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博物馆里的“龙”文物

2024-01-31 05:39付顺利
北京纪事 2024年2期
关键词:龙纹博物馆

付顺利

自古以来“龙”被认为是吉祥之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璨若星河的中华瑰宝中,有不少带有“龙”的元素和图案,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目睹这些文物的风采吧!

❶ 整个故宫建筑就是充满龙形、龙物的文物

故宫里到底有多少龙,恐怕谁也说不清。有人粗算过,故宫号称有宫殿86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5万条,如果加上所有建筑装饰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龙,那就数不胜数了。

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是故宫的主体建筑,三殿矗立在三重汉白玉石龙墀上。龙墀石栏立望柱1480根,栏板1414块,每根望柱上浮雕着蟠龙。每重栏檐边都伸出一个个巨大的石雕龙头,共有1142个。三大殿前后御道,铺设有雕刻精美的龙陛。

故宫专家做了一个统计,即太和殿顶屋脊及瓦当、滴水等共有龙纹2632条,外檐额枋及门窗彩绘包括饰件共有龙纹5732条,殿内檐及殿内梁枋天花上共有龙纹4037条,殿中金柱、藻井、宝座、屏风及陈设上共有龙纹609条,殿内墙壁及暖阁门罩等共有龙纹542条。

太和殿大殿内的木柱称为金柱,高12.7米,直径1.06米,柱上饰金龙蟠绕,极为壮美。殿顶的藻井装有巨龙悬珠的“轩辕镜”,天花板由无数方格组成,每个方格内都绘有“二龙戏珠”彩绘,仅这一项就绘有3000条龙。

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44条之多。这种“万龙朝圣”的装饰布局,构成了一种威严神秘的氛围,以获得神化权力、震慑臣民的效果。

太和殿的门窗,都镌刻有精巧的龙图案。殿门以上门楣、额枋、斗拱、匾额,都有雕龙彩绘;殿顶脊两端的脊兽是故宫最大的龙头,重8.6吨。大殿重檐两层,有数千条瓦垄和瓦沟,上面都有龙形图案,龙的数目难以计数。

太和殿的金漆木刻宝座上,9条金雕龙昂首曲躯,大有腾空飞跃之势。座下部的须弥座是透雕金龙,座后有一面巨大的九龙屏风。

除三大殿外,故宫其他地方龙也很多,储秀宫的铜龙,高1.6米,长1.7米,重约3吨,金光熠熠。

故宫博物院盘旋着“一条龙”金水河,历经600余年,至今仍守护着它。要想进入紫禁城,必须经过护城河。护城河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它环绕紫禁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❷“龙椅”:髹金漆云龙纹宝座

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使用上好的楠木制成。龙椅通体贴金,从上到下每层都装饰着祥龙纹。在椅圈上有13条金龙缠绕,其中最大的一条正龙,昂首挺立于椅背的中央。整体来看,宝座做工讲究、装饰华贵、雕镂精美,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❸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大案

为明代硬螺钿漆器的代表作。嵌螺钿漆器,是取材于各种贝壳天然色彩与光泽最佳的部位,分层剥离并磨制后镶嵌于漆器上作为装饰。

❹ 洛神赋图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作。画中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回首顾盼,座前立一神女充当驾手,云车之前有六龙并驾驭齐驱拉车奔行云中;另有一龙从水中跃起,奋爪升腾,颇有气势。

❺【清康熙】

釉里红

海水云龙纹缸

❻【清康熙】浇黄釉锥拱古铜纹凤首龙形提梁壶

中国历史博物馆

龙虎铜尊

尊腹里随外表纹饰凹凸而作相应的凹凸状,鲜见于其他器物,亦为其特色,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是龙山文化中彩陶制品的代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

1.“中华第一龙玉龙”红山玉龙

造型生动,雕琢精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很有可能是马姓的图腾。这是中国龙图腾最早的实物,也是中国探月工程图案的原形。

2.“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

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同时也是迄今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青铜器。

辽宁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玉猪龙

(左图)

辽宁省博物馆里有两件“玉猪龙”,一件是碧玉猪龙,另一件是白玉猪龙,同样出自新石器时代。“玉猪龙”,是5000多年前红山先民尊崇的氏族图腾。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右图)

又称为透雕象牙球,为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全高52.2厘米,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为透雕卷草云龙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代表着古代最高的牙雕技术。

上海博物館

❶【春秋】兽面纹龙流盉

盉为调酒器。它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❷ 青花云龙纹大缸

明正统(1436-1449)年间烧造,腹间绘五爪行龙两条气势恢宏。如此体量的传世正统龙缸,目前似仅见此例,弥足珍贵。

沈阳故宫博物院

❶【隋代】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

此壶釉色光润、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

❷【明】正德款斗彩云龙碗

此碗纹饰轮廓线以青花勾勒,再以纯正的红、绿、黄釉填色,其色彩之纯、色调之艳为明代斗彩器所仅见。

❸【明万历】青花龙纹罐

❹【清康熙】青花云龙福寿碗

❺【清康熙】黄地三彩紫绿龙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首纹玉镯

“龙首纹玉镯”。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据今约5300年~4200年)时期物品。

山西博物院

龙形觥

商代晚期方国文化系列之一。在它的装饰花纹中惊人的出现了鳄鱼的形象,这在国内的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件器物应为商代的一件酒器。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殷墟中期】蟠龙纹盘

中国台湾省博物馆

【清光绪】绿地鱼龙图花式瓶

定陵博物馆

锦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襕妆花缎衬褶袍

该龙袍是为万历皇帝编制的,是古代龙袍作品中典型的精品,被称为“无价之宝”。龙袍上所用捻金线长达4000米,片金线11300根,绘制的图案众多,有1045个金色正楷寿字、540个灵芝、540只仙鹤,以及18条环绕周身的五彩金龙。工艺极为复杂,但上衣下裳的构造之中,却一点都看不出有任何接缝。

河南博物馆

《四神云气图》壁画

创作于西汉早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是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❶ 镶嵌绿松石龙形器

❷ 绿松石龙头部

我国最早的龙形象之一。整体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仅0.2~0.9cm长短,厚度仅0.1cm左右。由龙首至条形饰总长超过70cm。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具有极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的出土,也代表着中国龙的形象在“中央之国”“华夏第一王都”的最古老发现,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淄博市博物馆

【西汉】矩形龙纹铜镜

铜镜出土于大武西汉齐王墓。高115.1厘米、宽57.5厘米、厚1.2厘米,重达56.5千克, 其形体硕大,年代之早,被誉为世界铜镜之最。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扬州博物馆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郑州博物馆

【唐】白釉双龙瓷尊

是古代龙饰器物的代表,又称双蝙瓶、双龙耳瓶,双龙尊创始于北朝,盛行于隋、唐,主要流行于洛阳一带,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唐代以后基本消失。是巩县窑精品的代表。

湖南博物院

❶ 人物御龙图

战国中晚期佚名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作,画面有些部分运用了金白粉彩,此件非衣帛画的独特之处,也是迄今所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的绘画作品。

? 人物龙凤图

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属于非遗性质的绘画作品。该画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南京博物院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又名陈璋圆壶,为战国中期的容酒器,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由96条卷曲的龙和576枚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

江西省博物馆

张天师龙钮白玉印

为元代文物,为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为历代天师袭用。历经岁月沧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今天,成了江西省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赤金走龙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一组小金龙,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为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吉林省博物馆

【元】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高足杯是一种受蒙古族文化影响、极具时代特征的器物。足高超过杯高是元代高足杯的显著特点之一。

河北省博物院

龙首形金衡帽

金衡帽长9.8、径3厘米。中山王墓出土。是套在车衡两端的帽,以纯金制成。

黑龙江省博物馆

【金】金铜坐龙

黄铜铸造,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❶ 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此印为方形龙钮金印,通高1.8厘米,边长3.1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

❷ 南越王“文帝行玺”金印

甘肃省博物馆

【明】金龙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建鼓底座神龙

这件文物被考古专家誉为是“龙窝”,上面盘绕着108条神龙,刻画得栩栩如生。据悉曾侯乙建鼓底座从每一个角度去看,会输出不一样数字的真龙,有人说是108条,有人说是122条,顶尖的专家也无法复制出来。堪称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瓦当青龙

当面造型各具特色气势磅礴,高度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秦汉动物纹瓦当中的杰作,是精致的艺术品,是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海南省博物馆

龙舟大神宝像图

该画工笔重彩并使用多种矿物颜料进行描金,由于材料特殊,历经200多年依旧光彩艳丽。

大英博物馆

❶ 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成对

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因国际拍卖而被世人认识,是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

❷【明】宣德景泰蓝龙纹盖罐

明代宫廷的御用之物。代表了明代景泰蓝制作的最高水准,曾经是宣德皇帝的心爱之物,一直珍藏于明清内府之中,直到近代因为战乱才从宫廷中流失出来,几经辗转,颠沛流离,最终入藏大英博物馆。

猜你喜欢
龙纹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瓷器上的龙纹
博物馆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
露天博物馆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皇太子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