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4-01-25 08:35俞晓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学科核心素养

俞晓波

摘要:本文基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理科生的浪漫——利用Python自定义函数体验数学之美、程序之美”为主题,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情境,分析分解问题,引领探究问题,为如何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案例。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探究;Python程序设计;自定义函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02-0041-03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心逐步从以往应用软件教学转向“数据与计算”,编程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在日常编程教学中,以下两个问题日渐突出:一是过分强调编程的知识和技巧,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程序的基本语法和结构,不善于通过理解算法来探求相应的程序代码,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二是缺乏情境化教学,缺乏对方法和规律的总结提炼,不善于运用算法思维灵活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以“理科生的浪漫——利用Python自定义函数体验数学之美、程序之美”为例进行了问题探究式教学实践,下面,从四个阶段来具体阐述。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主题情境

1.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流程

本课是自定义函数的复习课,传统教学形式是逐一分析自定义函数的考点,再结合考试练习系统中的一些“真题”进行程序填充练习,但最终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零散的方法和格式,各知识点之间缺少有效衔接,没有建立起编程的思维逻辑。基于此,笔者整合自定义函数的相关考点,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发现问题,落实核心素养

自定义函数的本质是方便实现代码的重复使用,用来求解阶乘的累加之和,此类问题比较典型。这类问题思维逻辑性强,学生常常云里雾里,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由此,笔者想到了调用turtle绘图库中的内置函数来绘制爱心图案,再将相应代码段,修改成自定义函数,重复调用函数,得到爱心组合图案。这种方法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地呈现了自定义函数方便复用的本质,还涉及第三方模块的导入。同时,从turtle爱心得到启发,想到笛卡尔爱心曲线,曲线对应的r=a(1-sinθ)被称为最浪漫的方程。“数学之美”和“程序之美”相得益彰,程序设计课被赋予了故事和内涵。

3.提出问题,优化课题名称

通过上述分析,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呼之欲出,即如何利用Python的自定义函数,探索体验“数学之美”“程序之美”。因此,笔者修改了课例名称,把原来的“自定义函数复习”改成“理科生的浪漫——利用Python自定义函数体验‘数学之美、程序之美’”。

4.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前,笔者整理关于“理科生的浪漫”的素材,包含数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以及他的浪漫方程和心形曲线、自定义函数的知识要点,将其作为背景资料发给学生供课前阅读。课中,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导入,引出主题——理科生的浪漫。

第二阶段:分析分解问题,明确任务

问题一:如何利用自定义函数绘制笛卡尔爱心曲线的多种组合?

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自定义函数的基本知识,然后按照以下步骤推进:①给出利用Matplotlib库绘制笛卡尔曲线的代码(如图2),运行程序,展示爱心曲线(如图3)。②引领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其中需要复用的代码。③将需要复用的代码定义成含一个参数的函数。④调用函数,尝试画出不同大小的多条爱心曲线。⑤引导学生定义和调用含两个参数的函数,画出一组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爱心曲线。

问题二:如何将turtle爱心图案修改成“花的形状”?

这个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自主探究过程如下:①打开下发的爱心图案代码(如图4),运行后得到一个turtle函数库绘制的爱心图案(如图5)。②查看代码,模仿第一个活动,自行探究,绘制出“花形”图案,也可以是其他图案。

问题三:如何写一封理科生的“情书”?

前面两个问题都是绘图,能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自定义函数可以复用的优势,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更简洁易懂,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但其函数体中可以复用的代码学生不是很熟悉,其功能是通过解释语句或运行程序得到图像后才明确的。

问题三所用程序代码的设计则是要弥补这个小瑕疵,采用的函数体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代码,且程序运行的结果最好能呼应课堂的主题。笔者由“理科生的浪漫”主题想到,数学家笛卡尔的一个方程即是一封情书,简洁又含蓄。那么学编程的是否也可以写一封含蓄的“情书”?因此有了如下设计:源程序只有数字和其他代码,运行程序后输出汉字。只是,在课堂上输出的不是情书,而是“数学之美、程序之美”,呼应主题。再在练习的难度和形式上做一些细节处理,用注释语句给出ord()函数的用法,温习旧知。同时,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以程序填充的方式将问题三作为课堂练习(如图6)让學生自主完成。

第三阶段:设计评价方案,相互交流分享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教师可选择点评、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作品的交流与分享,并适时点拨,及时引导,适当点评,鼓励协助创新,渗透信息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的分享与交流环节,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①分享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探索改进;②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帮助,进行个别辅导和点评,并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进度;③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助、勇于创新;④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文件传输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进行分享和点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是否有学生利用Python的计数循环语句来调用自定义函数,用这种方法调用函数能绘制出令人惊喜的图像,这部分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强,要加以肯定,发挥其榜样的作用。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概括与迁移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第四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梳理,总结问题解决方案中的核心知识的应用,形成解决类似问题的普适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切身体会了“代码复用”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帮人“偷懒”。一条爱心曲线经过重复调用,能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如图7),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不局限于此类情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学科逻辑迁移到生活逻辑,落实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结语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力求每节课都全身心投入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探索,超越程序语言观或技术工具观,精选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展计算思维,使其能更好地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王园一.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21)):51-53.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立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探究式教学研究”(立项编号:F/B/2021/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学科核心素养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法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