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门背后的匠心

2024-01-27 13:45潘沙
世界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九门安南朱棣

潘沙

在马伯庸的小说《两京十五日》里,为保皇位,以朱瞻基为首的主角团一路沿大运河北上,日夜兼程杀回北京,却被拦在紫禁城外。工程大牛、技术宅、安南太监“木呆子”阮安闪亮登场,正是在这位北京皇城营造者的指引之下,主角们才由暗道直入宫闱,继续这场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余记里,马伯庸特意花了些笔墨,摘录了几条语涉阮安的史料记载。故纸堆里的只言片语,搭建起关于这位传奇太监的点滴记忆,映出他为紫禁城规划蓝图、为北京九门修缮角楼、为燕北乡里疏浚河道的劳碌身影。

在阮安的记忆里,故乡安南是炎热而动荡的远方。少年时代,耳边听闻无休无止的不安消息:权臣弑君了,大明遣使问罪了,大明使节被追杀了,明朝大兵压境了……来不及逃亡的时候,明军已经兵临城下。万军簇拥的主将,是靖难之役功臣张玉之子张辅。遥想当初,张玉是明成祖朱棣起兵之际的左膀右臂,夺取燕京九门立下首功,东昌之战中,在千军万马里舍身救主。对于功臣兼救命恩人的儿子,朱棣委以重任,临行前嘱咐张辅,马到功成后记得选拔一些能工巧匠和青年才俊,朝廷正缺人才。

南征顺风顺水,明军势如破竹,将安南重新纳入版图。张辅不敢怠慢圣谕,精心挑选一万多人,供皇帝在宫中差遣。按照惯例,张辅下令将他们净身。阮安名列其中,这时他真正见识了亡国之耻:纵使逃过一死,却落得净身入宫的境地,未览世间繁华,再不是少年郎。更冤的是,待到朱棣在南京见到长途跋涉而来的一万多安南太监,止不住埋怨张辅:让你阉了抗命刁民以示皇威,怎么把这么多无罪少年也阉了?或许心怀愧疚,朱棣对这批安南太监恩遇有加,专门赏赐御寒衣物,允许他们读书识字,这无疑打破了明太祖旧制。在朱元璋的教诲里,太监不得识字,不识字就难以干政,宫闱之内就少了许多潜在危险。

朱棣也有自己的苦衷,靖难之役虽说赢了,天下归心却只是假象。文臣武将,都对他的得位不正颇有微词,夷灭方孝孺十族,也挡不住士大夫的腹诽。新政初立,没有心腹可用,自然只能仰仗身边之人。这批安南太监年轻聪慧,在朝野沒有半点根基,更不会党同伐异。日理万机的朱棣,甚至专门抽出时间,考核安南太监的文化水平。阮安头脑灵活,却不善言辞。在殿前真正令皇帝眼前一亮的人,是与之一同入宫的范弘。这位小太监伶牙俐齿,又颇懂些中原掌故,让朱棣龙颜大悦,特意安排他研习经史、磨炼文笔,留在东宫侍奉太子。

未得恩宠,阮安倒不太在意,没有东宫近水楼台的殊遇,他也乐得逃离钩心斗角和蝇营狗苟。只因他发现了另一方天地,足以寄情其中。皇宫的殿台楼阁,让阮安心驰神往,他不仅喜爱那些建筑的恢宏与精巧,更沉迷于背后的构思与技艺,整日钻研工程营造,沉浸在草图与数字的世界。完成日常劳作之后,阮安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透过窗子,他隐约能听见同乡太监们窃窃私语,交换着内闱八卦:皇帝今天异常焦躁,哪个妃子添置新玩意,哪个宫女多嘴多舌遭罚。但在狭小的房间,阮安却在琢磨着全然不同的一档子事儿:宫殿如何内圆外方、皇城怎样排水防涝、门楼能否兼容工事。熟知宫中的规矩和八卦,是晋升的必由之途,工程营造却似乎是屠龙之术,空有一身本领,却找不到地方施展。

永乐十五年,大约是阮安入宫十年之后,皇帝迁都了,机会终于来临。从南京搬到故地北京,朱棣为皇宫和城垣费了一番心思。好在,他手下有一批能工巧匠,比如素有“蒯鲁班”之誉的蒯祥、专长石工的陆祥、总监木工的蔡信、主理瓦工的杨青等。令人意外的是,其中也有阮安。原来,皇帝耳闻,安南太监里出了一位奇才,不专攻木石泥瓦,却有一项特殊技能。的确,在苦学营造之余,阮安练就了一项绝活:动工之际,他只消实地目测,就能估算出大体形制和工程量,称得上是天才规划师。阮安得以参与修缮北京城这个“天字一号项目”,恐怕还藏着朱棣的帝王心术。工程浩大,用度皆须工部统筹,难免有人雁过拔毛。朱棣一心征讨蒙古,自然不肯让国库奢费,让身边太监置身事内,对工部而言多少是个监督和威慑。

三年之后,大功告成,朱棣正式迁都,在北京大宴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节。此时,阮安身届而立,正是大展拳脚的年纪。然而,一场天火焚毁了紫禁城三殿,让北京营造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朱棣的心思放在连年北伐之上,没有大兴土木的心气和财力。朱棣病逝后,明朝进入仁、宣时代,不少安南太监曾是东宫太子的近侍,一跃成为朝野宠臣。当初那位陪侍东宫的范弘,已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同样登上政治舞台的还有金英、王瑾等人,他们不但打破惯例参与军政要务,还主持编修宫廷实录,甚至获赐免死诏,殊荣一时无两。唯有曾经大展拳脚的阮安,在苦苦等待皇帝的再度召唤。可皇帝无心继续在北京动工破土,却有意将都城重迁南京。

阮安蛰伏十年后,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弥留之际,陪侍左右的阮安瞥见,皇帝的肌肤皲裂,像被炙烤的鱼干一般。在他眼里,同样皲裂着的还有北京城。元建大都,固然不乏精巧设计,但城墙却是夯土而成,遇到大雨,难免塌颓。囿于财力,朱棣修葺过紫禁城,但城门、河堤大多保留元大都旧貌,风吹日晒、洪涝侵蚀,早已朽坏。在安南同乡太监叱咤朝野之际,阮安无意参与政务,苦守着自己的事业。尽管无人问津,他依旧筹划着营建方案,在纸上孤独地挥洒毕生梦想。

明英宗朱祁镇年幼继位,朝政交由张太皇太后和内阁大臣打理。新皇初立,人心思定,都城问题就不能再有摇摆。朝堂决议,舍南京、定北京,但现实困境摆在眼前,金、元旧都粗糙破败,亟待一番全面整修。阮安一直期盼的大工程来了,第一项就是修缮北京九门。起初,朝廷原本打算照例让工部接手,永乐年间参与紫禁城修缮的蔡信,此时官居工部侍郎,他当众为这个大项目算了笔账:仅是人力,就需要征调十八万民夫,木材等各项杂费更是天文数字。尤其值得注意,十八万民夫,不必说人吃马喂的口粮开支,就说北京周边十多万户居民承担徭役,一旦耽误农时,怕是会闹出些乱子。直到这时,终于有人想起了阮安——同样参与过紫禁城工程,又是皇帝信任的内侍。

加筑在城门外的圆形小城,叫做瓮城,用于加强城市的防御功能。图为改造前的正阳门瓮城。美国摄影师约翰·詹布鲁恩拍摄于20世纪早期,瓮城现已不存。

北京城九门方位图

阮安深知朝廷财政窘境,精心计算一遍后,只开口要了一万多京军。拱卫都城的士兵本就有五六十万之众,承平日久,从中抽取一小部分,以筑城代操练,算不上兴师动众。至于建筑材料,阮安心里清楚,永乐迁都以来,木材在赋税征收之列,国库钱粮吃紧,木材却有十幾年的积蓄。这一番筹划,自然广受欢迎,既无需惊扰百姓,又不用掏空国库,重修九门的重任不出意外地落在了阮安肩上。

这个大工程,阮安一干就是三年。所谓九门,正阳、崇文、宣武、朝阳、阜成、东直、西直、安定、德胜,至今仍是出入北京腹地的要道。阮安的高明,不在于将它们修得高耸气派,而在于围绕九门打造了一个交通与防御体系。

一万京军热火朝天奔走着,在他们中间,一个既不矫健也无须髯的中年男子,轻声细语地指挥各路工匠,与孔武有力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在他阴柔却有力的呵令之下,九门旧貌换新颜。每个门前都竖起一座牌楼,城门四隅搭建起坚固的角楼,既彰显了帝都气象,又兼有军事用途。随后,阮安命人深挖壕沟,沟壁以砖石加固,提升防御能力。九门还配有箭楼和瓮城,守城士兵可以藏身其中,从隐蔽的箭窗望和射击。为了兼顾百姓出入,九门外原有的木桥被换成石桥,两桥之间修建水闸,九桥九闸,沟通了九门之外的水系,缓解北京城内的洪涝难题。九门从遇雨则颓的危楼,摇身变作固若金汤的城池。

其间,阮安还不得不“一心二用”,拨出精力疏浚了通惠河。由于通惠河水系直通北京护城河,连年决口威胁都城安危,却屡治无果。阮安经过严密考察,发现症结在于两百里外一处水道汇集的河口。他迅速草拟图纸,一个月就解决了痼疾,内阁大学士杨士奇亲自为之撰碑颂功。这位士大夫领袖,向来厌恶宦官,却对阮安青睐有加,还曾撰文称赞他“忠于奉公,勤于恤下”,足见其名声之盛。

北京九门和河道修葺一新,阮安不久就接到了另一项重要任务,重修紫禁城三殿两宫。原来,永乐年间奉天、华盖、谨身三宫遭遇雷击起火,乾清、坤宁两宫也多有损毁,但十数年里朝廷财政左支右绌,迟迟未能动工修缮。阮安重修九门,营造坚固,花销节约,为自己赢得了主持皇家工程的机会。功成之际,恰逢明英宗亲政,龙颜大悦的年轻皇帝出手阔绰,赏赐阮安“金五十两、银一百两、纻丝八表里、钞一万贯”。有明一代,鲜有太监因功获赏如此之巨。

功劳大了,自然有人眼红,尤其阮安出身安南,又是令人鄙薄的太监,风言风语必定不少。有眼尖的读书人发现,阮安翻修太学,为了节省石料,把元朝进士碑磨平字迹,重新雕刻,讥讽他毁坏古迹。这反倒说明,阮安主持浩大工程,并无太多可以指摘的漏洞,只能在鸡蛋里挑骨头了。也有人指责道,都城工程本应由工部全权负责,阮安作为太监却一手擘画了北京九门、城墙、河道修缮,实为越权,揣度他有贪墨之举。

幸好,历史还了他一个清白。阮安孑然一身,对钱财并不眷恋,皇帝赏赐的财富,早被他交还国库保管。这位安南太监,后半生一直在工程之间奔波,最终病故在疏浚河道途中。日后清理遗物之时,人们惊讶发现,阮安一生经手多个皇室工程,自己却两手空空,家资仅有十两银子。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阮安再次见证了时局动荡。对他有礼遇之恩的明英宗,一味宠信太监王振,太过轻率地效仿父祖御驾亲征,在土木堡之役里沦为俘虏与笑柄,当年阴差阳错把他送入宫中的老将军张辅也死在此役。在大明的至暗时刻里,阮安一手打造的北京九门成为守卫都城的最前线。

蒙古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不禁令人想起明军攻破安南之役,阮安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当年的烽烟与战火,以及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那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里,撑起朝堂脊梁的于谦力排众议,在城门列阵迎敌,倚仗的正是十年之前修缮的坚固工事。挟天子作战的蒙古人在德胜门吃了当头一棒,先锋部队险被瓮中捉鳖,于是调转马头急攻西直门,依然未能得逞。这一次,家国破碎的悲剧没有再度上演,阮安精心设计的壕沟、石桥、箭楼一体防御设施,让北京九门抵挡住了蒙古人的如潮攻势,令明朝免于都城陷落之耻。或许无人为他记功刻碑,但他为后世留下一座坚如磐石的皇城,足以彪炳史册。

历朝历代,太监有奸有忠,以工程营造在史书上留痕,阮安可谓独树一帜。

(责编:李玉箫)

猜你喜欢
九门安南朱棣
九门水长城
朱棣“魂牵”建文帝
“九门轮转”小考——兼论徽班演出“轮转制”的运作机理
胆小鬼的欢喜冤家
《老九门》7月4日上档东方卫视
『影帝』朱棣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安南黎氏佐领编设始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