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中国我还叫志强

2024-01-29 23:16郑敖天
环球人物 2024年2期
关键词:卡夫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郑敖天

2023年12月,卡夫雷拉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

在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的办公室中,一幅笔酣墨饱的书法作品吸引了《环球人物》记者的注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卡夫雷拉说:“我很喜欢这首唐诗,也很喜欢中国书法。我的办公室里有许多中国艺术品,它们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岁月。中国文化影响了我的生活,也影响了哥伦比亚。”

1963年,13岁的卡夫雷拉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也从此开始。

2023年3月,卡夫雷拉来华履职。

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他发现这里与他60年前第一次来华时已经大不一样:“我记得那时我们全家是坐着一架小飞机来的,当年的北京首都机场航班很少。今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场之一,停机坪上到处都是飞机。”

卡夫雷拉的父亲法斯托生于西班牙,年轻时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而逃离故乡,来到哥伦比亚“扎根”。他是哥伦比亚最早的一批电视节目导演和演员之一。1963年,他以外国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西班牙语教学作出重要贡献。

卡夫雷拉和妹妹随父亲来到北京,进入崇文小学就读。“那时没有双语班,老师们都用汉语讲课。我的老师念我的西班牙语名字塞尔希奥很吃力,便给我起了一个中文名志强,因为他觉得我的意志很坚强。”卡夫雷拉说。

在北京,卡夫雷拉曾和同学在一家工厂工作了一年多,还去农村帮农民收过白菜。“那段时光给我留下很美好的回忆,也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与好友们经常冬天一起滑冰,夏天一起去颐和园游泳,或者骑自行车在北京周边游玩。“我至今还与我学生时代的朋友们有联系,他们依然叫我志强。每次与他们交谈,我都能感受到中国的朝气和创造力。”

受父亲影响,卡夫雷拉从小就是个摄影迷。父亲曾送给他一台8毫米电影摄影机。到北京后,他带着这台摄影机走遍大街小巷。“我意识到自己不仅喜欢摄影,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我就此开始制作电影短片,记录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我在中国迈出电影生涯的第一步。”

1971年,卡夫雷拉和家人离开了中国,但他与中国的故事,远未结束。

1973年,卡夫雷拉重返中国,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其间,他结识了拍摄抗战纪录片《四万万人民》的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在伊文思推荐下,他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前往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专业。学成回国后,他很快在哥伦比亚影视圈崭露头角。

在卡夫雷拉眼里,电影是一种与行业系统紧密联系的艺术:“诗人和画家不需要整个行业来支持他们的创作,他们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写诗作画。但电影创作的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一名电影导演必须要在电影开拍前非常清楚自己想传达的理念。”

1993年,卡夫雷拉的电影代表作《蜗牛的策略》正式上映。这部影片在国际上广受赞誉,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在许多讲西班牙语的国家,《蜗牛的策略》的票房超过同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该片也被视为了解哥伦比亚电影的必看之作,是哥伦比亚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蜗牛的策略》电影海报。

卡夫雷拉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蜗牛的策略》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他在中国读书时,对《愚公移山》一文印象深刻。“《蜗牛的策略》受到愚公移山精神的启发,讲述了一个‘蜗牛搬家’的故事,即一群境遇相同的人通过集体的力量,最终实现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电影《蜗牛的策略》讲述了一群贫民窟居民为保卫家园而团结起来,与黑恶势力巧妙周旋的故事。在主人公的带领下,居民们用“愚公移山”的方式,把贫民窟旧屋中的物品一点点搬走,最终让黑恶势力机关算尽,一无所获。值得一提的是,卡雷夫拉的父亲法斯托在影片里本色出演,饰演了一名来自西班牙的“智囊”,为主人公出谋划策。

卡夫雷拉说,他的所有电影都与普通人的力量有关:“《蜗牛的策略》讲述了普通人如何发挥创造力,用一个很‘奇怪’的方法来解决一个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创作《蜗牛的策略》时,卡夫雷拉获得哥伦比亚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鼎力帮助:“我与马尔克斯一直保持着友好融洽的关系,我们一起为一部尚未拍摄的电影写了剧本。马尔克斯年轻时是一名电影专业学生,他也希望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来支持哥伦比亚电影人。”

正如《愚公移山》为卡夫雷拉提供了创作灵感一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启迪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家。卡夫雷拉表示,马尔克斯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哥伦比亚的历史与文化之中。他对于马尔克斯在中国受到喜爱和推崇而感到欣慰。

2015年,卡夫雷拉来华参加中哥联合举办的电影回顾展,并放映了6部自己的作品。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中国当代电影,也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哥伦比亚电影登上中国的银幕。

2022年8月,正在导演新片的卡夫雷拉接到哥伦比亚外交部长的电话,得知总统佩特罗希望他出任驻华大使。经过短暂的考虑后,卡夫雷拉接受了。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驻华大使。”

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读书的卡夫雷拉(右)与中国朋友游览长城。

2014年1月3日,正在参加“黑白狂欢节”的哥伦比亚民众。

新年来临之际,哥伦比亚帕斯托都会举行“黑白狂欢节”,成千上万人从全国各地赶到这个西南部城市参加活动。在活动的最后两天,参与者先把脸涂成黑色,第二天又把脸涂成白色,表示“肤色并不重要”。人们在辞旧迎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宽容、平等的希冀。

这只是哥伦比亚众多狂欢节之一。当地还有麦德林汽车狂欢节,在海滨举行的巴兰基亚嘉年华,以及众多音乐节、电影节。在这个国家,游客可以同时欣赏到安第斯山脉、亚马孙雨林和加勒比海滩的美景。卡夫雷拉说:“欢迎中国朋友来哥伦比亚旅游,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家。”

在卡夫雷拉眼里,哥中关系目前正处于“最好的时刻”。两国虽然地理上相距遥远,但在和平、发展、环境保护、合作互利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两国自1980年建交以来,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2023年10月24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访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中哥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投资、贸易、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12份合作文件。佩特罗还透露,哥方正就加入“一帶一路”倡议进行认真研究。卡夫雷拉说,两国关系发展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9年,中国成为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哥伦比亚参与建设了波哥大地铁一号线、西部轻轨、巴拉诺瓦太阳能厂等重要项目。在2023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哥伦比亚参展商带来了阿拉比卡咖啡、LOK巧克力等“明星产品”。哥伦比亚牛肉、藜麦等产品也于近期获准对华出口。卡夫雷拉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哥伦比亚产品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卡夫雷拉说:“对哥伦比亚来讲,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我们两国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知识共享等领域积极展开合作。目前,约有110家中国公司在通信、基础设施、卫生等领域为哥伦比亚提供产品和服务。哥中两国未来的合作有许多可能性。”

1950年生于哥伦比亚麦德林市,1963年随父母首次来华。1973年再次来华,在北京大学攻读哲学。1975年前往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1993年其导演的《蜗牛的策略》上映,荣获多个国际奖项。2022年8月被任命为哥伦比亚驻华大使。

猜你喜欢
卡夫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的五彩河
卡夫收购联合利华告吹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木炭鱼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合康变频成功进军哥伦比亚市场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
卡夫: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与绿色和平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