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通九州
——京昆高速蒲城至涝峪段改扩建工程纪实

2024-01-27 11:35供图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公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京昆施工建设

■ 文/供图|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中的京昆改扩建项目

京昆高速蒲城至涝峪段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京昆改扩建项目”)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稳增长、促投资”重点推进项目,也是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施工组织协调极频繁、质量技术管控要求极高、生态环保监管最严格、交通组织与保畅最繁杂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提升陕西省高速公路网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陕西与华北、西南省份的经济协作、旅游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昆改扩建项目起于蒲城东杨枢纽互通立交,向南经富平、阎良、高陵、西安港务区至西安绕城高速谢王枢纽互通立交,再向南由绕城高速河池寨枢纽互通立交经西安高新区、鄠邑止于涝峪互通立交,路线全长125.878公里。全线以既有道路两侧加宽为主进行改扩建,按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路基宽度42米,桥涵设计等级公路-Ⅰ级,批复概算127.01亿元,建设工期三年。2021年3月开工建设。

品质工程 科技赋能

“这个智能水线机器人真的太智能了,操作方法简便,一个人拿着遥控即可独立完成作业,每天施划水线可达20多公里,比我们人工施划效率提高至少2.5倍以上。”看着身边的“新工友”,项目合同段总工寄鑫很是兴奋。

智能水线机器人是京昆改扩建项目引进的新型公路施工无人化智能应用设备,通过软件系统管理,即可实现从施工CAD图纸到现场标线施划的无人化场景作业。在实际水线施划时,现场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操作终端选择所要施划的水线数据,水线机器人就会按照系统提示自动开始施划,划线误差率普遍小于1厘米,并且支持行车道虚线断点自动标记,有效提升了水线施划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是京昆改扩建项目科技赋能打造品质工程的一个缩影。

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是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迭代升级的主要途径。京昆改扩建项目把智能技术创新和施工技术革新作为驱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创新创效实践探索,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在JK—ZC01合同段拌和物料场站现场,满载拌和物料原材料的载货卡车鱼贯而入、秩序井然,一辆货车从进站上磅称重到下磅卸料,累计用时不到两分钟,比以往单车卸货时的称重登记、空载除皮、打印榜单等环节用时缩短了10分钟以上。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而这里面的关键“秘密”就是一套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拌和物料场站常常因为车辆进出场称重效率慢、易拥堵、数据易作弊、值守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造成各种管理难题。现在使用这个无人值守称重系统,进场货车只需刷一下卡就轻松搞定,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每个月节省人工成本达1万余元。”JK—ZC01合同段工作人员刘宏坤介绍道。

该套系统运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采用IC卡门禁一卡通系统、蓝牙或RFID无线射频技术绑定车牌,进场货车只需上磅后刷一下随车门禁卡,就实现了车辆信息和各种数据的全部录入。同时,系统自带的视频实时拍照、录像和传输,语音播报系统智能提醒,信息数据查询、分析、打印等功能,可以实现数据管理、控制命令执行、智能分析、界面引导式多维度操作,用户操作非常简单直观。

在以往的水稳拌和料生产过程中,拌和物料需由传送带输送至成品仓并装载至运输车。在物料传输过程中,设备高程、落距较大和地心引力影响,常常造成混合料骨料与细料在“落仓”时发生物理性分离,产生拌和料离析现象,影响施工标准和摊铺质量。为解决此问题,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积极联合项目合同段组成科目攻关小组,开展技术革新改造,经过多轮次现场改进实验,最终通过增加自主拌和减速装置和循环进行水稳拌和物料减速、抛洒干涉,有效降低了物料降落速度,确保了混合料不因落距过大而发生离析,满足施工工艺和标准要求,并取得了第四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荣誉。

以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智能管理、创新优化为手段,各类智能化、创新化技术在京昆改扩建项目中竞相亮相。项目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隐蔽工程、道路交通保畅实时监控,试验数据、张拉压浆、水稳及沥青混合料摊铺等数据全过程采集分析,电子档案、计量支付同步同频,工程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全面深化,建设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项目积极鼓励工法微改进、工艺微创新、设备微改造,强化改扩建工程关键技术培训。项目建设中采用钢筋加工数控切割、车丝一体机、箱梁气锤凿毛工艺、桥面铺装激光摊铺机、毫米级高精度3D摊铺控制系统等25项创新工艺工法,申报取得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编制了4册改扩建关键技术培训教材及交通保畅标准图册,为可视化、信息化、智慧化项目管理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效果,同时也为陕西省交通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管理和应用经验。

绿色京昆 优美画卷

“一定要拿出‘绣花’的功夫来与扬尘污染做斗争,敢于拿‘高射炮’打这个‘蚊子’,确保大气污染治理达标,我们不但要建平安品质工程,更要建绿色环保工程。”在部署项目全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整改会议时,面对项目前期防治工作出现的不利局面,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处长石杰荣斩钉截铁地说道。

京昆改扩建项目渭河特大桥合龙现场

即将通车的京昆高速港务区收费站匝道

全面构建“绿色施工、文明工地”样板工程是京昆改扩建项目始终秉持的建设总目标。面对项目建设跨越地域广、线路点面长、施工任务多、技术难度大的现实因素,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在“拆、爆、拼、架、挖、铺、修”等繁杂多样的施工推进中坚守生态文明思想不动摇,全力展现新理念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大引领推动作用,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了一幅生态保护与项目推进和谐共融、协同发展的优美画卷。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在全体参建人员思想理念的转变和树立。自开工建设以来,京昆改扩建项目累计组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贯课堂10余场,覆盖参建人员3000余人次。宣讲课堂上,没有生搬硬套、高台教化的理论语言,更多的是接地气、冒热气、显土气的“家常式”聊天。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参建人员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产生了感同身受的体会和理解。

思想理念的转变带来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整齐堆放的施工建材管线、苫盖严实的沙石和黄土物料、遮挡紧密的施工围挡、硬化整洁的施工便道和场站、显著明了的环保宣传标语和环保目标责任制标识,以及参建者真抓实干的工作场面,呈现出了“人人抓环保,事事讲环保”的浓厚工作氛围,也为项目生态保护工作筑起了强大的组织基础。

“注意挖掘机喷淋设备的喷洒角度和压力,一定要与挖掘铲协同配合作业,保证施工作业面上方形成水雾防护层,防止灰尘飞扬。”京昆改扩建项目现场技术员对一处上跨天桥拆除施法作业进行操作提醒和纠正。

加强施工工艺创新和设施革新改造是京昆改扩建项目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效果的重要抓手和举措。为解决项目施工中产生的物料飞尘、扬尘问题,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京昆改扩建项目在国家“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抑尘标准下,优化建立了“十八条”管控细化措施,围绕在建项目施工环保难点进行设备技术革新,相继创新推出了一体化挖掘机喷淋设备、货运车辆尾气管改造应用标准、车辆轮胎喷淋设备、焊烟收集器、车辆进出场站清洗装置、路基湿法作业等一大批环保创新技术成果和工艺工法,累计环保投入3200余万元。持续加大施工路段清扫、洒水力度和频次,建立“机械+人工”的双交叉清扫管护模式,严格保持沿线道路、便道的干净整洁效果;大力度投入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环保部门并线监测报警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落实全路段裸露黄土,原料百分百苫盖,坚决堵住扬尘源头;货运车辆进出场站必须执行百分百清洗,绝不能“带料”进场行驶……在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按照环保标准细心呵护沿线生态环境,用勇气和毅力支撑起一道生态环保的“绿色长城”。

同时,建设者们扎实开展既有钢板护栏二次利用、铣刨料100%再生利用、优化既有道路病害处治及边坡防护方案、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移栽既有苗木等利旧用废新举措,有效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风险,节约建设成本约2.5亿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把京昆高速改扩建项目打造成了新时代高速公路绿色施工的样板工程。

党建引领 攻坚克难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是陕西交控建设管理公司党委在项目建设中树立的工作总目标。

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将陕西交控建设管理公司党委以深化思想教育、强化理论武装为抓手,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学习进场站、入工棚,通过职工夜校、开放式微党课、主题学习教育读书班、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驻地红色研学、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等,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全方位学习,为项目施工推进筑牢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同时,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坚持以作风建设、纪律教育为抓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印发、落实主体责任清单,完善组织机构,夯实人员责任,扎实开展“大兴五种作风 建设清廉交控”工作,畅通管理环节通道,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京昆改扩建项目党组织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支委会议事规则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项目党组织班子成员分片包抓责任制、党建联系点制度和班子成员周例会等各种管理制度,充分保证了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引领作用。

京昆改扩建项目以西安绕城高速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北段93.1公里、南段32.7公里,全线加宽通道、涵洞590道,拆除重建上跨天桥65座,桥梁、通道换板132座,旧桥梁板顶升加固与更换支座40座,“路改桥”断路施工27处,铁路交叉施工7处,全线路基换幅两处,平均每公里桥涵结构物约7处,全线改扩建互通立交14处,新建互通立交4处;设通信监控分中心1处,匝道收费站13处,养护工区3处,服务区3处,危险品检查站1处……项目地处关中腹地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建成区,沿线人口密度大,电力线路、通讯光缆、石油天然气管道等设施纵横交织,全线涉及10千伏及以下电力杆线101处,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线6处,通讯杆线设施336处,天然气石油管道8处,影响路段约23公里,各类遗址墓葬168处,拆除民房、企业厂房、养殖设施等42处……

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需要攻克的难题与挑战。京昆改扩建项目党组织发挥班子成员“头雁”效应,压紧压实班子成员责任清单管理,执行班子成员“军令状”制度,落实专人对接区县政府、征迁专班、村镇人员,坚持人盯人、人盯事的工作作风,建立问题责任清单,与施工单位建立协调联络机制,一日一碰头,一周一调度,实行销号制管理,有力促进了问题快速解决,切实增强了项目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项目建设里程长、卡点多、工序杂、难度高等特点,京昆改扩建项目管理处制定了“右幅优先、兼顾左幅”的施工组织总原则,科学划定各合同段施工作业区、配足人员、机械设备,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机制,精准制定节点考核目标。管理人员联合编组,分管领导分片包干,深入工地一线抓现场,几年来克服疫情反复、材料紧缺、运输不畅、文物发掘、征迁协调等困难,积极保障重大活动通行顺畅,协同推进路基、桥涵同步施工,分批组织交通导改与管制,有效解决主体与附属、路基与路面交叉施工干扰、工序衔接等问题,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施工组织方式及工法。

针对项目重点、难点工程和控制性工程管理,京昆改扩建项目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创建活动,夯实节点目标,积极采取技术指导、方案优化、环境保障等措施,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强化项目现代化、数字化管理,落实降本增效要求。项目开展“最美劳动者”“优秀党员”“先进集体”等荣誉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建设氛围,带动全体参建者牢记初心使命,建设人民满意的高速公路。

猜你喜欢
京昆施工建设
论俞振飞关于京昆剧目编创之要解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京昆高速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京昆高速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