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敏感的你值得拥有的“超能力”

2024-02-01 06:14祭逸
求学·理科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敏锐地感力咨询室

祭逸

在几年前,我一直感谢上天赐予我的天赋——绝对敏感,这让我敏锐地察觉到朋友对我的态度,敏锐地发现父母关系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到别人话中的深意,而我就像黏合剂,可以及时地修补这些关系。直到升入高中,我开始厌恶自己的过度敏感。

中考过后,为了摆脱妈妈严格的约束,我选择去离家很远的县城高中念书。我的初中同学大都选择了市里的高中,县城高中的同学大部分也都是从县城初中直升上来的,这就形成了班里已经出现一个个小团体,而我却不识一人的局面。

我的负面情绪在这种局面下不断滋生,控制不住地肆意生长。在繁重的学习压力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就像溺水的人,呼吸不过来,找不到逃脱的方向。我不断恶化的情绪告诉我自救失败,我开始逃课,我开始拒绝一切的人际交流,我的敏感让我一步步逃离现实。就在我以为逃避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找我进行了一次谈话。

班主任说:“你生物课上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问我,你不能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不出来,你可以找老师说说你的想法。”我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学校有心理咨询室,老师可以帮你联系。”那个时候的我突然不想再往后退了,于是答应了。

我刚到心理咨询室的时候,一直不说话,心理老师拿了温水和零食给我,说到“要不先坐这好好休息”。然后,我的情绪突然崩溃了,我反复地重复一句话——“老师,我真的好讨厌自己,好讨厌自己的敏感”。

心理老师抚摸着我的背,静静地听我说,我一边抽泣一边倾诉:“我真的好敏感,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总觉得别人在看我,站在台上时总觉得别人在对我指指点点,我不知道自己哪一方面出错了,只好拼命地维护周围的关系。老师,我好讨厌自己的敏感,讨厌自己可以敏锐地察觉到任何关系的变化。”

平复心情后,我跟心理老师讲了最近让我产生逃避情绪的故事——我上课总是积极地回答问题,因为这个坐在我后面的女生跟周围的其他女生一起孤立我。再加上我数学成绩不好,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她们总是窃窃地讨论我的成绩。我知道这件事之后,为了不成为大家单调高中生活里的饭后谈资,开始在课上看课外书,开始逃课,我以为这样就可以挽回这段关系,但很明显,这是一个不恰当的做法。

心理老师听完后,摸了摸我的头,问我:“你听过钝感力吗?”我疑惑地摇了摇头。接着,她说:“你不需要讨厌自己的敏感,跟你说的一样,这是上天赐予你的天赋,它不是一种毛病,而是一种性格特征。成为一个敏感的人,意味着你有高度共情的能力,对事物有更深入的思考,这恰恰是你的迷人之处。”她停顿了一会,又跟我说“只是敏感的小孩需要一个超能力来保护自己”。

随后,心理老师送了我一本书——《钝感力》,书里提到:所谓“钝感力”,并不等同于迟钝,而是指能够快速忘却不快之事、接受失败并继续挑战、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和嘲讽心怀感激以及对表扬甘之如饴却不得寸进尺的能力。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示。

之后,我不再逃課,再次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站在台上的时候能够抬起头与下面的同学对视。我开始对自己落下的课程查漏补缺,学习周围人的长处,不在意别人对自己问过于简单的问题的嘲笑。最后,时间给了我完美的答案,那个被人嘲笑的数学科目,在我日复一日地努力下,不再是我的短板。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的主观臆见,我们太过于关注别人的动态,太过于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然后在自己心里用放大镜将其不断放大,使自己陷入情绪内耗中。

哲学家尼采曾说:“无须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多一份“钝感”,少一份在意。用“钝感力”为自己镀上一层保护膜,我们便可以不再因他人的言行而产生“情绪地震”。

敏感并不是怪病,我们只需学会用“钝感力”保护自己,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自己,更加专注于自身所热爱的事情,在世俗的目光里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
敏锐地感力咨询室
有趣的照片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斯特拉和她的魔法椅
《钝感力》
我们的人生需要钝感力
人需要有一定的钝感力
发挥钝感力
心理咨询室要有“名”更要有“实”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