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确定

2024-01-26 13:56朱学义
会计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标准值

【摘 要】 确定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标准是文章的研究目的。采用规范研究法论述了建立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意义在于分析工业企业流动性资本化额的投入程度,考察工业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稳定周转额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评判工业企业经营活动获取营运资金的理财能力,分析工业企业财务困境乃至破产的财务风险。以行业平均值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确定了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三类档次,一般标准值10%、良好标准值14%、优秀标准值17%。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好于一般工业企业,其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相对高一些,一般标准值15%、良好标准值19%、优秀标准值22%。文章的主要创新点是在我国首次确定了工业企业营运资金的标准,该标准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国情,而且兼顾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工业企业财务标准值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营运资金比率; 标准值; 流动性资本化额; 自有流动资金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3-0023-09

1995年,国家经贸委财经司、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公布了《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当年对全国2万户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排出了“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其中12家企业获得满分[ 1 ]。《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12项指标,其中,第10项指标是“营运资金比率”。这是我国1993年全面进行会计改革后由政府文件首次在全国工业企业实行的评价指标。在西方,营运资金比率(working capital ratio)指标早就被推崇[ 2 ],并用于行业评价。例如,1986年,美国评价全部制造公司“营运资金比率”为15%[ 3 ]。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评价企业营运资金比率?评价的标准又是多少?本文就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标准作一探讨。

一、与营运资金比率有关的概念

营运资金,是企业持有的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可以自主支配的流动资金,在数量上,它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 4 ]。营运资金属于流动资金范畴,但流动资金概念的外延远大于营运资金。流动资金分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类。流动资金物质占用金额超过短期来源金额为营运资金,这部分营运资金企业可以自由支配,视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有资本使用,所以又称“营运资本”。营运资金比率是企业营运资金或营运资本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 5 ],计算公式如下[ 6 ]:

以上概念和公式同国际上会计界公认的含义一致。在我国,对这一概念公式绝大多数是认同的,但也有不同观点,主要是公式的分母不同:有的用流动资产,有的甚至用流动负债。本文研究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主要是服务于我国,但其视野不仅仅是中国,还在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惯例趋同,具有国际可比性。

二、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注重研究和应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较少研究和应用营运资金比率。在中国知网,“篇关摘”类下,“精确”检索“营运资金比率”文章只有18篇,不包括与营运资金有关而非营运资金比率的文章(如介绍财政部文件“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文章[ 7 ],营运资金比率公式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文章等)。研究情况如下:

董惠良[ 8 ]最早揭示了营运资金比率公式,并比较了该公式与营运资金计算的其他指标的差别,这些指标包括:营运资金流动均衡比率、长期负债偿还比率、负债偿还期比率、再投资比率、利润支付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比率、销售额营运资金比率。

在涉及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18篇文章中,除了董惠良是研究型文章外,其他都是将研究模型应用到“营运资金比率”的文章。黎杏群和方光怡[ 9 ]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应用营运资金比率评估制造业财务风险。陈巧珍[ 10 ]设置营运资金比率等指标构建模型,识别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王睿杰[ 11 ]以华为公司的供应商、分销商、战略投资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共29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这些公司2016—2020年包括“营运资金比率”在内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用以评价其价值创造能力及影响因素。过新伟[ 12 ]将营运资金比率等指标用于Logistic模型和随机效应Logistic模型,对非上市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信贷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鉴于本文研究重点是确定我国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合适标准,中国知网以往的文章均未有一篇涉及營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研究,故本文对此作一创新探讨。

三、评价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意义

西方国家长期应用“营运资金比率”评价企业及行业的财务状况是有缘由的,尽管这一比率在我国的应用还需要继续努力。挖掘西方应用营运资金比率的价值,激发我国企业应用这一比率带来的生机势在必行。

(一)营运资金比率反映企业流动性资本化额的投入程度

1995年1月1日,财政部以财工字〔1995〕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工业企业补充流动资本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提出了“流动资本”的新概念:国有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本是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通知规定:“国家对试点城市的国有工业企业实行拨补流动资本办法。由同级财政部门将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收入的15%拨给企业,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本。”“企业自有流动资本必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不得将国家拨补的流动资本擅自用于长期投资。”我国财政部提出的这一新概念有两大突破:一是突破了营运资金的“资金”属性,定性为“资本”属性;二是明确了企业生产经营周转过程要有资本化额投入,国有工业企业由国家通过所得税返还的方式拨补,拨补额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本”,其实质是国家作为投资者向国有工业企业拨补流动资本。

国家拨补给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本为什么是“流动性”资本化额的投入呢?陈石进[ 13 ]在《财务分析技巧》一书定义了“资本化”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所谓资本化(capitalization)指短期商业赊欠及租税义务以外对企业的总求偿权,包括长期负债与业主权益在内,亦即总资产减流动负债的差额。这一概念的含义:资本化额是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等于长期负债加业主权益。而长期负债加业主权益又包含营运资本,是流动性资本化额。流动性资本化额推导过程如下:

∵总资产-流动负债=资本化额;又∵总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本性支出+流动资本=非流动性资本化额+流动性资本化额

如果把资产和权益统一起来分析,资本化额对应关系见表1。

从上述公式和表1可见,资本化额分为非流动性资本化额和流动性资本化额两类,其中,流动性资本化额是营运资金,就是我国财政部确定的流动资本投入额或拨补额。营运资金比率的分子是营运资金或流动资本,反映流动资本的流动性资本化额就成了评价营运资金比率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存在流动资本不足的问题,国家通过所得税返还的方式来拨补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本。这告诉人们,我国一般工业企业流动资本也存在不足现象。这种不足不可能依靠国家拨补(因为一般工业企业不是国有工业企业),从所有者承担的责任看,就是通过所有者(投资者)追加投资补充流动资本,或通过减少红利分配的方式把更多的税后利润留给企业壮大流动资本,即将归属所有者的动态净利润在转化为静态所有者权益的过程中补充企业的流动资本。根据陈石进在《财务分析技巧》一书中的定义,资本化额由长期负债与业主权益组成,也可颠倒位置说由业主权益与长期负债组成,则表1对应营运资金或流动性资本化额的那部分价值也可以由业主权益提供,或者由业主权益和长期负债共同提供。业主权益就是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二)营运资金比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用于生产经营的稳定周转额

为了强化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一些工业企业根据供产销生产经营过程适应市场需要而核定“定额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是工业企业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最低限度的经常需要量,或称最低的稳定周转额。工业企业的营运资金就是这种稳定周转额的来源。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要“重点监测”“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企业合理的资产结构包括合理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企业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反映企业营运资金占总资产比率的营运资金比率是企业“资产营运管理”时做到营运资金与资产总额保持适配的重要举措。为了评价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否具有稳定的周转额,是否做到营运资金管理同资产管理相适配,必须研究和应用营运资金比率。需要说明的是,工业企业流动比率也涉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但它不涉及资产总额。因此,评价企业流动比率虽然对评价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有一定帮助,但指标的深度、广度及其所起的作用是流动比率不能比拟的。

(三)营运资金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获取营运资金的理财能力

国内外会计界公认,企业动态营运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经营活动获取的营运资金;筹资活动获取的营运资金;投资活动获取的营运资金。其中,经营活动获取的营运资金是企业最根本的来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各种收入取得的资金超过动用营运资金支付的费用而产生的净增加额,为营业所得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 from operation)[ 14 ]。计算营业所得营运资金有两种方法:营业收入起点法和净利润起点法。在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指引下,采用间接法确认经营所得营运资金以净利润或净收益为起点,加减相关调整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或者收取现金的费用或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及其他项目的变动),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现金流量表获取营业所得营运资金有三种可能:(1)净利润为负数,即企业亏损,则营业所得营运资金基本上为负数,也就是说,只要企业亏损,一般会直接减少企业营运资金。(2)净利润为正数,即企业盈利,加减调整项目后产生净增加额,当期会增加营业所得营运资金。(3)净利润为正数,即企业盈利,加减调整项目后产生净减少额,当净减少额大于净利润,则会使当期经营所得营运资金为负数。也就是说,由于企业会计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调整项目的金额偏离净利润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经营所得营运资金增减变动。对企业外部的相关者而言,一般不太注重分析营业所得营运资金的取得过程,但通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计算提供营运资金比率,他们同样能够得到企业经营活动获取营运资金理财能力的信息。

(四)营运资金比率反映企業财务困境乃至破产的财务风险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奥尔特曼(Edward I.Altman)在1968年创造了“公司财务困境与破产”的预测模型(称奥尔特曼模型)。该模型设置了五个变量,其因变量用Z反映,又称“Z模型”或“Z评分模型”。在该模型中,摆在首位的自变量(x1)就是营运资金比率(或称净营运资本比率)。这说明,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是判断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是否走向破产的首要因素。虽然奥尔特曼模型经后人研究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但营运资金比率这一指标的实质没有改变。因此,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在设置财务模型时仍将营运资金比率作为重要的解释变量,测定的财务风险也被社会认可。

四、确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原则

(一)以行业平均值为基础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专门化教材《财务管理》定义了“标准财务比率”的概念[ 15 ]:“所谓标准财务比率就是对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特定行业财务数据进行平均的财务比率。”这一观点是本文确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依据。具体讲,本文以我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平均数据作为确定标准财务比率的基础;同时,以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比率先进值为财务指标的引导值,对我国工业企业及其上市公司未来三年、五年、十年的营运资金比率合适标准进行预判。

(二)以规范研究为支撑

当今社会,会计理论研究有各种学派,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规范性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 16 ]。规范性会计理论是建立在规范研究方法基础上的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实证研究方法基础上的会计理论。规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从抽象思维的角度分析问题,指导会计实务,并规划会计未来发展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试错法,从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讨和解释现存会计实务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并预测会计发展方向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 17 ]。本文以规范研究为基础确定营运资金比率的标准。因为规范研究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推理:一是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就是以科学的、先进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公理”为前提,演绎推理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结论;二是采用归纳法进行推理,就是列举大量的事例(实),推导出具有共同性质的结论,用以指导会计未来的发展。确定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可以采用演绎法,即根据已有的、被会计界公认的结论演绎推导出新的结论,还可以列举大量的历史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观察数据的趋向或走势,从而归纳得出新的研究结论。当然,实证会计研究有它独特优势。它基本上是构建模型,运用大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更精准、更严密、更深透、更可靠的结论用于指导会计实务。但是,实证会计研究有一个重大的不足是不同的人构建的不同模型,收集的样本不同,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均不一样,甚至得出不太好解释的负相关的结论。如果用其结论指导我国全部工业企业是不能达成共识的。

(三)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笔者确定我国工业企业合适的营运资金比率标准,不仅仅是现有工业企业该指标的平均值。第一条原则所讲的“行业平均值”仅仅是基础。财务指标标准值是行业平均值基础上的、能够反映先进水平的、起标杆作用的、具有时代引领性的数值。否则,就失去示范聚焦、客观评价的先进作用。当然,合适的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不能拔得太高,不能让所有工业企业都望尘莫及,它是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是可以努力达到的、又有先进指导意义的数值。

五、合理确定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的标准值

(一)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关营运资金数据的收集

2003—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有关数据见表2。

从表2可见,2003—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1.63%上升到2022年的6.72%,平均每年递增7.74%( -1),二十年累计平均4.47%。进一步计算,2003—2012年累计营运资金112 353.72亿元,占累计资产总额4 235 300.19亿元的2.65%;2013—2022年累计营运资金602 658.17亿元,占累计资产总额11 749 234.30亿元的5.13%。即2003—2022年间后十年营运资金比率是前十年的1.94倍(5.13%÷2.65%)。这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二)全国上市公司有关营运资金数据的收集

登录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CCER数据库),收集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资产负债表,剔除被证券交易所列入“特别处理”(ST)/“特别转让”(PT)的上市公司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关营运资金数据及其计算见表3。

从表3可见,2003—2022年全国A股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比率波动上升,由2003年的6.06%上升到2022年的10.67%,平均每年遞增3.02%( -1),二十年累计平均8.53%。进一步计算,2003—2012年累计营运资金51 708.80亿元,占累计资产总额1 187 338.57亿元的4.36%;2013—2022年累计营运资金545 821.37亿元,占累计资产总额5 815 078.43亿元的9.39%。即2003—2022年间后十年营运资金比率是前十年的2.15倍(9.39%÷4.36%)。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比率比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得多,2003—2022年间,上市公司后十年累计平均9.39%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后十年累计平均5.13%的1.83倍,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比率仍有继续增加的空间。

(三)全国营运资金比率先进性研究

笔者1995年撰写的“论我国流动比率的合适标准”一文,对我国工业企业“流动比率”的先进性有个界定[ 18 ]:自有流动资金充裕;不良流动资产占用(如产品积压、货款超期不能收回等)剔除;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偿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先进的流动比率是企业近几年实际流动比率的1.4至1.5倍。笔者2012年撰写的《论我国工业企业速动比率的合适标准》一文,对我国工业企业“速动比率”的先进性界定是[ 19 ]:速动比率的合适标准有全行业优秀值、良好值和平均值三种。工业企业普遍接受的“速动比率的合适标准为1.07,它是一个高于工业行业平均值以上的一个‘较好值’范围”。一个企业按标准财务比率“合理安排好各项资金的结构,会产生良好的绩效”。

1.全国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是否充裕的测定

根据表1分析,企业每年“长期融资”(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超过“非流动资产”部分是补充企业“营运资金”部分,是本文定义的“流动性资本化额”的投入。测定全国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是否充裕,就看企业每年投入的“流动性资本化额”。根据财工字〔1995〕1号文件规定,国家对试点城市的国有工业企业按实际上缴所得税收入的15%拨给企业补充企业流动资本。这15%是测定工业企业每年投入的“流动性资本化额”是否充足的标准。2003—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充裕程度测定见表4(接续表2)。

从表4可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2022年“流动性资本化额投入”年均递增21.49%,远远大于国家对国有工业企业纾困解难时拨补15%的标准。其中,进一步计算,后十年“流动性资本化额投入”年均递增15.43%( -1),说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2022年自有流动资金是得到充分保障的。

2.全国工业企业是否存在不良流动资产的测定

首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上不存在成品积压问题。一是产成品周转天数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分别为6 944.33亿元、9 606.25亿元,平均8 275.29亿元,2003年主营业务成本118 638.47亿元,则2003年产成品周转天数为25.11天(8 275.29×360÷118 638.47)。2021年、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分别为55 352.23亿元、60 363.20亿元,平均57 857.74亿元,2022年营业成本1 288 774.98亿元,则2022年产成品周转天数为16.16天(57 857.74×360÷1 288 774.98)。可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周转天数由2003年的25.11天降低到2022年的16.16天,总体上讲,不存在产成品积压问题。当然,不排除少数工业企业存在成品积压问题。二是产品销售率超过考核标准。2020—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现价计算的“产品销售率”(年度累计值)分别为97.90%、97.70%、96.70%,均超过国家统计局考核标准96%。

其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货款回收速度总体上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6 036.79亿元、18 360.39亿元,平均17 198.59亿元,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143 171.53亿元,则2003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3.25天(17 198.59×360÷143 171.53)。2021年、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94 094.18亿元、216 466.20亿元,平均205 280.19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1 594 654.64亿元,则2022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6.34天(205 280.19×360÷1 594 654.64)。可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003年的43.25天上升到2022年的46.34天,仅增加了3.09天,因此,总体上讲,应收账款回款速度较稳定。

3.全国A股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偿还转换债务保障倍数的测定

一个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不仅表现在能偿还当年短期借款债务、应付应交债务,还表现在能偿还长期负债转换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后一种债务有很大的风险性。因为它在会计账簿上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但当这些债务在未来一年内到期时,企业资产负债表就将其列入“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这一部分债务如果很大,企业没有准备足够的资金偿还,就会出现偿债危机。企业“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依靠什么资金偿还呢?依靠“营运资金”偿还。企业一旦没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偿还这种债务,就会陷入债务危机。因此,企业要计算“营运资金偿还转换债务的保障倍数”,以此判断企业会不会出现偿债危机。笔者研究确定的“营运资金偿还转换债务的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登录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收集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剔除ST/PT和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關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指标数据,得到的指标数据情况是:与这些指标相关的二十年全部样本(上市公司)76 624个(家),排除没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的47 634个样本后,得到28 990个(家)样本(上市公司),流动资产累计3 151 562.08亿元,流动负债累计2 728 125.83亿元,累计营运资金423 436.2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累计251 555.43亿元,则:

其中,2003年515家上市公司,当年流动资产8 368.39亿元,当年流动负债8 261.27亿元,当年营运资金107.12亿元,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06.73亿元的0.15倍,表明这515家上市公司2003年偿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营运资金不足。但经过二十年努力,情况大为改观:2022年4 340家上市公司,当年流动资产485 873.67亿元,当年流动负债387 902.19亿元,当年营运资金97 971.048亿元,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5 780.95亿元的2.74倍,表明这4 340家上市公司2022年有充裕的营运资金偿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4.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流动比率确定先进的流动比率

确定合适的营运资金比率涉及的主要指标(公式分子)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正是“流动比率”的计算内容。只要流动比率先进,营运资金比率必然先进,因为它们之间是正比关系。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流动比率并非是先进的流动比率。先进的流动比率不仅具有历史先进性、行业先进性,还具有国际先进性。当然,若与国际先进性距离太大,也只能根据我国国情而定。考察流动比率的先进性,是要考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实力、隐蕴的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创造更大的流动资金运转效力和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综合绩效。因此,笔者在《财务与会计》1995年第9期上提出:先进的流动比率“是企业近几年实际流动比率的1.4至1.5倍”。这一观点没有过时。本文确定营运资金比率合适标准时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几年实际流动比率为依据,选择1.4倍为先进数值,将1.4进行分段按笔者在《会计之友》2012年第30期上提出的将合适的财务比率确定为优秀值、良好值和一般值三种。

(四)分类确定我国营运资金比率的标准

1.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确定

确定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依据是工业企业实际流动比率的1.4倍。根据表2计算近十年(2013—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比率的简单平均值是1.113[(1.086+1.083+1.086+1.097+1.115+1.100+ 1.139+1.127+1.150+1.149+1.113)÷10]。将1.4分成三段:未来三年1.14、未来五年1.27、未来十年1.4。根据表2计算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是48.18%。根据流动比率推导营运资金比率合适标准的过程如下:

(1)我国工业企业未来三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13(全国工业企业2013—2022年流动比率实际平均值),未来三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113×1.14=1.26882,亦即:

流动资产=1.26882流动负债   (1)

(2)我国工业企业未来五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未来五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113×1.27=1.41351, 48.18%÷1.41351=0.3409。用上述方法同样推理,得:

(3)我国工业企业未来十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未来十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113×1.4=1.5582, 48.18%÷1.5582=0.3092。用上述方法同样推理,得:

2.我国A股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比率标准的确定

(1)我国A股上市公司未来三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254[据表3:202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流动比率实际平均值=(1.252+1.249+1.261)÷3=1.254;202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累计流动资产占累计总资产的比率为50.73%],则:

未来三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254×1.14=1.42956, 50.73%÷1.42956=0.3549。用上述方法同样推理,得:

(2)我国A股上市公司未来五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未来五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254×1.27=1.59258, 50.73%÷1.59258=0.3185。用上述方法同样推理,得:

(3)我国A股上市公司未来十年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值的确定

未来十年流动比率标准值=1.254×1.4=1.7556, 50.73%÷1.7556=0.2890。用上述方法同样推理,得:

六、研究结论

研究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有利于分析工业企业流动性资本化额的投入程度,有利于考察工业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稳定周转额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有利于评判工业企业经营活动获取营运资金的理财能力,有利于分析工业企业财务困境乃至破产的财务风险。本文以行业平均值为基础,以规范研究为支撑,以体现中国国情兼顾国际先进水平为特征,确定了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金比率标准分别是:一般标准值10%,良好标准值14%,优秀标准值17%。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好于一般工业企业,其营运资金比率合适标准相对高一些:一般标准值15%,良好标准值19%,优秀标准值22%。

【参考文献】

[1] 青岛市情网.工业(二)[EB/OL].[2018-12-06].http:// qdsq.qingdao.gov.cn/szfz_86/qdnj_86/1996b_86/jj_86/ 202204/t20220414_5495107.shtml.

[2] 石人瑾,钱嘉福.英汉·汉英会计词典[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327.

[3] 罗飞.企业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00.

[4] 朱学义,朱亮峰,李文美,等.财务分析教程(第3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23:221.

[5] 陈信华.财务报表分析技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91.

[6] 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利用财务财务会计信息(第六版)[M].刘筱青,邢莲萍,张丽萍,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361.

[7] 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11):39.

[8] 董惠良.营运资金(流动资金)比率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1993(5):48-50.

[9] 黎杏群,方光怡.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J].财富时代,2023(1):73-76.

[10] 陈巧珍.基于分类算法的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1] 王睿杰.华为概念股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2] 过新伟.硬信息与软信息:孰重孰轻——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实证研究[J].金融学,2015,9(2):61-69.

[13] 陈石进.财务分析技巧[M].香港:财经管理研究社,1986:69-70.

[14] 王世定.西方会计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3-114.

[15]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114.

[16] 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2.

[17] 冯淑萍,刘玉廷,周守华.简明会计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7.

[18] 朱学义.论我国流动比率的合适标准[J].财务与会计,1995(9):29-32.

[19] 朱學义.论我国工业企业速动比率的合适标准[J].会计之友,2012(30):7-9.

猜你喜欢
标准值
15个健康“硬指标”
刺梨叶片营养元素与果实产量、维生素C含量 的相关性及营养诊断标准值的建立
ZY1700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结构及标准值校准方法
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浅议液化土地区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对空气质量监控及自动开关窗装置的研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蒸压硅酸盐企口小型空心砌块抗剪性能研究
大型公共建筑用能强度标准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