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链主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

2024-01-26 11:21王启鹏WANGQipeng李泰霖LITailin龚业GONGYe刘晓LIUXiao谢林健XIELinjian宋一淼SONGYimiao刘大龙LIUDalong韩义勇HANYiyong
价值工程 2024年2期
关键词:链主链长产业链

王启鹏 WANG Qi-peng;李泰霖 LI Tai-lin;龚业 GONG Ye;刘晓 LIU Xiao;谢林健 XIE Lin-jian;宋一淼 SONG Yi-miao;刘大龙 LIU Da-long;韩义勇 HAN Yi-yong

(①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玉林 537005;②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南宁 530200;③广西星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南宁 530001;④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油分公司,南宁 530021;⑤广西玉驰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南宁 530000;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98;⑦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南宁 530200)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关系到我国能否持续延续自身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国务院2020年9 月21 日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中提出“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提升‘补链’能力”[2]。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链长”概念。截至2022年3 月,全国范围内有30 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相关产业规划文件中先后明确提出实施产业“链长制”,其中有18 个省份已发布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的“链长制”规划文件[3]。“链长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等内容,“链长制”孕育于湖南省,盛兴于浙江省,借助多方主体力量逐步由地方推广至全国[4]。“链长制”的实践是通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链长”与以市场企业为主导的“链主”两大主体协同,高站位择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打造区域产业竞合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长效发展机制。“链主”是指占据产业链关键核心位置,且在长期市场竞合中形成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属于产业竞争视野下的产业链内“核心组织”。要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限制,对冲科技竞争进程中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被脱钩风险,实现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必须强化以“链主”为核心的创新驱动与创新引领意识。特别是要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可持续性,激活产业链内微观企业的创新动能和竞争活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制造业链主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不断迭代升级,有效地降低了链主企业产业链上供应链各环节的综合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链主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显著地提升了链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外的丰田、IBM 等到国内的华为、一汽等制造业链主企业,均是所在行业供应链竞争的优胜者。然而,许多制造业链主企业仍然停留在企业内部传统物流管理阶段或者低效率高成本的第三方物流(3PL)管理阶段,同时,制造业链主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制造业链主企业的供应链要建设成为一条完整、高效、低成本的价值链尚有很大差距,亟需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进行革新。文章结合多家制造业链主企业自身的供应链各环节协同以及制造业链主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践,尝试总结基于ERP 的制造业链主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实践。[5-9]

1 基于ERP 的制造业链主企业自身数字化供应链应用

ERP 系统是一种集财务、人力资源、采购、销售、库存、制造等模块于一身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它将制造业链主企业的各个部门、业务流程及数据集成一体,使企业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配置资源。将ERP 系统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实现以下目标:①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 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供应商、物流商等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通过实施ERP 系统,可以重构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减少非必要环节,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③实现信息共享:通过ERP 系统,企业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协同作业的效率;④降低成本:ERP 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采购、库存、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助力相关经营数据分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根据重构的业务流程,梳理了供应链相关的业务矩阵(见图1),嵌入ERP 中形成ERP 视角下的数字化供应链应用架构(见图2)以及供应链执行视角下的数字化各系统实现(见图3)。[10]

图1 供应链业务矩阵

图2 基于ERP 的数字化供应链应用架构

图3 供应链执行视角下的数字化实现

2 制造业链主企业上下游各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数字化协同应用逐渐成为现实。开发制造业链主企业的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接口,与上游、下游企业的数字化系统对接,形成制造业链主企业上下游各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应用框架:

①需求预测与订单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数字化协同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预测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订单管理,避免库存积压或供需失衡的问题。②采购与供应商管理:数字化协同的平台可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线上采购、供应链可见性和跨组织协同。在采购环节,数字化协同可以协助企业优化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和物流配送等过程。③生产调度与物流管理:数字化协同可以实现生产线的实时监控与调度,提升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在物流管理方面,数字化协同可以优化运输路径、改善车辆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④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协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客户的沟通和协同,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支持。通过客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制造业链主企业上下游各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应用,系统解决了如下问题:①提升供应链效率:通过数字化协同,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流程执行变得更加快捷、准确。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减少废品和库存积压,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②降低成本风险:数字化协同可以优化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生产调度等环节,合理规划资源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经济效益。③增强市场竞争力:数字化协同可以加快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企业可以更迅速地满足客户需求,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④优化客户体验:通过数字化协同,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数字化协同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响应客户反馈和投诉,提升售后服务品质,增强客户满意度。⑤减少变更损失:上下游变更管理的高效执行,减少供应商损失,共享高效协同供应链的价值链红利。

3 后续建议

目前制造业链主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准不一致和安全风险高等。案例中,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念与方法,结合链主企业供应链现状及问题点,从系统整合、上下游协同、精益优化、资源开放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环节之间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提高数字化协同的效率。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措施,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安全。同时,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自动化设备、智能决策算法等,增强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链主链长产业链
增资引战同步外资退出 助力新能源“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党建赋能“链长制”落实落地
李东生:“链主”企业要发挥“头雁”作用
宁沪公司:勇担“链主”职责,引领通道经济
中泰纺织集团:做最强“链长”,引领新疆纺织迈向新高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休哈特控制图的改进
烷基链长及肽链电荷分布对脂肽双亲分子自组装及水凝胶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