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落点”,提高教学效率

2024-01-31 05:39史介昕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球感原地落点

史介昕

运球是小学篮球教材中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篮球比赛和游戏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学生在初次接触篮球运动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烈的兴趣,但是对篮球运动本身并不了解。在小学篮球的学习中,运球的教学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球感以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体态,学会屈膝降重心,还要在运球的过程中控制好球的方向和运球力量。但是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技术和动作,并不利于学生球感的提高。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运球的成功率本身和自身球感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小学篮球教材从一开始就有运球的内容,从水平一到水平三所涵盖的小学篮球运球内容为:原地多种姿势拍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及各种姿势的运球等。小学篮球运球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球时的基本身体姿态、控制身体重心以及控制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篮球运球技术,学会随球与迎球动作。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篮球不久,学生无论从身体姿态还是球感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使得大脑和肌肉产生一定的记忆,这本身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而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最难的在于确定运球“落点”,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寻找适宜的运球轨迹,培养球感。因此,学生往往会因为球感不強导致运球的失败,从而怀疑自身的“落点”选择。所以,帮助学生确定“落点”,减少干扰因素是小学篮球运球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1.原地高、低运球

原地高、低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运球技术动作。原地运球时,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弯曲,重心落在两腿之间,上体略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触球(掌心不触球),以肩为轴,同时上臂带动肘关节和小臂,通过手腕、手指用力按拍篮球上部,目视前方,做出随球与迎球动作。仅仅从运球技术本身来说,原地高、低运球是学生控制身体重心、熟悉球性、掌握运球力量和训练控球能力的基础动作。

提前布置好“落点”,在教学中就可以以“落点”为基准进行站位,学生对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就有了具体意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因为要控制球的“落点”不断调整身体与球的位置,使得自己在运球和练习的同时能够做到控球练习,更能通过自我调整寻找最佳身体方位。这样的优势在于,在学练的前期是身体跟随球进行调整,而非球跟随身体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运球本身,无须分散注意力在球与人的方位调整,降低了练习难度。

2.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指在篮球活动中将正在运行的球从身体前方运至不同方向的一项技术动作。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和原地运球的最大区别在于运球方向的改变。

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难度在于改变球方向的同时随球和迎球的动作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一个点开始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增加左右变向运球的幅度。随着学生水平的提升,增加到三个“落点”,分别是:左手原地运球“落点”、变向运球“落点”和右手原地运球“落点”。此时,学生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按压球的位置和随球、迎球动作上,也就是说,主要训练点集中在球感练习上。

3.原地胯下运球

在原地胯下运球教学时,要求学生两脚开立于“落点”正上方,并进行变向运球,即可让学生形成运球路线的概念。但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出现“落点”正确但仍无法完成的情况。原因在于球离身体过近,导致变向幅度过小,因此仍然会反弹到身上。此时,增加一个起始“落点”,要求学生在起始“落点”处进行原地运球,然后直接将球运至身体正下方的“落点”处,便能顺利完成运球通过胯下的动作。

1.标志点

标志点是“落点”教学法中最便捷的场地准备方法。由于大课间的存在,目前校园内几乎到处都是队列点,而这些点的间距也正好可以作为小学篮球教学课堂中的“落点”使用。但是标志点是固定于地面上的标志物,无法在课堂中根据教学情况的需要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位置相对单一,在教学设计时也需要克服标志点多而杂的干扰。

2.标志桶

标志桶是体育课堂中常见的器材,既能够作为标志点使用,又可以充当防守队员的站位,且便于移动。尤其在上室外课时不会因为风强的原因导致随意移动,但是标志桶在“落点”教学法中难以明确标出落点,且过多的标志桶可能会因为篮球运球能力的不足导致标志桶被打翻等情况的出现。

3.标志盘

可作为球托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标志桶使用,但是相对较轻,遇大风天气容易移位。

4.卡片

便于携带,且可以直接作为“落点”使用。可以在背面粘贴双面胶带等物品,可以固定于地面也可以移动。同时能够作为标志物进行绕杆等过障碍的练习。缺点在于一次性使用,损耗较大,且一旦固定后便无法二次固定,容易粘贴于场地上,不利于场地维护。

5.标志垫

经济型“落点”,易于制作,便于携带。由于具备一定重量且能够紧贴地面,因此不易受环境干扰且又能根据教学需要自由移动。能够作为标志物进行绕杆等练习,如果标志点上有轻微的凹凸团还能够作为球托使用。缺点在于易变形,存放时要注意平摊,防止翻卷。

1.抬头观察习惯的养成

以上所提及的三种运球技术在“落点”教学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低头的情况。由于“落点”教学法会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过多地在意球的“落点”,因此学生低头的问题尤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落点”,如红色、黄色和绿色,分别可以代表红绿灯的三个颜色。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教师手上卡牌的颜色,从而进行单项运球技术动作练习、停止或组合运球技术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低头的习惯,养成利用眼睛余光观察篮球“落点”的良好习惯。

2.控球范围的限制

“落点”教学法在学生新接触的一项运球技术中的教学效果很好,但是一旦具备了一定的运球技术,“落点”教学法又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球技术的阻碍,因此,及时撤出“落点”概念也十分重要。

3.实战性缺陷

由于实战中面对更多的是防守人,而“落点”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对保持和防守人之间的距离进行强调。在后期的训练中,一定要配合标志桶等辅助器材让学生对防守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从而将技术转化为技能,更好地将运球运用到实战中。

总之,在篮球运动中,本身是没有固定“落点”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点”教学法是一种前期的辅助练习手段,并不能作为长期的教学模式,更不能作为篮球运动队训练的常用手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和技能之后,及时取消“落点”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确定不同情况下球的“落点”,再结合“落点”教学中所形成的技术动作和概念执行所需利用的技术动作。在“落点”教学法的使用中,有效选择教学场地和器材,注重篮球运动本身的要求,补充“落点”教学法的一些不足是教师在小学篮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巧借“落点”教学法,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学校)

(责任编辑赵丹)

猜你喜欢
球感原地落点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基于万向轮的AGV原地转向阻力研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球感的重要性和练习方法
设计“熟悉球感”练习的四个原则
研究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球感训练
影响高职学生网球球感训练因素与策略研究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拼抢第二落点新闻打好新闻竞争战
探访江苏地方立法:百姓关切成立法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