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联系网络分析

2024-01-26 11:21焦宝泉JIAOBaoquan姬于凡JIYufan
价值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子群环境卫生城市群

焦宝泉 JIAO Bao-quan;姬于凡 JI Yu-fan

(新疆理工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阿克苏 843100)

0 引言

在经历过公共卫生事件肆虐的大环境下,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城镇组成的高度一体化的城市区域[1]。长三角城市群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方面领先全国其他省市,其环境卫生建设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陈晓峰、周晶晶研究发现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闻熠等学者发现近十年中长三角城市群26 个城市的差异逐渐缩小、对自然资源利用率在逐步升高[3]。张晓溪等人对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医疗效率进行了研究[4]。俞佳立对长三角41 个城市的卫生医疗支出效率进行了比对[5]。杨传明利用非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的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协同治霾的对策[6];张洪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特征[7];蒋天颖、华明浩论述了长三角地区创新的空间联系特征[8];阮文奇探讨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的结构差异等等[9]。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针对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采用实证分析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城市间空间联系的研究尚未完善。引力模型是当前诸多学科研究空间联系特征所采用最多的量化方法之一,搭配社会网络理论后能用数值更直观地表达关系变量。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利用引力模型配合社会网络理论对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联系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对于今后的突发公共性防疫具有实际意义。

1 研究主体及方法

1.1 研究主体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研究主体为长三角城市群,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规划的26 个城市,其中包含“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

本文以2018年为例,从《上海市统计年鉴》、《上海市环境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环境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以及各城市卫健委发布的环境公告中提取2018年各城市环节卫生建设综合水平、城镇人口数量等数据。城市间的最短公路距离来自于“百度地图”APP。

1.2 研究方法

1.2.1 引力模型

目前引力模型已成为地理、管理、经济等学科重要分析模型之一。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在传统的引力模型基础上进行了修正。本文基于传统引力模型与前人的研究,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

Rij代表两城市间的环境卫生建设联系,Pi与Pj分别代表两城市的城镇人口数量(万人),Dij代表两城市间的最短公路距离(公里),引力衰减系数为2,Qi和Qj分别为两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综合实力。

1.2.2 社会网络理论模型

社会网络理论常用来分析一个组群中各参与者的行动方式或联系,并通过网络图形表达出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空间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研究中。故此,本文采用社会网络模型量化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的结构特征与各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社会网络理论常用来分析一个组群中各参与者的行动方式或联系,并通过网络图形表达出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空间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研究中。故此,本文采用社会网络模型量化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的结构特征与各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①中心性和网络密度分析。

中心性用于衡量一个点在整体网络中是否处于中心位置。在社会网络中中心性的研究主要分为度数中心性、中介(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本文仅选用度数中心性来衡量城市在整体网络中是否处于中心地位[10]。

在有向网络中,度数中心性又分为点入度分析(indegree)和点出度分析(outdegree)。点入度表示该城市受到其他城市影响的程度,点出度表示该城市影响其他城市的程度。网络密度等于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总数”除以“理论上最多可能存在的关系总数”。在本研究中,网络密度用于分析网络中各城市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密度越大,联系越广泛,合作越密切[11]。

②凝聚子群。

凝聚子群是用来衡量在一个整体网络中存在多少子结构,子结构之间如何联系的一种方法。沃瑟曼认为证明一个网络中是否存在凝聚子群的依据是“分析整体网络中凝聚子群的依据是子结构中节点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直接的、紧密的、经常的或者积极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利用UCINET 软件中的迭代相关收敛法对凝聚子群进行分析,旨在判断在整体网络中26 个城市的子结构关系特征[12]。

③核心-边缘模型。

核心-边缘模型揭示了在一个整体网络中哪些行动者分别处于核心位置、边缘位置,并分析其关联特征。在该模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行动者之间联系紧密,而处于边缘位置的行动者不存在联系或联系不紧密。本研究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分析哪个城市处于核心位置并起到领头羊作用。

2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联系网络特征分析

2.1 数据处理

由于环境卫生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利用Spss23.0 计量软件对数据预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利用因子分析功能对各城市在环境卫生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计算,考虑到有些结果为负,笔者对综合得分做“+1”的非负处理。

2.2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建设联系网络构建

通过公式(1)、(2)可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的环境卫生建设引力值矩阵,结果如表1 所示。由于受篇幅所限,本文只列出一部分数据。

表1 长三角城市群的环境卫生建设引力值矩阵

2.3 中心性和网络密度分析

中心性是对一个节点的权力大小进行量化分析,中心度越大,该节点在网络中权力越大,位置越接近中心。在本研究中利用点入度和点出度对节点进行分析,利用UCINET 软件可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度数中心性

2.4 凝聚子群分析

凝聚子群可以分析在整体网络内部存在联系紧密的子结构,即存在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小城市群。本文利用UCINET 中迭代相关收敛法进行聚类分析,该网络中存在4 个子凝聚子群:一是由泰州、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南通组成的凝聚子群;二是由宁波、金华、杭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构成的凝聚子群;三是由镇江与盐城构成的子结构与扬州相互影响形成的凝聚子群;四是由滁州、南京、马鞍山、宣城、芜湖、合肥、铜陵、安庆、池州组成的凝聚子群。

凝聚子群一与凝聚子群四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其他城市起到带动作用。而宁波、金华、杭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构成的凝聚子群有着中介的作用,促进了各城市间的交流,在子群中相对重要。最后,虽然镇江、盐城和扬州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其他子群缺乏联络。各子群间应加强联系,以期达到协同治理环境,抗击疫情一体化的目标。

2.5 核心-边缘分析

通过对各城市引力值(表1)进行核心-边缘分析,可以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卫生联系网络整体联系较为紧密。在该网络中存在由八个子结构所组成的四个凝聚子群,而四个凝聚子群又根据其建设水平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分为了领导方、中介方和受益方。其中受益方成员较少,虽自身联系密切,但辐射能力差,未来应加强自身环境卫生建设。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理论,对26 个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联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①从区域层面上看,安徽省包含的各城市总得分普遍偏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安徽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因此,安徽省对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等污染源的治理以及环境的保护也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

②从网络结构层面看,在长三角环境卫生联系网络中,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位于网络的核心,而池州、宣城、台州、舟山位于边缘地带。安徽省相对于其他两个省,地理位置更偏向内陆,距离热点城市上海较远,受到扩散效应较少。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①发挥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潜力。一方面,上海要继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环境产业、事业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基础研究与绿色创新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环境卫生建设水平较差的地区通过增加绿色创新科研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还要打造有利协同治理环境的合作基础与氛围。

②实施差异化建设策略,推动环境卫生结构升级。长三角城市群内的26 个城市之间要做到信息共享和信息联动,明确省市自己优势与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地域特点的差异化环境卫生建设策略,打破原有的地方保护潜规则与环境卫生建设困境。既要抓住合作建设的契机,积极推动以上海等位于网络核心的城市卫生和环保产业、事业向周边城市扩散,为周边城市寻求新活力。

猜你喜欢
子群环境卫生城市群
超聚焦子群是16阶初等交换群的块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子群的核平凡或正规闭包极大的有限p群
环境卫生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