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句话”喝彩

2024-01-27 11:35张佳琪
中国公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青春公路发展

■ 文|张佳琪

2023 年的盛夏,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它青春洋溢,参会人员全部为35岁以下的青年;它蕴藏丰厚,新时代陇原公路青年的思想之灯、创新之桨、笃行之力在24 小时里接续传递。

5月22日,来自甘肃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百名青年职工在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科创主中心实验室观摩学习。孙凡钧 摄

甘肃省公路系统第一届“百名青年职工”座谈会后,有“三句话”在百名公路青年代表的掌声里,逐渐清晰、炙热、滚烫。

第一句 行业瓶颈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我们所有的创新,只为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5月22日,在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科创主中心“公路养护青年技术干部技术交流会”现场听会的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青年职工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这是甘肃省公路系统“百名青年职工”座谈会的第一站,在两个小时的观摩中,这句话被多次提起,成为整个行程的“索引”。

实验室外,100余名前来观摩学习的公路青年透过玻璃窗,观察公路科研创新的现在,看清养护发展的未来,寻根觅源桥梁设计、桥隧养护、高性能材料、公路防灾减灾、数智交通、智慧交通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初心。

桥隧健康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甘肃省桥梁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正在运行,负责桥梁地震预警的“云端前哨”在这里“站岗”,负责桥梁未来研究的“模拟现场实验室”在这里“扎寨”,每座桥梁的身份信息、健康状态、监测指标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

新材料、新技术展厅里,多源固废材料公路工程应用、路面再生等技术研发成果琳琅满目,沥青指纹识别、低碳自适应照明控制技术等科技感十足的创新研究耀眼夺目。变废为宝和技术变现融洽共生,工业大宗固废材料被挖掘出独特用途。更耐磨、坚固、经济、环保的优良性能,帮助养护工程大幅提升质量和效能。形似打印机的小机器,1分钟就能分析沥青优劣,识别准确率达95%,成为明星产品。

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在科创主中心的科技“花园”里,公路青年们只觉一步一景、目不暇接,偶尔惊鸿一瞥、灵光乍现,偶尔俯身“探花”、驻足观摩。一句“行业瓶颈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像蒲公英的种子,朴实无华又播撒无边,牢牢扎根在每个聆听者的心田。

回望过去,才能更加聚焦当下。公路养护行业历史久远,面对一个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行业,如何帮助其修剪枝条、开掘水源、接收营养,畅行于新时代的春风里,与政策远景、技术革命、经济发展同呼吸、共成长,成为每一位行业前行者的必修课题。

强国之强,必有交通之强;交通之强,必仰靠于科技之强。《“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新科技赋能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效率”。

先有前人不畏艰难、开疆拓土,再有后来人高歌猛进、敢为人先。在公路养护的现代化道路上,科技发展一直赋予行业成长动力。

70余载,甘肃公路养护人不改笃行致远之志,永葆云程发轫之心。

随着人民美好出行需求品质的提升,全寿命周期公路养护管理和预防性养护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建设、管理、养护一体并进,绿色、环保、低碳技术深化应用,路网监测和服务、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水平持续向好。

迎着飞速增长的公路保通保畅需求,俯身狠抓学习、效能、执行,策马紧追进度、目标、质效,公路部门凭科技赋能发展之势,凭借年轻化、技术化、专业化的养护人员,机械化、自动化、多功能化的机械设备,精细、精心、精进的养护工艺,主动站位于甘肃现代化的公路交通先锋行列。

“行业瓶颈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关于瓶颈与发展的命题是“科创主中心”观摩之行赠予的一枝玫瑰,闻着花香,公路青年开始主动去看、去听、去想、去回头、去远眺,去叩问行业发展潮流里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句 黑暗中我看到亮光

台上,89岁的革命前辈周军越精神矍铄、话语铿锵。

台下,线上线下2500余名青年职工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这是百名青年职工座谈会的第二站,众人在甘肃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会场,聆听一场直击灵魂的思想启迪课。

“黑暗中我看到亮光。”这堂启迪课的总领全篇之语,像一束探照灯,划开黑暗,照亮青涩生命与过往时光的汇聚,碰撞出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一曲激昂;照亮人生困顿与家国飘摇的交错,引燃少年的报国雄心与青春理想;照亮迎风猎猎的那面红色旗帜,指向引领光明、引航希望的那束亮光。

这声呼唤来自炮火纷飞,穿越枪林弹雨,穿透破晓前的沉寂,伴随抑扬顿挫的人生奋进凯歌,响彻整个会议大厅。

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周军越讲述了自己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先进共产党员的传奇经历。

学习理论、夜校培训、同志交流、思想重塑。在一次次思想启迪中找准方向,在一次次真理追寻中坚定路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让来自山村里的少年顺着时代洪流打破命运的牢笼,点亮了理想灯塔。

少年入伍,戎马一生。周老那枚时刻佩戴于胸口的党徽不锈不老,常戴常新,在拿出之时,凝聚了全场视线。他说,他时刻不敢忘,时刻不能忘,入党时的誓言在胸口滚烫,深深烙下烙印。

几十年前,周老也曾和台下的年轻人一样,认真聆听前辈交流报告,在先进思想中对照差距,在榜样力量里筑牢信仰,在奋进之路里锚定方向。

这不仅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更是思想的伟力、前行的动力,是穿越乱流、抵御泥泞、战胜平庸、奋进人生的引擎,老前辈用饱含深情、直抵人心的话语,激励如今的年轻人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寄、身有所往。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古老民族,正昂首阔步,前行于崭新的征程之上。新时代的青年,从5000余年华夏文明的厚重底蕴里缓步走来,与世界儿女自信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甘肃只有34条公路,总计5100余公里,2023年,甘肃公路网总里程达15.7万公里,通高速县区72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5万公里。70余载,无论高原冰川、荒地沙漠、深山河谷,无论铁锨、洋镐、人力车还是而今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拌和站、智慧交通设备,甘肃公路人克服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更新生产条件和养护技术,把养护队伍撒满45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海拔三千余米的国道215线当金山段、省道215线嘉峪关至二指哈拉公路、国道312线乌鞘岭段,在途经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防沙基地的省道308线……在86个县区、千万个村组通硬化路的建设工程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沟通内外、衔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雄健步伐里,在甘肃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一代代公路青年迎难而上,勇毅铺开任意通达、畅通无阻的公路交通网络。

如今,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和服务优质化的公路养护发展方向已不言自明。打赢冬春季除雪保畅、夏秋季水毁抢通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三大战役”,满足公众通行便捷、高效、舒畅需求,甘肃公路人能做的、要做的还有很多。

用脚步丈量陇原大地,用眼睛寻觅行业精神,用耳朵倾听公众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公路人和公路的下一段故事要靠青春去书写。

第三句 奋斗让青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

百名青年职工座谈会的第三站,年轻的90后公路职工站在台前。

朴实无华的字眼,坚定有力的话语,陈述着青春伴随公路事业走过的日日夜夜。

“在大雨滂沱的白龙江边,在险象环生的滑坡体边缘,我们争分夺秒,日夜奋战。饿了,啃几口干馒头;累了,在路边的荒坡上打个盹儿。经过20多天的日夜鏖战,抢险保通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历经寒冬,青春之花含苞怒放,36岁的甘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舟曲公路段副段长杨芬芬的青春一路风景、一路芳香。

“自主研发3项实用新型专利……深入工区道班,和大家一起上路铣刨灌缝、开展路域环境整治;疫情期间全天候负责定点小区核酸采样工作;开展助农扶贫,为建档立卡户送去有机肥料和扶贫资金。”勇担重任,不惧远航,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金塔公路段副段长王雯玺在行业里悉心耕种,收获累累硕果。

“发现桥面及混凝土护栏整体偏移,判定桥梁结构安全隐患风险形成,请缨参加应急抢修项目并担任技术负责人,攻坚技术难题,全力保障新桥顺利通车。”兰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养所养护部部长林广宇以青春之“小我”,融入养护事业的“大我”。

技术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干部,不只是荣誉奖牌;一级建造师、中级工程师、会计师、试验检测师,不只是资质证书。10位青年发言人交流分享时,台下近乎无声。跟随他们的话语,每一位台下的公路青年,都重温了刚刚跨进行业大门时的青涩时光,回顾了一步步成长经历的蜕变之痛、思变之心、应变之行。

抬头,视野如此清晰。在他们之前,无数前辈迈步走出开阔道路。

甘肃交通“八棵树精神”的播种人、培育者、传承者们,无数像郑占乾一样的养路工,在洋镐铁锨的挥动里坚定护路信念,在泪水汗水的挥洒中奉献青春热血。

与青春同行,年轻的公路人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他们站在台前,立足公路交通行业各个岗位,以青年健壮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一片事业天空,讲好了新一代公路人的成长故事。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是对台上交流发言同辈的真挚钦佩。一双双闪动的眼眸,是对那些共同经历、共同选择的感同身受。

“自找苦吃”,是公路青年的青春选择。

2022年8月2日晚,甘肃武威突遭强降雨袭击,导致国道569线民左路出现水毁险情,民勤公路段组织“军路魂”党员突击队、应急抢险突击队全力以赴抢通道路。唐生东 摄

——主动请愿驻村帮扶,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财务工作人员周乐乐驻村扶贫第一个月就走访156户贫困民众,把青春的诗篇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为准确应答路况问询电话,找来国省公路地图记牢位置信息,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政工干事尚书辉把办公室接电话的小活儿干精做细;面对母亲腿部粉碎性骨折紧急情况,和隧道泥石流致使道路中断险情,临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梁工程师孔鹏盛选择逆向而行,守护在民众的身边,虽心藏自责愧疚,但胸怀人间大爱。

多干“傻事”,也是公路青年的青春选择。

——为挖掘一线公路人故事,金昌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线职工张国强主动给自己加担子,创建“公路阿强”视频号,投身公路文化推广事业;慢人一步就步步难追,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财会工作人员马霞对标一流,与同事一起率先在全系统自主研究并推广使用固定资产线上管理系统;在琐碎的文字工作中寻觅养护经纬,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宣传干事赵燕子在成为准妈妈后仍旧牵挂职责,在大忙时节主动揽活扛责、坚持在岗奉献。

“奋斗让青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是甘肃省公路系统“百名青年职工”座谈会的闭幕词,也是行业对青年的寄望和嘱托。

“公路系统9503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有3689名,占39%;35岁以下的有2564名,占27%。”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青年手中。

“完善发现机制、跟踪培养机制、交流互动机制、从严管理机制。”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成长成才的舞台已经搭就。

先行之人、同行之人、后来之人,他们抬头、挺胸、自信迈步,伴随“三句话”的鼓舞与共鸣、震动与坚定,豪情万丈迈步行走在“八棵树”的树荫之下。

猜你喜欢
青春公路发展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公路断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