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4-01-31 05:39赵庆华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算式所学新课标

赵庆华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作为数学教师,应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教材中编排设计了系统的、优质的学习内容,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使用教材,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获取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倡导有兴趣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学习会很被动,学习效率自然不高。由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導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固有印象,让他们主动融入课堂,积极获取数学知识,丰盈学习体验,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丛生,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例如,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时,教师出示了下面的几道算式:(1)1+3;(2)1+3+5;(3)1+3+5+7;(4)1+3+5+7+9+11+13+15;(5)1+3+5+7+…+29,然后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判断这些算式结果的奇偶性。前面的3道算式,对结果奇偶性的辨别,学生还能跟上教师的速度,正确率也高。面对第(4)道算式时,教师早早给出了结果,但学生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花了很长时间才公布结果。面对第(5)道算式时,学生不知所措,觉得无从下手,但教师仍然早早给出了结果,用计算器验证后准确无误。此时,学生自然心生纳闷,老师掌握了什么技巧?判断的速度又快,且准确率又高。此时,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所学新知产生了满满的期待,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自然好。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喜欢开门见山地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所以,教师应注重导入的设计,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数学。

很多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喜欢用“灌输”的方式,学生缺少参与性,无法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效率较低。如何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无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动起来,调动多重感官融入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四种图形,教师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不难发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出现了错误,但教师如果直接告知,则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后续学习时还会出现类似错误。于是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这些图形,动手折一折,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快发现了问题,平行四边形对折后,无法实现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根本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纠正了自己的认知错误,又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可见,教师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的引入,解放了学生的手脑,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明晰知识的本质,真正变以往的“听”数学为“做”数学,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蕴藏在知识的背后,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挖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弱化数学思想的植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停滞于浅层次,无法触及知识的核心要领,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根据相应的知识载体,发挥教育机智,及时指导,有意识地将数学思想植入学生的脑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可见,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融入,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重拾了学习分数应用题的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思考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在学生遇到思维瓶颈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另辟蹊径,有效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教学完相关知识点后,都会为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练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精准把握,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感悟所学知识的意义,经历更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你了解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吗?课后调查一下班级学生的身高(取整厘米数),然后制作成复式统计表。这样的作业,从学生的身边入手,易于激发学生完成的热情。学生在完成这样生活化练习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绘制好复式统计表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班级的男生身高在什么范围的最多?在什么范围的最少?女生呢?自己的身高在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可见,融入生活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生活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提升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收获亲身体验的融入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顺学而教,精设教学流程,将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前沿,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数学课堂的底蕴,建构更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新姚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算式所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怎么写算式
非所学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