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精神、个性表现与形式美

2024-01-16 08:58杨茂宗武汉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11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传统

◆杨茂宗(武汉)

中国山水画发轫于魏晋,独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北宋,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将山水作主体,配以殿阁舟楫人物点景,使山水画真正成为独立成科程式的第一人是被誉为唐画之祖的展子虔。明人董其昌有山水画“南北二宗”提法,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继之者赵斡、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珪。南宗则自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郭忠恕、董源、巨然、米氏父子,以至元四家。山水画家历朝历代名家辈出,自荆、关、董、巨四大家之始后,又有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南渡四大家,继而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为元四大家,又有明四家、清“四王”、清四僧。中国山水画在“大小李将军”为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皴法为山水画中应物象形的重要表现手法,是最能体现骨法用笔精神之处的了。中国山水画家历来所创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初学者可先成某一家,所学既成、心手相应后,再杂学旁收。以上约略勾勒中国山水画脉络梗概。探讨与关注中国山水画笔墨精神、个性表现与形式美等诸方面,是研习博大精深的中国山水文化和中国山水画较好的落脚点。

笔墨是研究和探讨中国书画重要的话题,在各个历史时期笔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笔墨当随时代,它是不同时代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个性特征的体现,同时代画家的作品因笔墨的不同,便让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作为一位山水画家其思想和个性的体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身的笔墨语言,其画面要让人感受到一种气象、格局,以及对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理解。

宋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宋元山水用笔讲究踏实而不空疏。宋人的“粗服乱头”用线用笔自有其苍茫、雄强的张力和美感,元人春蚕游丝般的细微细笔、细线也可做到骨力遒劲、挺拔,细笔写大境,一样力能扛鼎。倪瓒、王蒙或是黄公望笔下虽没有宋人范宽、李唐笔下的壮阔,却都是用细细的线条、淡淡的水墨,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正如龚贤所说“宋人画繁,无一笔不简。元人画简,无一笔不繁”,可见宋元山水画范式中的用笔是极其高明的,这对明、清乃至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轨迹影响都是深远的。可以说,宋元山水画的笔墨格调,仍是当下艺术品评与山水画实践活动的重要参照。当代画家画品格调的一个核心参照,是要能从其画中看到对宋元山水传统的一定传承和理解的。

清秋暮云 国画 杨茂宗

河塬有景国画 杨茂宗入展2017年吉祥五台山全国中国画艺术展

尽精微,致广大。画家的作品画面仅有外在形式的统一是不够的,还要力求画面内在丰富的表现,用笔做到精微谨严,线条质量要高,要经得起考究,体现出传统用笔的功底,这不是炫技式的需要,而是一种沉稳、内敛的表达,才使作品有内涵,有学术价值。

设色与渲染。设色与渲染是对画面抒情性追求的体现,每一块颜色都会是一种心情,是对着山水的大格局来抒情。中国山水画中要精确表现山川物象和山石形体结构,取得明朗、润丽、厚重的艺术效果,须从反复渲染、逐遍积墨中获得,此法宜“运色以轻为妙,加深者受之以渐,浓厚者层叠以薄”,古人所谓的“三矾九染”既是工笔重彩中的重要技法,也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敷彩有时需要形而上的主观意识,色彩可以鲜亮,但不能俗气。渲染时要着眼于宏观的开合虚实,要以渲染来增添画面的诗意和神采,且注意水墨与色彩的交相渲染。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超大的画面视界有宛如滤色镜般的整体色彩,其实是有非常独特而耐看的美感的,这种用色效果既达到了画面情感主导的效果,也现代感十足。在我的作品中,我常常引入摄影中光和色的自然艺术元素,通过墨的层层渲染,营造出画面清透冷谧的调子,让作品呈现一种静穆沉雄的视觉感受。这种对光的探索和表现形式,实际上可以说是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画日光、平光的视角感受转移到“夜场”中来,这是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极少有过的表现形态和视域感受,是一个现代城市人生活经验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传统山水和现代主义艺术相结合的个性表达。设色与渲染作为创作过程的重要一环,可以在一虚一实中营造浪漫,“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这过程中对画面整体协调性的把握很重要,关乎是否传递出中国审美精神,可以说是由技进道的分水岭,是一个水墨画家的艺术主见和综合审美素养的体现。

传承与创新。把传统和自身、古与今、现实和浪漫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必然会生发出强烈的时代气质。创新是结合时代的、结合自己个性的创新,离开传承的创新都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师法传统、师法古人不是完全照搬,师法的是古人的一种创新的精神,而不是直接拿来就用的传统图式。在众多山水画家的作品中,如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的作品,这需要画家创造属于自身的艺术语言、山水画图式。创造力和想象力,任何时候对于绘画创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内心情感的自我表现,感受时代人文情怀是艺术家在超越现实自然的表现中无法逃避的问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家对自然山川、花草树木要有主观感受,对山川对物象应该要持自己的立场,要有独有的视角去思考和解读。创新需要在艺术上的坚持和对审美状态的专注,才能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它可以是传统文人画中没有的审美境界,一种境界上的新;可以是构图方式上的突围,给人带来一种视觉和形式上精神体验的新,比如可以从构图上去打破传统国画中大量留白的传统格局便是一种方式和手段;可以是在颜色、墨色运用上的主观再现,让观者在无声无息中感受到作者所追求的某种精神状态下审美意象的新——或悠远、静穆、神秘、深幽,或清简、空灵、洁净、旷朗的境界。比如色彩语言的运用,既可以研究与借鉴传统施色法,也可以在不影响笔墨表达的情况下,融入西方现代色彩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让色调在整体中彰显着微差的变化,丰富而别有情致,以突破古人单一的水墨、青绿或浅绛的格式。色彩还可用得纯、厚、艳,让画面呈现时代气息、新气象;还可以是在材质材料上的边界探索与拓展的新,本质上说其实还是对艺术形式、对艺术观念的探索和转变,赋予作品新意、新面貌的特质,呈现出时代气息。

形式美与个性表现。形式的美是指审美对象的形式的总体的美。能充分表现艺术内容的、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真正富有艺术性的美的艺术形式。没有不表现一定内容的形式,也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形式与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联系着的,但可以侧重地就某一方面来进行研究。在艺术创造中,形式美是很重要的。艺术一定是要美的,美的艺术才有感染力,画面为什么不这样去画而那样去画,是要遵循美的原则的。艺术的真实与美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时代审美有对符合时代审美的风尚和要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从清代书家梁巘《评书帖》这段著名书论中可窥见,不同时代对美的关照因时不同。加强对山水画中形式美的认识和研究,能够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艺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它对所处时代的社会作用和审美功能。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段,笔墨的美是中国山水画中的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如果把笔墨看成“独立于形体之外”的东西,把笔墨的形式美看成绘画目的本身,那就是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的一种曲解。因此形式美本身,不应成为艺术创作的目的。艺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片面追求形式美,其结果必然是削弱了这些功能。只有能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才是真正的美的形式。探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本质话题的前提,讨论对象不是抽象而是具象的东西,是经过艺术加工后比现实更集中、更概括、更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形象。所以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并不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而是指艺术形象的概括性、艺术性问题。所以形式美与严格的写实技巧并不是对立的。我们不仅在要创作中讲究形式美,初学者们在基本训练中也应讲究形式美。

个性表现。艺术发展就是需要表现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发展。艺术语言主要来自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如果要求形成一种统一的艺术观、艺术思想,这是不可能的。艺术要发展,艺术创作上要百花齐放,需要尊重艺术发展的规律。

谢赫在《画品》中明确提出绘画具有“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思想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并在此前提下提出“六法”。在今天社会里,绘画的功能显然超越了这个标准,更多是具有“表现性”和“精神性”功能,更强调人格精神的表现性,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关注和个人价值的肯定,即个性的表现。

一位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位热爱生活,情感丰富且个性鲜明的人。如果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冷漠无情,缺乏激情,那他的作品又如何去感动别人呢?画家没有了性情,便会江郎才尽。一位画家独立的审美意识也很重要,在创建自己艺术语言过程中要吸收各种不同的营养,在发展中坚持自己认可的守与变的关系。从水墨本体语言的独特表现力与感染力出发,每一块墨团,每一组线条,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方方面面,诠释着对传统美学精神内涵的多维思考。或强调墨而模糊线,或因线的重要而淡化墨,或是感觉需要、画面构成因素的需要,强调黑与白,线与面,这些都隶属于视觉震撼力与主题的情感需要,是画家独立审美意识和个性表达的立场。

艺术需要有个性,怎么样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呢?如果没有各方面的知识,接触的面很窄,表现自我的可能性就会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自我发展是艺术家与外界接触的结果,这种接触包括古今中外,艺术家正是在这种接触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表现的场所,寻找自己的独特语言和最好的表达方式。例如我喜欢王蒙、吴镇……为什么我喜欢他们而不是别人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和我在感情上接近,这种喜欢的本身,这种选择性也是一种自我的反映。我认为,这种自我发现,应该提倡主动和自觉,社会的发展要求艺术家充分地表现艺术个性和自我。自从魏晋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从这之后,人文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人对自己的意识和价值的认识越来越主动、重视、清醒的历史,现当代的文化发展主线的意识也表现在这里。

综上观之,中国山水画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系统决定了其绘画的基本样式。传统山水画画的不是素描关系,而是要在平面里将笔墨运用得娴熟、精到,让其丰富的笔墨内容和发展的路径存在着多样性的发展方式,而非某一种单一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人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古人,就以这个时代的创造力而言,一大批群体性优秀画家正在生成一套时代话语体系,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如果把这种成体系化的话语体系放在中国艺术史的时间长河里去看,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在历史长河的纬度上也是毫不逊色的。我由衷地期待当代中国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多从人文视角出发,向自我意向与广度性拓展,创造更多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

东塬记国画 杨茂宗入选2018年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河塬纪事 国画 杨茂宗

空谷悠岚 国画 杨茂宗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传统
我来打开山水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