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的“龙文化”

2024-01-31 05:39刘维嘉
北京纪事 2024年2期
关键词:龙形龙纹青铜器

刘维嘉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正如人们常说的“龙为鳞虫之长,虎乃诸兽之王”,可见龙的地位非同一般。千百年来,龙被当作一种古老的图腾,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是寓意吉祥,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祥瑞神兽。龙自诞生那天起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中华大地到处都有龙的影子,其中包括青铜器上的龙。

青銅器之“龙”

丰富多样的青铜器,简称铜器,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力的象征,它熔铸着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厚重的美学价值。青铜文化发源于古代,遍及华夏大地。

据记载,通州于家务乡、张家湾镇、永顺镇、宋庄镇等乡镇曾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青铜鼎、青铜壶、青铜镞、戈、銮铃,青铜镜、刀币鎏金描彩青铜像器物,充分说明古代通州有青铜铸造工艺。

青铜器有造型艺术、雕刻艺术、装饰艺术、铭文书法艺术等艺术之美,尤其突出了龙纹装饰艺术。在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龙纹装饰,也叫纹饰或龙纹,属于青铜器上的装饰之一。这些龙纹大体上可分为变形龙纹、卷龙纹、交龙纹、双体龙纹、长冠龙纹、花冠龙纹等种类。每个青铜龙纹都有各自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精神,都和古代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青铜器上龙的特点是身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等等。在形象上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掌似虎、爪似鹰。

通州区博物馆内有一口明代宝光寺铜钟,是该馆的镇馆文物之一,为青铜所铸。此钟高1.7米,钟口直径1.1米,圆顶圆肩、直身莲口,有汉字“大明景泰”“皇图永固”“帝道遐昌”。铜钟钟身上还刻有汉文、梵字经文、藏文等铭文和纹饰。铜钟的钟裙上方还刻着周易八卦的卦象。

现如今,在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北侧也悬挂着一口明代宝光寺铜钟。此钟是北京华兴达青铜雕塑艺术有限公司按原样大小复制的,公司的领头人是古铜张派第四代传承人李万祥。

20世纪80年代,通州先后涌现出两个生产铜制工艺品的厂家,一个是西集乡(1990年3月改为镇)的北京艺海工艺厂,后来改为北京艺海实业有限公司,这个公司专门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铜鸟、铜兽、铜佛等文物珍品。还有一个是胡各庄乡(2000年7月改为镇;2001年11月与甘棠镇合并为潞城镇)大台村的北京东光精铸厂,主要复制青铜器。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两个厂家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1988年8月,曾在大台村东光精铸厂工作过的青年李万祥回到牛堡屯乡(1990年3月改为镇;2001年12月并入张家湾镇)北仪阁村,在村外一处废旧厂区内创建了北京华兴达青铜器复制加工厂。2022年秋更名为北京华兴达古青铜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30多年来,李万祥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全国各大文博单位复制过马踏飞燕、双羊尊、四羊方尊、五耳鼎、司母戊鼎、中华爵(矗立于北京国际饭店门前)、宝光寺铜钟、文庙编钟、战国青铜编钟(悬置于山东省曲阜孔庙殿堂)、北京观象台各种仪器、汉代候风地动仪、十米高的铜坐龙等大小器物数以万件。他创办的北京华兴达青铜雕塑艺术有限公司也成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团体会员单位及定点制作基地,所以才能“藏”有如此多的国宝级的青铜器复制件。

这些青铜器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有龙的形象。除了龙纹等纹饰,还有龙形把手、龙形扭、龙形耳子等。他们复制或研制的青铜器共有佛像、铸钟、大鼎等文物复制仿制八大系列,几百个品种,有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诸多类别。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铜器已经成为博物馆或工作室中的珍贵文物。但青铜器上的龙纹等龙的形象,因为寓意吉祥,至今仍然备受人们的喜爱。

工作室之“龙”

张家湾镇中街小区有个青铜器工作室,就像“青铜器博物馆”,主人正是古铜张派第四代传承人李万祥。

李万祥在青铜器工作室主要展示着夏、商、西周以来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仿古青铜器,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这个工作室在青铜器的研发、修复、复制、制作、展示、教学等方面,传承了青铜器千年工艺,弘扬了龙文化。

工作室的展台上,包括会议室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青铜器。到这里参观,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走进了历史隧道,近距离感受中国各个历史朝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万祥如数家珍地逐一介绍,为人们打开了青铜器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对青铜器有了不少了解。

青铜器的用途和性质有所不同,一般把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量器、工具、兵器、乐器、车马器、日用器、货币等十大类别,每个类别又分为很多种。在这些青铜器上,很多都有龙形把手、龙形扭、龙形耳子等。特别是龙纹等装饰用得最多,青铜器的龙纹装饰是一种语言,一种符号,一种表达方式,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不同的历史朝代,龙的造型是不一样的,富有时代和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在青铜器上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李万祥青铜器工作室,寻找那些与龙文化有关的青铜器,真是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既有复制的,也有自己研发的。

过去知道“地动仪”是从小学课本上,如今在李万祥青铜器工作室就能见到它,这是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传世杰作,李万祥复制的。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子,四围铸有八条龙,龙头伸向八个方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都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个方向如发生地震,对应方向的龙口所含的龙珠就会落入蟾蜍口中,由此就能让人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

30多年来,李万祥和徒弟赵凤梅在修复、复制、制作青铜器中,还注重研发新产品,比如《左方盉》《龙凤呈祥》(龙凤瓶),等等。《龙凤呈祥》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稍微外撇,瓶口和瓶底大小相近,造型十分精美。此瓶一面的腹部雕刻着龙,另一面的腹部雕刻着凤,在颈部两侧分别刻有“龙凤呈祥”四个大字。特别是位于颈部和腹部的两组耳子,上面是凤,下面是龙。这两件青铜器是由李万祥设计,赵凤梅雕刻,属于他们的独创,这样的青铜器还有很多。

青铜器工艺精湛,形态各异,造型精美,生动传神,大小不等,高矮不一,用途不同,文化内涵深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欣赏价值。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龙纹风格的不断演变,表达出中国先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彰显了中国历史朝代的繁荣与兴盛,体现出中国龙文化的悠久性、延续性、多样性、普遍性、整合性,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龙形龙纹青铜器
广东省东江龙形拳源流历史发展研究
浅谈龙形图案的演变以及在服饰中的应用
龙形觥的历史发展及其纹饰分析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皇太子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