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农残治理对策

2024-01-20 22:34毕义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22期
关键词:豇豆生物防治害虫

毕义炳

(西溪南镇为民服务中心,安徽 黄山 245900)

豇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豇豆病虫害常劣化豇豆的品质,降低豇豆的产量[1]。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对豇豆农作物的危害,绿色防控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对策,为豇豆种植者提供参考,促进豇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豇豆的生物特性

豇豆,又称扁豆或菜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类植物。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直立的茎和羽状复叶,茎通常会蔓延或攀缘,高度为2~4 m。豇豆的叶子呈三角状,有长柄,由3 个小叶组成,小叶为卵形或心形,边缘光滑或具齿。花朵是两性花,呈白色或淡紫色,通常集结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花序上有数朵花。果实为扁平、长而窄的荚果,内含多颗种子,颜色可以是绿色、黄色或紫色,成熟后可以食用或加工。原产于热带非洲的豇豆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热以及耐贫瘠,适合在干燥和高温环境中生长,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更利于其生长。

豇豆的生长周期较短,季节性强,一般为60~90 d。种子萌发后,会迅速生长并开花结荚。豇豆的豆荚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豇豆一般采取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方式进行生产,可以实现全年稳定供应。然而,由于豇豆喜温喜光的特性,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豇豆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

2 豇豆的病虫害及防治

2.1 虫害

豇豆的虫害主要包括蚜虫、蓟马、烟粉虱、斑潜蝇、茶黄螨、豆野螟、豆荚斑螟和斜纹夜蛾等幼虫或成虫危害。这些虫害会导致豇豆植株体瘦弱、病部干缩、叶片脱落,甚至整株枯死,造成产量损失和商品价值降低[2]。

以蓟马、斑潜蝇和烟粉虱虫害为例。(1)对于蓟马的防治,可采用混配喷雾的方式,选择2~3 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轮换使用。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控措施,如田间悬挂带性信息素的蓝色诱虫板、田间覆盖黑色或银色地膜以阻隔蓟马入土化蛹,并在豇豆种植田块四周搭建高度为2.2 m的80~100 目防虫网,以阻隔蓟马进入。此外,还应注重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生物,并根据天敌生物的选药及施用方案进行合理的保护。(2)对于斑潜蝇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田间悬挂黄色诱虫板并设立防虫网,利用日晒高温覆膜提高土壤温度以杀死斑潜蝇的蛹。同时,选择2~3 种不同作用机理的、登记于豇豆防治斑潜蝇的杀虫剂混合喷施,并进行轮换使用。在喷施药剂时,应注意将喷嘴对准嫩梢、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进行喷施,重点喷施背面。(3)针对烟粉虱的防治,可以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性品种,并调节作物的播种期;二是及时清理园地,合理轮作,以减少虫害的滋生;三是设置防虫网以阻止成虫的入侵;四是使用黄色诱虫板来引诱和杀死烟粉虱成虫。在药剂的选择上,需要使用2~3 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豇豆防治粉虱的杀虫剂进行混合喷施,并轮换使用。喷雾时应注意使喷嘴对准嫩梢,同时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进行喷施,重点喷施背面部分。

2.2 病毒病

豇豆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等引起的病害。这些病毒主要以蚜虫为介体传播,发生在豇豆生长期间,尤其是在适宜的生长季节和蚜虫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感染的豇豆植株会出现叶片变黄、畸形和卷曲等症状,严重时能导致植株生长受限甚至死亡。防治豇豆病毒病,关键是控制传播病毒的媒介蚜虫和粉虱等害虫。一方面,可以使用免疫诱导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薹素内酯和毒氟磷等,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另一方面,定期检查豇豆植株,并及时清除发现的蚜虫、粉虱等传播病毒的害虫。

2.3 真菌、细菌和线虫等引起的病害

豇豆常受到多种真菌、细菌和线虫引起的病害为害,其中包括锈病、白粉病、炭疽病、基腐病、枯萎病和疫病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应用混剂,在杀菌剂中使用多种机理的化学药剂混合,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类、三唑类、噻唑酰胺类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以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可以与其他农药和生物源杀菌剂混合喷施,轮换不同的药剂,减少产生抗药性的风险。三是结合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粘虫板、诱虫灯和银灰膜等物理方式来捕捉和消灭传播病原体的介质。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选择抗病品种、执行轮作倒茬、科学浇水、增温保温和配方施肥等方法,以提高豇豆的健康程度,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针对根结线虫引起病害的防治,可以进行高温处理。夏季高温的休闲季节时,在田间挖沟起垄后灌满水,然后盖上膜,将棚室密封15~20 d。如果是露地种植,可以进行1~2 次深翻暴晒,以杀死线虫。此外,在播种前可以撒施或沟施阿维菌素颗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以减少根结线虫的发生。对于已经有根结线虫感染的豇豆植株,可以使用噻唑磷或阿维菌素进行灌根防治。

3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

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豇豆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目前,在豇豆生产中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环境调控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防治有害生物。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和寄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豇豆病虫害的方法[3]。通过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或者利用寄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防止豇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天敌是自然界存在的一些有益生物,与害虫之间存在天然的捕食关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豇豆种植中,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瓜小绿瓢虫、瓜蛾天敌等,它们喜食豇豆害虫,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4]。

寄生菌也是一种防治手段,是能够寄生在害虫体内并对其造成致命影响的微生物。寄生菌进入害虫体内后,通过分泌毒素或破坏害虫组织,使害虫死亡。利用寄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例如,利用白僵菌、内寄生菌等来控制豇豆害虫,能有效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此外,豇豆抗病虫品种的选育也是重要的生物防治策略[5]。通过遗传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具有抗病虫特性的豇豆品种,可以增强豇豆的抵抗力和适应性。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种植,既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又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段控制豇豆病虫害的方法。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3种。一是温度调控技术。温度调控技术是利用温度对豇豆病虫害的影响来控制其数量。由于豇豆病虫害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弱,可以通过调节温室的温度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合理调整温度可以阻止其生命周期的完成或抑制其繁殖,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杀虫灯和粘虫板等物理陷阱设备。物理陷阱设备可以通过吸引和捕获害虫来控制其数量[6]。安装杀虫灯和粘虫板等设备,并设置在豇豆生长的区域,可以吸引并捕获飞行的害虫。这种方法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并能有效地降低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三是豇豆栽培结构的调整。调整豇豆栽培结构是指通过采用适宜的行距和株距来合理布局种植豇豆,以通过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能性[7]。合理的栽培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从而保护豇豆的健康生长。

3.3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利用调整豇豆生长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改善豇豆生长环境,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8]。一是地力养护与优化。通过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提高豇豆植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9]。施肥是其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豇豆的需肥特性,选择适当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施用,保证豇豆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根据不同病原体和害虫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合理调节土壤pH 值,以改善豇豆植株的生长环境,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是轮作和间套种植。它是一种常用的环境调控方法,能够打破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害虫。通过将豇豆与其病虫害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病原体和害虫在连续种植中的积累,并改变它们的生长环境。此外,间套种是指在豇豆田间种植一些具有抑制害虫生长的作物,如马铃薯、洋葱等。这些作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或根系分泌物具有驱避、招引天敌等功能,从而起到综合防控病虫害的效果。

4 豇豆病虫害农残治理对策

4.1 农残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

针对豇豆中的农残风险性,应建立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字化农残监测和评估体系[10]。例如,建立全市的豇豆农残监测网络,将所有种植豇豆面积在0.067 hm2及以上的小农户和规模种植户的人、地、菜信息纳入监测,以确保监测范围的全面性。通过数字化建档和信息汇总,实现对农药使用的登记和备案、生产过程的抽检等,以便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情况,并记录监测,实现对主体、位置、基地规模和投入品使用的全面监控。同时,运用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保证种植流程档案的可靠性。借助数字化管理,保障豇豆食品质量安全,实现全面监测和掌握豇豆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和安全间隔期的落实情况,以提高豇豆的食品质量安全等级,增强消费者对豇豆及其他农产品的信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农残减量技术研究与推广

为了降低豇豆中农残含量,需要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并推广使用。首先,在农残减量技术研究方面,应开发和推广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产品和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如精准农业和智能化农机设备,实现对豇豆种植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频次和剂量。其次,加大对替代品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寻找和培育有效的生物农药替代品,并推广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害虫和病害,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从根本上降低豇豆中农残的含量。最后,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农残减量技术,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以增加农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残减量技术在豇豆种植中的广泛应用。

4.3 农药使用与管理

为了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推广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正确施药方法、农药剂量和防护措施的认识。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减少农药滥用的风险。第二,积极倡导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以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采用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第三,引导农民在农药施用的时机和剂量上进行科学控制。合理的施药时机和剂量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并减少农药残留。相关部门可以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农民根据作物生长期和病虫害情况,合理确定施药的时间和剂量。

5 结语

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对策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环境调控等。在农残治理方面,可以采用建立农残监测和评估体系、研究和推广农残减量技术、完善农药使用与管理的方法,以实现豇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降低农药残留,保障豇豆的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豇豆生物防治害虫
夏季当家菜——豇豆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