马来熊因为常如人一样站立,并不断向游客挥手示意,所以被怀疑是工作人员穿“熊衣”扮演,并因此登上热搜。但很快动物园便澄清说,那确实是一头货真价实的马来熊,它那些看似“异常”的举动其实都符合其特性。

马来熊体型较小,当它们站立起来的时候,后腰和臀部的皮肤会形成大量的褶皱。也正是这些褶皱,让游客产生了工作人员穿着熊衣冒充熊的怀疑。但实际上,马来熊皮肤上的褶皱恰好可以使它们在遭到老虎等大型猛兽袭击时,能够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以便伺机逃命。

“不眠”之熊

马来熊是食肉目、熊科、马来熊属、马来熊种下两个亚种哺乳动物的统称。它们是熊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体长在150 厘米以下,体重也不会超过70 千克。马来熊全身覆盖着油亮乌黑的皮毛,除了鼻子和嘴是棕黄色的之外,在它们的胸口处还有一个棕黄色的“U”形斑块,因此即便是在野外也很好识别。跟它们的分布区有重叠,且毛色比较接近的亚洲黑熊胸口的斑块呈白色的“V”形。

马来熊主要栖息在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云南盈江、绿春以及西藏芒康也有少量马来熊的野生种群。不过,从江西萍乡杨家湾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点1 号洞发掘出的马来熊牙齿化石来看,马来熊也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我国古籍中称马来熊为“魋”,老百姓则俗称其为“赤熊”。在成书于汉武帝时期之前的训诂学专著《尔雅·释兽》篇中说:“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意思是,魋是一种缩小版的熊状动物,毛粗短,呈赤黄色(胸口斑纹)。

马来熊是比较典型的林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1 500 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和阔叶林中。它们十分善于爬树,常在树上搜寻植物果实或蜜蜂巢穴等食物。有意思的是,马来熊还喜欢利用树枝在树杈上搭建一个巢台来睡觉。

在地面活动时,马来熊一般都是四肢着地爬行,如果没有受到惊吓,它们常慢慢悠悠地活动,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四处溜达的大型犬。因此,它们也被称为“狗熊”。此外,马来熊的叫声也非常接近于狗吠的声音。

加里曼丹岛是马来熊加里曼丹亚种的主要栖息地之一,这个面积排全世界第三大的岛屿上还栖息着世界上最小的婆罗洲侏儒象和世界上最小的苏门答腊犀牛。在动物进化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岛屿法则”,大致就是在孤岛上小型哺乳动物会变得更大,巨型化;而大型哺乳动物则会慢慢变得更小,侏儒化。

过去科学家们认为,马来熊可能也是因为“岛屿法则”才进化成了如同一条大型犬般大小。但是,随着马来熊指名亚种的发现,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马来熊体型如此之小的原因,因为这些生活在东南亚大陆,如老挝、缅甸、越南等地的马来熊体型同样很娇小。

目前,基本获得公认的原因是,马来熊的树栖特性导致它们的体型变小。

由于栖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年气候温暖甚至是炎热,因此马来熊也是唯一一种从来不冬眠的熊科动物。野生马来熊的寿命只有20 多年,比野生亚洲黑熊和野生棕熊30 多年的寿命要短。

贪吃之熊

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马来熊也是杂食性动物。但是,它们对食物比较挑剔,一般只寻找蚂蚁、白蚁、蜜蜂的巢穴,然后吃掉里面的成虫、幼虫、卵、蜂蜜、蜂蜡甚至是蜂巢。不过,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人类定居点附近生活的马来熊,慢慢也形成了翻找垃圾桶、拣食残羹剩饭的习惯。

成年马来熊的舌头可以长到25 厘米左右,大致相当于体长的五分之一。其作用大致和食蚁兽、穿山甲的舌头类似,马来熊利用长舌头可以轻松舔食蜂巢里的蜂蜜或蚁穴里的幼虫等。

马来熊的鼻子和嘴唇部位都是裸露无毛的,在遇到数量庞大的蜜蜂群或是攻击力爆表的马蜂群时,它们只能落荒而逃。因此,大量散布在森林中的白蚁巢穴才是野生马来熊的主要食物源。马来熊的两个前肢上各长有5 个长约10 厘米、如同镰刀状的抓钩。这既是它们刨开白蚁巢穴的利器,也是它们爬树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当马来熊轻而易举地将白蚁巢穴掀开后,巢穴里的白蚁们便会蜂拥而出,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中马来熊的下怀,它们伸出自己的长舌头,在白蚁巢穴上不停地舔来舔去。

马来熊的舌头粗糙且上面布满了倒刺,进食时唾液腺分泌的大量酸性唾液也会漫布到舌头上。因此,只要是马来熊舌头经过之处,白蚁们要么被粘住,要么被钩住,成为马来熊的美味佳肴。

榴莲价格昂贵,实现榴莲自由是很多人的梦想之一。而对于马来熊来说,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圈养的,早已实现了这一梦想。

在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马来熊的栖息地里,榴莲树是一种很常见的多年生高大乔木。马来熊善于攀爬,常爬上去大快朵颐。而在动物园里,饲养员们也会经常给马来熊送上这种来自“家乡”的水果。

濒危之熊

虽然体型较小,但凭借敏捷的攀爬能力、锋利的爪子以及巨大的咬合力,在森林里马来熊的天敌不多。在东南亚地区,孟加拉虎、马来亚虎是马来熊的主要天敌。而在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虎曾经是马来熊的天敌,但现在该地区已经没有老虎的踪影了。在马来熊栖息地生活的网纹蟒和缅甸蟒有时候也会猎捕它们。

网纹蟒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大型蟒蛇,成年体长一般在9 米以上。和马来熊一样,网纹蟒也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它们常潜伏在某个阴暗的角落,依靠唇窝对红外线的感应伺机捕食路过的动物。但马来熊的嗅觉相当灵敏,超过人类千倍以上,能够轻易辨识出90 米之外的气味。因此,即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马来熊踏入网纹蟒“埋伏圈”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曾经有人目睹过网纹蟒吞下一只马来熊幼崽的情形。

野生环境中,雌性马来熊的繁育能力很低,幼崽的存活率也很低。雌性马来熊每胎产幼崽2~3 只,幼熊大约3 岁成年,母熊抚育幼崽到其成年离开后才会再次繁殖。

由于人类活动对马来熊的干扰,以及偷猎、盗猎现象层出不穷,全世界范围内野生马来熊的数量都在急剧减少。目前,在我国动物园内圈养的马来熊大约有120 头,在我国栖息的野生马来熊大致不会超过150 头。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马来熊就已经被列为了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猜你喜欢
网纹巢穴幼崽
双胞胎幼崽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种植流翔高钙网纹瓜 山东农民唱响增收曲
绒鸭急中生智
绒鸭急中生智
昆虫王国的秘密
如何提高柔印中网纹辊的清洗效率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