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隔震结构隔震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2024-01-31 08:55李婕许浩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梁端现浇装配式

李婕,许浩

(1.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2.上海大学力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1 装配式隔震结构设计、应用的目的

目前,在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模式、建造方式均发生改变,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装配式建筑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在建筑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中,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体,由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核心筒、箱式结构等组成,装配效率高,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地震的发生,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损害,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建筑内部及周边的人员伤亡。装配式隔震结构设计及应用,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应对地震的发生,避免建筑损毁,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先进的隔震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隔震方案,使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隔震结构设计、应用,能够产生十分有效的隔震效果,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影响[1]。

2 隔震节点设计对于装配式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在装配式建筑的隔震结构中,隔震节点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抗震性能。隔震节点的设计,应该重点关注节点的连接方式、材料力学性能。

1)连接方式。在装配式隔震结构中,梁柱的节点会受到方向力(上、下、水平等)的影响。隔震节点对力的承受能力越好,说明隔震性能越强。隔震节点的设计,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制订针对性的节点方案,选择相应的节点连接方式。常采用2 种梁柱节点:其一,预制上柱、下柱,利用千斤顶,对上柱施加轴向压力,下柱进行基座固定,应用作动器,现浇混凝土;其二,上柱、下柱为一体,利用千斤顶,对上柱施加轴向压力,下柱进行基座固定,在节点处现浇混凝土[2]。

2)材料力学性能。在装配式隔震结构的隔震节点,材料的选用,对于抗震性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在隔震节点中,混凝土的使用方式,会对抗压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现浇式试件、装配式试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装配式试件的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低于现浇式,而弹性模量高于现浇式试件。在装配式隔震结构的隔震节点,钢筋的力学性能,同样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选择钢筋材料时,需要对钢筋屈服强度、钢筋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检测[3]。

3 试验设计

完成隔震节点设计后,需要对抗震性能进行试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及时发现缺陷和不足,并对隔震方案做出调整与改进。在试验中,应用1/2 缩尺模型,设计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试件(规格:上柱截面400 mm×400 mm;下支墩截面750 mm×750 mm;梁截面:200 mm×325 mm)、整体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规格:与装配试件一致)。针对两个节点试件进行试验对比,评价各自的抗震性能。

3.1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选择装配试件、现浇试件作为试验对象,针对隔震结构中的隔震节点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地震对于隔震结构的影响。在地震场景中,隔震结构的上支墩主要起到承载水平剪力、竖向轴力的作用,无法用于传递弯矩。在试验中,使用连接角钢、连接螺栓固定上支墩,固定于刚性地面。角钢对于上支墩转动并无约束作用,主要用于约束其位移(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应用千斤顶连接钢梁,作用于上柱顶部,模拟实际结构承受的轴向压力。在两侧梁端,连接作动器,实施梁端反复加载法。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在竖向荷载2 000 kN、轴压比0.4 的条件下,向柱顶面施加外力。应用电液伺服作动器,作用于梁端,施加同步反对称位移,进行混合加载(±10 mm 内:按照±1 mm 的规律递增;±10 mm 以上:按照±10 mm 的规律递增)。结合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针对该曲线的下降段,将荷载降低至试件破坏条件(85%极限承载力),观察试验现象,结合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

3.2 试验现象观察

观察装配式节点试件、现浇式节点试件的试验现象,根据试件的破坏形态,判断其抗震性能。

3.2.1 装配式节点试件

在装配式节点试件的试验中,根据梁端位移加载情况,观察是否有裂缝的形成,确认裂缝的位置。在梁端位移为13 mm左右时,有裂缝形成,裂缝形成位置相距梁柱交界面250 mm左右。在反向加载的情况下,梁端位移为15 mm,有裂缝形成。裂缝形成位置相距梁柱交界面200 mm 左右,同时由梁底延伸。在梁的上表面、侧面,均可见裂缝形成。完成加载后,有通缝形成,由正向、反向的裂缝重合所致。增加加载位移,裂缝会进一步延伸。在梁柱交界面,有斜裂缝形成。加载位移的进一步增加,则会引起混凝土的剥落。混凝土剥落的区域主要位于核心区底部,在混凝土发生剥落后,会出现箍筋外露的情况。

3.2.2 现浇式节点试件

在现浇式节点试件的试验中,通过增大梁端位移加载,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在梁端位移加载8 mm 左右时,有裂缝形成。裂缝主要位于梁底面,呈人字形。而在浇筑施工界面,存在斜向的微小裂缝,整体较为稳定,并无进一步发展、延伸的趋势。实施反向加载时,在梁端位移加载17 mm 的条件下,有斜裂缝形成,与主裂缝交叉。与此同时,梁底部的人字形裂缝发生闭合。进一步增加荷载,裂缝会出现发展、延伸的情况,导致贯通纵向裂缝的形成,该裂缝位于梁端部。同时有剪切裂缝形成,位于梁上塑性铰区域,呈X 形。在荷载逐渐增加的情况下,裂缝持续扩大,试件遭受破坏的严重程度随之增加。在梁端位移加载50 mm 的条件下,会出现混凝土剥落、箍筋外露的情况。完成试验后,观察装配式节点试件、现浇式节点试件的破坏情况,比较两者的抗震性能。

3.3 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抗震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两者的抗震性能。

3.3.1 滞回曲线

获取滞回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对于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见图2。

图2 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滞回曲线

观察装配试件的滞回曲线,具有捏缩效应的特征,与现浇试件的滞回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加载后期的滞回曲线,判断试件有无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的情况。其中,装配试件无强度退化的情况,刚度退化较为轻微。但是在现浇试件中,加载后期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浇试件抗震性能的下降。发生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现象后,试件梁柱承载力下降,隔震节点的抗震性能明显不及装配试件。在基础隔震结构中,对于隔震节点的承载能力、刚度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梁端受拉、受压的情况下,观察试件的滞回曲线,表现为曲线不完全对称的特征时,主要与梁的不对称配筋有关。由此可见,在加载位移的情况下,根据滞回曲线的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装配试件、现浇试件隔震节点的抗震性能,装配试件的优势得以充分凸显。

3.3.2 骨架曲线

在隔震结构隔震节点抗震性能的评估过程中,参考滞回曲线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结构的骨架曲线进行判断。在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结构的骨架曲线中,能够反映出结构的强度、刚度性能,对比不同试件的骨架曲线,判断两者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相比于现浇试件,装配试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极限承载能力更高。在装配式隔震结构的设计中,构造连接方式的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构件的承载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3.3 刚度退化

通过对装配试件、现浇试件刚度退化情况的分析,对于结构累积损伤进行评估。试件的隔震节点在荷载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损伤。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损伤持续积累,进而导致试件的强度、刚度退化。在刚度退化方面,装配试件、现浇试件较为相似,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在试件加载的过程中,由于初始刚度较大,装配试件的刚度退化现象更为显著,但装配试件的刚度始终优于现浇试件。试件发生开裂后,开始出现刚度退化的情况。在试件屈服后,刚度退化现象呈现较为平缓的现象。

3.3.4 延性系数

针对隔震结构隔震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进行评估,获取延性系数指标。在试验中,需要具体掌握梁端竖向极限位移、屈服位移等指标,以极限位移/屈服位移表示延性。在上部受拉、下部受拉的条件下,分别统计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屈服荷载、屈服位移、最大荷载、极限荷载(约为0.85 最大荷载)、极限荷载对应的位移等多项参数,得出延性系数,对于试件的位移延性进行评价。现浇试件的延性系数高于装配试件。

3.3.5 累积滞变能量

根据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滞回曲线,在反复荷载作用下,计算累积滞变能量,评价试件的耗能能力。在试件加载的过程中,装配试件、现浇试件初期的累积耗能相近,其中现浇试件的累积耗能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装配试件的累积滞变能量低于现浇试件。结合等效黏滞系数,计算能量耗散系数,对于试件的滞回耗能能力进行评价。在试件加载的过程中,分析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初期发展趋势相近,现浇试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高于装配试件[4]。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需要根据抗震的需求,进行隔震结构的设计,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在抗震设计中,应用装配式隔震结构,隔震节点的连接方式、材料力学性能,对于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为了准确评价装配式隔震结构隔震节点的抗震性能,需要进行装配节点的刚度、承载力的评估。在试验中,观察装配试件、现浇试件的试验现象,以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系数以及累积滞变能量进行评估,反映出装配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猜你喜欢
梁端现浇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市域铁路无砟轨道梁端转角限值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一种新的斜拉桥梁端预埋管填充防腐方法
大跨度钢桥梁端无砟轨道结构受力计算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