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讲述预防脑出血的有效方式

2024-01-28 13:15迟大鹏姜晓东周亮亮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人人健康 2023年29期
关键词:脑血管机体脑出血

■迟大鹏 姜晓东 周亮亮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也被称为中老年人的“健康杀手”。因此,中老年朋友必须高度警惕,积极防控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脑出血疾病复杂,但是部分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不良预后。社会大众对于脑出血的预防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加强脑出血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积极防控脑出血的发生。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脑出血预防知识。

按时体检

体检是发现身体内潜藏问题的可靠方法,体检时一定要重视头部的影像学检查,这是发现脑部病变的重要方法。中老年人是脑出血的高发群体,在体检时一定不要忽视头颅CT 等影像学检查,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便于尽早发现病变异常。对于存在脑出血高危因素的人群,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复查要求,按时完成颅脑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疾病早期症状,尽快按下“暂停键”,将脑出血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脑血管破裂引发出血情况。

积极控制血压

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血压升高是导致脑血管破裂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血压成为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高度警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血压水平,可以自行测量或定时前往医疗单位测量,及时发现自身血压异常,随后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血压控制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良好的血压水平可降低脑血管的损害风险,反之,血压升高则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或血管壁变薄等,血管内部较高的压力可导致薄弱点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等情况。因此,血压控制马虎不得。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群体,但是近年来很多青年人群也出现了高血压情况,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升高,该群体应做好自身血压控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长期监测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合理调节情绪

情绪波动对人体的内分泌影响较大,可引发血压波动,导致血压升高。这种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的薄弱点破裂,形成脑出血。为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出现大喜大悲等情绪大幅度波动情况,尤其要注意控制暴躁情绪,避免其影响血压水平,导致脑出血发生风险升高。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深呼吸方法放松身心,也可以在闲暇之余进行冥想训练,帮助舒缓心情,提高心理韧性,改善情绪状态。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注意力,改善心情,有助于避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应的发生。在情绪不佳时,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自己从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调节自身情绪状态。

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会导致机体外周血管收缩,可迅速引发血压升高,若同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瘤等疾病,容易出现脑出血。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机体受凉。冬季或寒冷季节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避免血管过度收缩。

有着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等群体,应避免在秋冬季节温度过低的早晨或夜间出门;天气变凉时,外出要做好保暖措施,同时注意为四肢末端保暖,以保证保暖效果。颈动脉对于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要做好颈部的保暖,可以穿着高领的衣物,或采用围巾、围脖等辅助保暖,有助于降低血压突然升高的风险。

合理膳食

很多慢性疾病与饮食存在密切联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相关性。而这些疾病与脑血管损害密切相关,因此要想防控脑出血,就要做好饮食控制。

日常膳食中要合理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如肥肉、动物肝脏等,应尽量避开这些食物。摄入优质蛋白质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可选择奶制品、瘦肉、鱼类等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但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素的科学配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当食用海产品,使机体可以摄入多种多样的营养素,有助于健康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防控血管病变。若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执行饮食控制,在保证营养素摄入充足的情况下严格控制热量,避免出现肥胖等情况。

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

在脑出血发生之前,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在医生帮助下治疗,可有效防控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若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且疼痛逐渐加剧,应及时入院检查。还可能发生视力的改变,如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一侧眼睛视力下降等问题,应高度警惕脑卒中发生,必须尽快到医院检查。脑出血可导致局部脑组织损伤,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如面部麻木、肢体乏力、运动功能障碍等,出现该类症状,必须及时入院检查。

部分脑出血人群会出现平衡能力失调问题,行走时出现异常轨迹或身体失去平衡,此时也要警惕脑出血发生,及时入院检查。

劳逸结合

睡眠不足及疲劳可以导致血压的异常改变,因此应注意劳逸结合,每日保证充足睡眠,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这有助于血压的调控。

生活和工作中也要避免过于劳累,机体疲乏后,应尽快休息,避免身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每周多次运动,调节身体机能,也有助于防控脑出血发生。

总而言之,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控制脑出血危险因素,多措并举,防控脑出血发生、发展,提升自身机体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脑血管机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