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2024年医药重要发展条线之一

2024-01-23 05:02王柄根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药中医药中药

王柄根

2023年12月份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分别下降1.81%、2.08%、1.62%。中药Ⅱ下跌4.63%,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分别下跌1.88%、3.56%、4.00%、4.37%、10.21%。12 月医药板块整体下跌,中药Ⅱ估值下降到23X,处于近五年历史估值低位。

从产业层面来看,中药行业也存在多重利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发展、老龄化加剧为市场扩容、医保与基药双目录也带来放量空间等。具体投资方向上,可重点关注创新能力强、估值较低的标的。

方正证券认为,2024 年是医药行业内外双重长期增量出现带来的大年起点。中药是全年最重要方向之一。

2015 年以来,中国中医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针对中药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尤其是2019 年之后,国家层面的相关利好政策发布更为密集,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与创新,尤其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中医药发展订立了明确目标。

2023 年是中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顶层设计基本成型,包括人才、文化、中医院覆盖度、中药注册分类、中药质量标准、医保支付、传承创新等等,一系列地方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细则推出,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行业。2024 年和2025 年将是政策落地、执行和显效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行业规范、整合、提质的加速阶段。

从政策端看,政策呈现出两大特点,即深度上聚焦行业痛点、广度上覆盖全产业链。一方面,政策深化,聚焦行业痛点,推动中药走向“说得清、道得明”,为中药行业的研发及未来发展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助推中药创新。另一方面,政策覆盖面从中药制剂的传承创新向中药材种植、消费类中药、中药日化消费品、中医连锁、中医康养等产业链上下游扩面的特点愈发明显,激发增量市场。中藥行业的“中药+”格局正在形成,行业“创新+消费”的双属性将更加明显。

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 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1.8%,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307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36 万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92 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243 万人,比上年增加813万人,增长2.3%。与此同时,我国新生儿数量不断下降,2022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首次跌破1000 万人,一增一减下消费水平、规模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叠加政府养老金方面的压力,机构认为中药行业将持续围绕改革、发展、创新进行整合优化。

此外医保、基药双目录为中药创新药带来放量空间。继2022 年医保目录对多个中药品种使用限制进行调整,2023 年医保目录延续该趋势,多个中成药品种完全解除医保支付限制,例如复方阿胶浆(东阿阿胶)、健胃消食片(江中药业等)、龙牡壮骨颗粒(健民集团)、金康复口服液(华润三九)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注射剂品种也大幅解限,包括参附注射液(华润三九)、热毒宁注射液(康缘药业)、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喜炎平注射液(青峰药业)等产品均取消了具体适应症限制支付,只保留二级以上机构使用的限制,医保支付天花板提升,有望进一步催化院内放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中药市场保持持续稳步增长,2020-2022 年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由3938 亿增长至4507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

近期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意味着“四同药品”(即同通用名、同厂牌、同剂型、同规格)价格治理拉开序幕。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打通省际间信息壁垒的条件已较为成熟,基本消除“四同药品”在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医改,促进价格回归公允范围,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创新的产品力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质量、疗效将成为主要考量因素。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从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的中药新药(尤其是中药创新药)以及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即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药品和企业更具竞争力。

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中药创新再度加速。获批上市中药新药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发技术上,中药新药正走向“中医理论+中药现代化研究”相结合;二是,治疗效果上,更注重临床需求的同时,采用“人用经验+临床试验数据”相结合;三是,创新加速,中药新药中,1类创新药的占比明显提升。中药新药正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实现源于中药、高于中药。

基于上述背景,湘财证券表示,创新为本、消费为翼,具体配置上可重点关注两大主线:

主线一:中药创新。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中药+”视角下的新消费。在政策鼓励以及中药“治未病”、“纯天然”特有优势下,中药行业创新+消费双属性愈加明显,行业新增长点有望来自“中药+”视角下的新消费领域,包括零售药店终端、品牌中药及中药消费品、中药行业与多领域融合所形成的新业态等。建议关注:(1)零售药店终端的独家品种、OTC 及双跨品种及相关企业;(2)品牌中药,尤其是产业链向消费领域拓展的品牌中药;(3)向养生馆、食品饮料、康养旅游等行业探索拓展的“中药+”企业。

此外,浙商证券也从三个角度给出了更加具体的配置方向:

(1)国企改革线:中药国资企业,品牌力较强、规模较大但缺乏灵活机制,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国企中药业绩改善的强驱动力,比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太极集团、昆药集团。

(2)低估值高股息:比如ROE 稳定增长的羚锐制药和商业模式转型、BD 打开二次成长曲线的济川药业。

(3)基本面优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国企:片仔癀、同仁堂等。此外,也可关注营销体系变化积极的康缘药业、桂林三金等。

猜你喜欢
新药中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