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4-01-31 05:39顾刘兵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圆柱新课标核心

顾刘兵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迎来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占据重要地位。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启蒙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用数学思维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自身发展潜力。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拉近了知识和学生心灵的距离,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痕迹的习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教师首先要做好生活情境的引入,在选择生活情境时,可以灵活变通,如将“衣服”换成“零食”“玩具”“玩偶”等学生熟悉又喜爱的事物,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上述物品的价格,提出问题:“如果有300元,会买哪些东西?如果只能买两件物品,会花多少钱?”学生发现,根据选择的不同会存在多种结果。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怎样选剩下的钱最多?”学生发现,选择价格最低的两件物品剩下的钱最多。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会发现“剩下的钱=拥有的钱-用掉的钱”,因此学生得知,想要知道剩下的钱需要先算用掉的钱。基于此,理清了一条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借助教材案例的模板,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微调,将数学知识融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此外,教师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也逐渐融合。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抓手”。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补足学生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抽象思维。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测验和考试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学生擅长和不理解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为例。圆柱和圆锥作为立体几何图形,十分考验学生的空间感。教师可以从点面入手,将构成圆柱的平面图形——圆、长方形或正方形呈现在大屏幕上,通过特殊动画效果,将这些平面图形组成圆柱,帮助学生构建圆柱的空间感。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形成平面图形。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侧面变成了一个矩形,求取圆柱体的侧面积,只需求出这个矩形的面积即可。这个矩形是以圆柱体的高为旋转轴展开的,矩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矩形的长则是圆柱底面展开,即是底面的周长,因此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即S侧=Ch(C表示底面的周长,h表示圆柱的高)。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借助多媒体的声感图文等特点,辅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空间感,借助多媒体动画,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的形式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

新课标理念下,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的由教师转变成了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教师要做的是引领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多元情境,这些情境既可以贴近真实生活,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虚构,还可以是以故事或小品为蓝本的独特情境。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去分析与理解情境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循循善诱中,提高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在回答情境问题中,发现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不只是数学学习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也在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将数学语言用普通话表达,将普通话用数学语言表达,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让学生找到理解数学语言的支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例。在学会20×3、300×2等简单的乘法运算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5+5+5+5、10+10、8+8+4+4、5+6+7”等例题,再让学生将加法换成乘法进行计算。前两个例子是同数相加,所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改成5×4和10×2,而后面的例子则是不同的数,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数化成同数,教师说:“5是不是比6少一个1,7是不是比6多一个1呢?”引导学生将5、6、7都化为同数6,从而得出6×3的乘法式子。同理,第三个例子也可以化为8×3或4×6的乘法式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自由构建类似的加乘转换式子,为学生提供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营造“可说”的数学语言环境,运用简单的例子,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借助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或是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都能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双善于观察世界的眼睛的重要措施。此外,教师创设多元情境,有助于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而师生交流,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圆柱新课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圆柱的体积计算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